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跑出一家獨角獸!為何動力電池公司頻攬巨額融資?

《科創闆日報》5月7日訊(特約研究員 田箫),在新能源動力電池領域,中國又跑出一家新晉獨角獸。

近日,廣汽集團旗下極速充電動力電池企業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輪近10億元人民币融資。在上個月的年報釋出會上,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表示,巨灣技研完成A輪融資後,估值将達80億元人民币。

據了解,巨灣技研成立于2020年9月,是廣汽集團首家内部孵化的民營控股混合所有制高科技企業,專注于超級快充動力電池、和新一代突破性儲能器及其系統的研發、生産、銷售和服務。成立尚不足兩年,巨灣技研已經完成兩輪融資,投資方有廣發信德、廣發乾和、廣州金控基金等國内知名投資機構。

除此之外,天眼查資料顯示,廣西騰訊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巨灣技研2.2604%的股份,認繳金額為181.5425萬人民币。

新晉獨角獸的“東風”與挑戰

新能源是近年來的投資熱土,無論是追求财務回報的投資機構,還是尋求業務轉型的傳統車企與網際網路企業,都紛紛在新能源汽車産業鍊上招兵買馬投資布局。巨灣技研的快速成長之路,正趕上了這一波時代的東風。

根據《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顯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要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而新能源動力電池占整個新能源汽車成本的約40%,是新能源産業内關鍵一環。Research and Markets的調研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锂離子動力電池市場規模約800億美元以上,預計到2025年,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規模或将達3000億美元水準。

另一方面,根據山西證券研究所資料顯示,2020 年全球動力電池行業平均産能使用率僅為 26.5%,動力電池行業目前高端電池産能不足,但低端産能過剩相對嚴重,實際電池供應較為短缺。據估算,未來 5 年内,随着全球車企對動力電池需求的快速增長,動力電池将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态。是以,電池領域多家企業都迎來了估值暴漲的春天。

比如今年3月剛剛獲得3.22億元投資的蜂巢能源,去年一年融資超200億,如今估值已達近460億。與此同時,于3月引入小米和華為哈勃投資的衛藍新能源,估值已被喊到150億。同樣獲得華為青睐的中科海納現估值已超50億元,和去年3月相比上漲了800% 。更不用說即将赴港上市,估值600億的中創新航和被稱為“甯王”的锂電池一哥甯德時代。新能源電池無疑是一條獨角獸紮堆的“暴富”賽道。

然而,這條人人眼饞的黃金賽道也并非一直順風順水,像巨灣技研這樣的“新玩家”,仍面對着不小的挑戰。

首先是資金關。根據 GGII 的調研,生産 1GWh 動力電池最少需要投入 3.6 億元。新能源電池在技術上尚存較大空白,高昂的研發投入為行業樹立起了較高的進入壁壘。其次是行業内馬太效應明顯。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髒”,動力電池的表現直接關系到汽車的使用體驗,整車企業一般不會輕易更換電池供應商,新進入者擷取訂單較為困難。

SNE Research釋出的2021年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榜顯示,市占率第一的甯德時代占據了全球36.2%的市場,前十大企業共同占據了92.2%的市場,行業集中度可見一斑。背靠廣汽集團的巨灣技研,在資金與訂單上或許能得到較多支撐,而其他新晉玩家想要站穩腳跟則更需努力。

此外,上遊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導緻的成本提升,也是新能源電池企業目前的一大難題。

從無序走向有序的新能源汽車賽道

随着資金不斷湧入新能源電池領域,新能源電池在技術上的困難正逐漸被一一攻克。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整個行業也正在走向全面更新。

首先,行業内最能明顯感覺到的風向變化,是政府補貼的大幅下降,以及随之而來的劇烈優勝劣汰。根據财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釋出《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财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顯示,2022年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标準較2021年退坡30%(非公共領域),并将于2022年12月31日之後徹底取消。

在補貼政策退坡背景下,缺少核心競争力的中小廠商被擠出市場,原本魚龍混雜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得到規範生長,銷量不降反升。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内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分别達129.3萬輛和125.7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4倍。在全國汽車産銷量增速回落的趨勢下,消費者顯示出了對新能源汽車的高漲信心。

另外,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傳統車企向來被認為反應相對滞後,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深水期,傳統車企的發展後勁也不容小觑。孵化了巨灣技研的廣汽集團就是一個新鮮例證。

廣汽集團孵化出獨立智能電動車品牌廣汽埃安,并對其進行混改重組,計劃進行分拆上市。廣汽埃安現整體定位中端市場,10-20萬是主銷價格區間,成本效益較高,單店月銷量約77輛,高于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的單店月銷量。由此可見,擁有體系、管道與資金優勢的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轉型上十分強勢。

據英大證券研究所資料顯示,2021年銷量前十五名新能源車企中,傳統車企占據十個席位,比重已越來越大。

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争态勢正逐漸成形,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你追我趕、競合共生。這個新能源汽車的萬億賽道,仍處于快速爬坡的階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