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特斯拉:我可不是渣男

這是我第389篇文章

特斯拉要在上海擴建的事情沸騰了。先不去管到底是建第二還是接着有第三個工廠,還是就單純加大現有投資的規模,但加碼是肯定了的。

據外媒3日報道,特斯拉确認将在上海投産一個新工廠,讓當地産能增加近一倍,增加45萬量Model3和Model Y的産量,成為該公司“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中心”。

這個套路讓人自然想到了為蘋果代工的富士康,特斯拉也是通過利用中國高效的制造供應鍊體系結合人口優勢産生的巨大汽車買家市場在這裡發展,尤其是現在的中國正在通過電動車彎道超車,并已取得了矚目成績的時候。

這不是在疫情期間一拍腦袋說的,那我會覺得馬斯克的腦回路還真的是清奇,越是封城越要投資,人家早在2月份上海一派風生水起的時候就表示了擴建了,隻是在疫情期間突然被當成救命稻草重新大張旗鼓提出了,想必談判也已經進行了好幾輪了。

有個資料不得不提,2021年,特斯拉旗下的四分之一營收是來自于中國的。

馬斯克這個人,對中國,是有好感的。錢,的确也是賺了不少的。

但現在這個時候拿出來大肆宣傳,頗有些政府危機公關的意思。

因為這則消息對上海的營商環境起到了異于平日的加持作用。在大家都因為疫情封城導緻業務被迫停擺在唱衰上海的投資環境,外商都在紛紛打算退出上海,歐盟商會的調研結果顯示企業們憂心忡忡、另起爐竈遷移亞太\中國總部的時候,特斯拉不僅不離開,還加碼表示對這個市場的支援,哪怕解封日子未知,也不惜投錢,可謂是真愛了。

政府通過這個新聞的放大曝光想要告訴大家:别急着走,你看,人家特斯拉都還在這呢。對于普通老百姓來說,傳遞的則是:就業會好的,别灰心,在家老實待着,清零後又是一條好漢。

特斯拉一直都是上海政府的心頭好,也一直屬于特别優待的級别。

作為唯一一個全資在中國建廠的美資車企,他開創了先河,在此之前,所有外資車企都需要在國内找到自己的搭檔合夥幹,它僅用10個月就把工廠建起來的故事依然還為人津津樂道,是“中國制造速度”的完美展現;你說中美關系緊張,但特斯拉在上海可是一路開綠燈,低價土地、貸款、稅收優惠和補貼,這些待遇和好處可是别家垂涎卻得不到的。

僅2019年這一年,特斯拉的産量已經超過了位于加州弗裡蒙特市的工廠。

汽車是一條産業鍊,縱向看,上端主機廠的需求可以為下端零配件供應商提供活路,尤其是低價的本土供應商;而橫向看,更是為其他中國自主品牌帶來了危機感。

作為在疫情期間同樣受到停工影響的制造企業,它又是最早先複原的;4月19日,特斯拉上海工廠正式複工複産,8000名員工到崗,日産整車1200輛左右。但同時看其他企業呢?還在苦苦掙紮為了申請被列入複工白名單而準備各種申報資料呢。

特斯拉在上海的成功當然也會引來其他國家的眼紅,比如印度。

特斯拉對于一切有潛力且尚未開墾的土地都有一鐘征服的欲望,當然人口密度大的印度絕對在他們的考慮範疇内,但當他們提出要通過進口進入印度市場時,遭到了對方的拒絕:來印度可以,必須投資建廠。

而且刻意提出,拒絕任何從中國出口到印度的特斯拉車型。怎麼了,中國生産的是偷工減料殘害印度人民了嗎?

建廠這件事不認為對于特斯拉來說有什麼難的,但是印度當地的基礎建設薄弱是無可避免的話題,不是說不能開發新能源,但是配套的設施,比如公共場所的充電樁建設,地下停車場家用充電坑的配備,在各個城市都要普及充電,不是光靠企業來投資就能解決的,政府的财政撥款和一系列的快速布局是不可或缺的。

由于他的建立者的傳奇,特斯拉本身是自帶光環的,找準的也是大力發展新能源電動車的中國作為他的靠山,也正是因為頭頂冒尖,他的故事不具有複制性和可參考性。

想要用個例來起到輻射般的作用是很難的,畢竟,馬斯克這樣的怪咖也隻有一個不是嗎?

環顧四周,市民們還在望眼欲穿要出門、要工作、要生存,蔚小理們還在愁如何提升銷量,外資企業們還是在紛紛像熱鍋上的螞蟻四處奔走計劃着撤離呢。

滬上50萬粉絲人氣公衆号“上海智慧出行”主理人。

世界500強品牌傳播、公關。

關注女性成長,職場達人,媒體人,自由撰稿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