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朗文明的先聲:埃蘭

作者:老書蠡

伊朗,作為一個在世界新聞中極其常見的國家,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卻是非常陌生的。對于這個地處中東的國家,你的印象是什麼?漫天的黃沙?幹燥的氣候?還是那蘊藏與地脈深處極其豐富的石油資源?

網圖,侵删

今天讓我們跟着一本書,去了解那神秘的“雅利安人之國”。

《伊朗四千年》,這本書是由來自伊朗的學者霍昌·納哈萬迪與法國知名中東史學者伊夫·博馬提共同編著的,全方位揭示了伊朗曆史文明産生、發展脈絡。我很喜歡某瓣中所引用的編輯推薦語“6種文明的碰撞,18個朝代的更疊,對4000年曆史的全景式呈現”。

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沿着這本書的順序,一起來感受那千裡之外的另一種文明。

從世界地圖來看,今天的伊朗地處中東腹地,在連綿起伏的山脈與荒涼的荒漠之間,人們主要聚居于由一處處河谷地帶孕育出的綠洲,這一傳統來自于這片土地最古老的文明遺迹。

伊朗文明的先聲:埃蘭

網圖,侵删

對于伊朗高原上人類居住和社會生活的最早遺迹,圍繞其時間定位的争論很多。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一直推測這些遺迹指向的年代約在七千甚至一萬年前,而19世紀60至70年代由德黑蘭大學考古系主導的研究通過撒格紮巴德(伊朗核心地區,薩韋附近)一座小城遺址的發現(七千年前,即公元前五千年)給出了較為清晰的回答,使人有理由推斷這裡人類存在的時期可能更早。
雖然考古工作無法給出更加确定的答案,但是,可以十分保險地估計在接近公元前6千紀那個時期,一些遊牧民族在這裡逐漸定居,并占據了蘇薩、錫亞爾克和卡尚西部高地肥沃的山坡,在此留下了今天我們所知的遺迹。

像閱讀許多傳奇故事一樣,一片土地的擁有者并非是一成不變的,伊朗也是一樣。

至少在公元前4000年末尾,一個非閃米特、非印歐的人種被證明曾在這裡居住,他們在底格裡斯河谷東側和伊朗高原西南側,從紮格羅斯山坡一直延伸至波斯灣(相當于現在伊朗的胡齊斯坦省、法爾斯省西北部和伊拉克南部)建立了屬于自己的領地,而這個領地被稱為埃蘭,偶爾也稱為蘇西亞納。但是受到外部勢力的不斷騷擾侵襲,這個國家的版圖始終處于不斷變化之中。

伊朗文明的先聲:埃蘭

網圖,侵删

根據書中所描述的,我們對埃蘭從六個次元進行整理:

1、政治體制:埃蘭是一個城邦制的國家。在衆多城邦中,較為出名的富足的蘇薩,以及地處商貿路線上的安善。

2、管理方式:一個國王和一個副王在多個諸侯的協助下保證國家的協同運作。政教合一,埃蘭的君主既是神明的信使也是城邦的組織者。這一特色在伊朗後世的發展中保留、傳承。

3、農業:擅長種植小麥和小米。

4、制造:能夠鑄造青銅器和瓷器,并且可以建造大型的宮殿等建築(受到蘇美爾文明影響,又帶有自身特色)。

5、貿易:向鄰國出口本國生産的寶石、金屬和木材。同時也為來自其他各地區的半寶石提供倉儲服務。

6、宗教:信仰多神教,并且不同地區所尊崇的神也不盡相同。

在那個蠻荒的時代,這片土地上所孕育出的文明已經成熟。

在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埃蘭開始迫切的想要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間。在這種原動力之下,埃蘭進入了王朝時代。

純粹的埃蘭政權的最早證據出現在公元前2700年,當時這一地區由蘇薩北面的阿萬王朝(前2700—前2210年)統治。

阿萬王朝在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在商貿上競争關系,開始與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各國産生了摩擦。在這些過程中,互有勝負。在這種不斷的戰争過程中,埃蘭地區的王朝也開始出現衰亡與新生。在《伊朗四千年》中,作者并未較長的描述全部的王朝,而是選取了極具代表性的三個王朝,除了剛才說的阿萬王朝之外,還有埃帕爾提王朝(約前1850—前1500年),安善王朝和随後的基德努伊德王朝。這些王朝的創造着輝煌,推進埃蘭文明的不斷發展,但是也被更為強大的對手(巴比倫)所覆滅。就這樣,輝煌一時的埃蘭逐漸被掩埋在曆史的塵埃之中。

一個新的埃蘭王國于公元前8世紀建立起來,但這次又消失在亞述巴尼拔(前668—約前627年)上司的亞述攻擊劫掠中,他命人在一座浮雕上為他的榮耀刻下:“我用一個月将埃蘭國化為一片廢墟。我消滅了這裡人的話語、家禽的吠鳴、鳥兒的歌聲。從此,野獸将可以在這裡平靜地生活。”

在此之後,埃蘭也曾試圖再次奮力重鑄自身,卻已經回天乏力,來自東北方向的遊牧力量開始占領這片古老的大地。

伊朗文明的先聲:埃蘭

網圖,侵删

抛開那些侵略與反抗的史實,重新去看埃蘭這個地區的民族,可以看到他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努力開創了屬于自己的文明,锲而不舍的向着外部開拓。可惜的是,在曆史車輪碾碎一切時,從來沒有半分猶豫。值得慶幸的是,埃蘭雖然消亡,但是她的影響力卻已經深深地植入日後伊朗地區各個曆史時期的骨子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