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管這叫《雪人兄弟》?雪人兄妹才對吧

居住在極地地區愛斯基摩人,又稱為因紐特人,以肉為主食,獸皮為衣,冰為屋,是一個生活在極端氣候環境的少數民族,可說是雪地的極佳代言人,有款古早遊戲還以他們當主角,讓玩家以為他們也有極佳的跳躍力?對,你沒有猜錯,這款遊戲就是《敲冰塊》。

敲冰塊,這是比較常見的稱呼,英文名Ice Climber,有人叫翻越冰山者,最貼近原意的标準翻譯,但辨識度反而較低,相信很少人能借此聯想到這款遊戲。另外曾看到有人稱這款遊戲為《雪人兄弟》,不管正名為何,那個又拙又笨的逗趣演出,不管怎麼玩就怎麼哭的遊戲過程深入人心,也真的太古早,這款遊戲老到都快忘了我們當初是如何稱呼它的。

《敲冰塊》原先是1985年任天堂紅白機上的原創遊戲,可說是紅白機元老級的作品,而且銷售量還名列第42的百萬大作。對坐擁一大票百萬巨作的紅白機來說或許沒什麼,但以動作遊戲來看,它的銷量不僅打敗一些像是《大盜伍佑衛門》、《轟炸超人》等名作,連史克威爾在紅白機上最賣座的《最終幻想III》,也都小輸這款遊戲,是以,實在不容小觑一個外觀單純,看似獨幕喜劇格局的作品。

敲冰塊的玩法規則很簡單,玩家要操作主角波波,利用跳躍的同時可以用木槌敲下冰塊的特性來開路,不斷地站上更高一層的地面,持續往上攀高直到終點為止。每個關卡都分成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純粹開路的登高段落,一共有8層樓,旁邊還有編号标示,不管如何,玩家隻要想盡辦法不斷往上推進就好了。

通過第一階段的至高點後,直接進入關卡的第二階段,此時配樂會改變,這個階段屬于貪分關,就現在遊戲的概括定義來看猶如BOSS關。因為成敗與否就是看這段關卡的成績,進入此階段就會開始倒數計時,除了繼續往上爬,路上還會有蔬菜水果供玩家吃。

然而,第二階段最終目的就是抓到空中盤旋的大鳥,此貪分橋段不管剩餘隻數為何,一旦跌落或時間到就會結束。最後會統計這整關所拿到的分數,包括敲下多少冰塊也會算分,其中抓到大鳥能拿到的分數最多,而隻要沒抓到大鳥都會看到波波在哭。

假如全數陣亡,就會發現關卡顯示會停留在前一次玩的最後關卡,可能是對耐玩度很有信心,遊戲一開始就能按上下自由選擇開始進入的關卡。像這種一開始就能自由選關的遊戲幾乎已經絕迹了。遊戲一共提供32道關卡供玩家挑戰,超過後會回到第一關場景,不一樣的是難度也會增加。

雖然整個遊戲過程看似簡單,以習慣橫向卷軸遊戲的玩家來說,乍看之下似乎隻是一直往上跳,好像沒有太多高難度的機關考驗操作技巧,但實際玩過就會知道,扛着木槌登山有多困難。在雪地之中,一般地闆的摩擦系數超低,宛如溜冰場一般,更不用說還有移動的浮闆,會自動往同一方向的地闆(有點像自動人行道),越後面的關卡這些會動的東西也跟着變快。

加上愛斯基摩人跳的高卻跳不遠,想站上每一層地面所抓的跳躍角度與間隙很小,容錯率低,常常看似要跳上去卻踏不上地闆,操作反應也有一點緩慢,玩得越多越覺得這根本在歧視手殘的玩家。剛開始玩常會因為不習慣這種慣性運動,而弄到滑來滑去,進而導緻無故自摔是尋常之事。

而求在開路過程中經常遇到阻撓,像是為了無法敲掉的冰塊而繞路,在過程中不小心被天花闆凝結的冰錐砸到也會陣亡。另外每一層都會有不速之客來攪局,如海豹、飛鳥、北極熊等等,尤其是蓋有路平專案認證标章的海豹,還會推出冰塊進行鋪路工程,使得好不容易開好的路,如果沒盡快跳上去,又會被新的冰塊給補回去。各種外在因素常常搞得窒礙難行,玩到自暴自棄,急速收工是常見的情況。

一般來說,像我這種手殘玩家偶爾玩個幾遍,隻要能通過幾關,甚至抓到一兩次大鳥就已經很不錯了。因為不太容易,有時還會因為抓到大鳥而拍桌叫好,從來不奢望能一口氣從頭玩到第32關,以我這種拙劣的技術來看,最多玩個5到6關就差不多會GAME OVER,這遊戲的挫折感并不亞于地底探險、魔界村等高難度遊戲。

小時候沒特别注意,長大後才發現官方定義的2P是女生,一個人玩看起來會覺得自己很笨,但是大家一起玩就不這麼覺得了,畢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要笨大家一起笨,有時雙打還會增加難度,常常因為擠在一起而雙雙跌坑陣亡,反正怎麼玩也過不去,但現實不管怎樣日子還是要過,人生道路确實沒有遊戲苦短,甚至寬敞許多,玩着玩着會突然從這款遊戲中悟出人生的真谛。

回過頭來看看,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的遊戲比較重視故事性與耐玩度,而以前的遊戲隻是單純重視遊戲樂趣。就目的來看,敲冰塊算是以另類的方式達标了,即便直到現在連大鳥都沒抓到幾次,還是帶給玩家很深刻的印象。

關于《敲冰塊》的分享至此,雖然過了這麼多年技術還是沒進步多少,但仍希望借此勾起大家那段拙拙的童年記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