天天看點

人生有太多的不一定,什麼叫真正的幸福呢?

定期推送傳統文化課程資訊,傳統文化新聞、精彩善文,傳統文化用品、禮品,傳統文化修學書籍、音像等諸多優質内容,一站式傳統文化學習資訊服務微信平台!構築您的幸福人生!

人生有太多的不一定,什麼叫真正的幸福呢?

人生的終極目标是追求真正的幸福,學了傳統文化,人的心态就能真正改變,人就會活的坦坦蕩蕩,活的踏踏實實。我們看易經裡的一段,大家齊讀一下:“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好,我們一般的人,有許多煩惱和憂愁,有許多的擔心,隻要我們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具備天地的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與四時合其序,做到仁義禮智信,就會“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況于鬼神乎?”就會從樹立道德自信。同時,也會踏踏實實生活工作,淡化個人私欲,強化濟世助人的精神。

我們再看中庸一段,大家齊讀一下:“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微幸。”子日:“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鹄(hu),反求諸其身。”大家要明白,貧賤也是工具,富貴也是工具,都是平等的濟世的工具,就不會怨天尤人,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會活的快快樂樂。像論語講的,子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日:“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子日:“賢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無論行住坐卧,學習工作,待人接物,無論旁人如何對待自己,都會充滿喜悅。

我們看一看道德與幸福。什麼是幸福?現在的人奉行拜金主義,認為有了錢就有了福了。有一次我問一個家長:你讓孩子暑假上輔導班,為什麼?考重點中學啊!我又問:為什麼讓孩子上重點中學?考好大學!我又問:你為什麼讓孩子考重點大學?回答說,将來好找工作啊。我又問:為什麼要讓孩子找好工作?掙大錢啊!找好對象啊!我又問:你為什麼讓孩子找好對象,掙大錢?一直問,家長最後說:錢多幸福嘛!哦!一路追問,原來答案是幸福兩個字。我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是幸福。追求錢、追求權,其實最後追求的是幸福。

接着,我跟這個家長講了這樣一段話:“人生有太多的不一定。你讓孩子上輔導班,他不一定考上重點高中,上了重點高中不一定考上好大學,上了重點大學不一定有好工作,有了好工作不一定掙大錢,掙了大錢不一定幸福。人生這麼多不一定你還做他幹嗎?”當時把家長問蒙了,他說:“哎喲,那怎麼辦呢?”我繼續分析說,掙了大錢多病壽短,幸福不幸福?不幸福,光有錢沒有健康怎能幸福呢?身體健康,卻天天有很多人鄙視你、侮辱你、折磨你,一出門好多人指指點點笑話你,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幸福不幸福?不幸福。人生什麼叫幸福呢?光看一個方面沒有幸福。

中國古代講五福,五種福,五福臨門才是真正的幸福。五種福氣,五福是什麼呢?第一,康甯,健康安甯;第二是長壽;第三富貴,這個富不是成為首富,是不缺吃不缺喝不缺穿,貴是受人尊重,沒人侮辱你,沒人瞧不起你;還有一個是好德,就是你品德高尚,按自然規律去做,能夠按自然規律去做人做事,道德原意是按自然規律去做,仁義禮智信做到,最後一個是善終,今天真正善終的人很少。我們常說笑到最後的人是勝利者,但是一個人笑到最後,不是你評上職稱就笑到最後,不是你長了工資就笑到最後,不是你鬥敗了别人就笑到最後。什麼叫最後啊?臨終一笑叫最後,一個人能夠壽終正寝,無疾而終,帶着微笑離開人世,過去有好多人知道自己要離開人世了,洗洗澡,換換衣服,平靜地一躺,離開人世了,安詳的逝去。這是一福啊!

今天不是這樣,躺在醫院裡面,渾身插滿了管子,痛苦啊。搶救的時候,用電擊,很痛苦啊。古人考慮得很周全,不片面,五種福氣,五福臨門,不是隻掙大錢。怎麼做才能五福臨門呢?要按照規律,順道者昌逆道者亡,仁義禮智信做到了,五福就臨門了。

中國有兩句古話:富不過三代,貧不過三世。是說沒有永遠的豪族,也沒有永遠的寒門。家徒四壁,不要緊,隻要勤儉持家,注重教育,三代之後,就有可能發家。家财萬貫,不要得意,三代以後,開始走向衰敗。例如《紅樓夢》中的賈家,賈寶玉的曾祖父賈源是開國功臣,被封為榮國公,在賈源這一代,賈家盛極一時,可到了第三代,也就是賈寶玉的父親賈政這一代,開始走向衰敗。在《紅樓夢》第二回,冷子興這樣評價賈家:“ 如今生齒日繁,事務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其日用排場費用,又不能将就省儉,如今外面的架子雖未甚倒,内囊卻也盡上來了。”後來,衆所周知,賈家被抄,一敗塗地,“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由此看來,給後代留财産,再多也沒意義,富不過三代。是以,在座的各位老師,如果你是個富翁,不必得意忘形,富不過三代,如果你一貧如洗,也不要絕望,窮也不過三代。貧富不過三代,是有原因的。比如,太爺、爺爺那一代很窮,不甘于貧寒,便從小奮鬥,勤奮節儉,這種品質養成以後,就有可能發家。發家之後呢,中國人往往有這樣一種想法:我過去受窮,不能再讓我的兒子受窮,我的上輩沒有享過福,我得讓我的孩子好好享受。孩子從小就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大後,揮金如土,一擲千金。沒有培養出什麼好品質和過人的能力,反而沾染了很多毛病,這些毛病就是敗家的禍根。

一味掙錢沒用,把孩子教育好比什麼都重要。錢掙得再多,如果孩子的教育沒搞好,也是失敗。有多少富翁家的孩子,賭博、吸毒、違法亂紀,甚至锒铛入獄。李雙江家财萬貫,寵出個霸王李天一,他幸福麼?

我到福建去講課時,遇到一位村支書,在大會當義工。他是個村支書,其實是做企業的,賺了好多錢。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在縣裡工作,搞了一個企業,二兒子上了個好大學,在廈門找了一個工作,還買上了房子,廈門的房子比北京都貴。按理說,這是幸福的家庭。可是二兒子沾染了賭博的惡習,結果把家敗掉了,法院封了房子。村支書一下子傻眼了,兒子欠人好多錢,怎麼辦?還不上錢,房子就沒有了,房子沒有了,兩口子不得離婚麼?爸媽離了婚,孩子怎麼辦呢?住的地方都沒有。萬不得已,村支書就掏錢,替兒子還了幾百萬的賭債。村支書現在六十多歲了,辛苦了幾十年,腰纏萬貫的富翁一下子一貧如洗,什麼都沒了,隻好重新出山,再做企業,再掙錢。他送我到機場,深有感慨地說:你可得好好講傳統文化呀!

富不過三代,好像已成了規律。有人說,這個規律是不是可以打破?可以,但是要有智慧。比方說孔家,從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到現在,七十多代了,孔家雖有起伏,但基本上長盛不衰。孔家長盛不衰的原因是什麼?重視教育。

- END -

文章版權屬于作者,文中觀點不代表釋出方,僅供參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