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牛批汽車丨保時捷:誰給你“甩鍋”的底氣?

牛批汽車丨保時捷:誰給你“甩鍋”的底氣?

剛剛過去的五一假期,不讓汽車人消停的除了疫情,還有保時捷“道歉風波”。

假期第一天(4月30日),保時捷中國釋出了一份“道歉聲明”,稱此前由于半導體短缺,将部分車輛帶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更換為手動調節轉向柱,并取消了後期恢複更換計劃。這個調整給相關客戶帶來諸多不便和困擾,對此保時捷中國表示誠摯歉意,之後将與客戶積極溝通,協商合理的解決方案。

或許是為了降低輿論的關注度,保時捷的這封道歉信選擇在了五一假期釋出。然而,即便如此,仍然引來大量網友圍觀和嘲諷:聽君一席話,如聽一席話;幸虧這事兒和我沒關系;果然保時捷不坑窮人……

牛批汽車丨保時捷:誰給你“甩鍋”的底氣?

事情的緣由其實并不複雜。由于晶片短缺,保時捷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将Panamera、Cayenne、Macan、911及Taycan等車型帶電動調節功能的轉向柱更換為手動調節轉向柱,并且承諾晶片充足後會為車主免費加裝。但在今年3月,保時捷突然單方面毀約,宣布取消免費加裝計劃,并隻補償使用者2300元售後代金券。吃相難看的保時捷引發了車主衆怒。迫于壓力,保時捷不得不道歉。

一封道歉信沒有換來使用者和輿論的了解,反而招來了更多非議,這恐怕是保時捷沒有預料到的。不過,在筆者看來,保時捷一點兒也不冤枉,因為将近1000字的道歉信其實滿篇隻有兩個字:甩鍋。

開篇保時捷就對使用者維權給出了自己的解釋:很多車主由于對此次調整的深層原因(注:缺芯)不甚清楚而感到困惑。同時,也因為對後續措施和方案的不認同而對品牌産生了質疑。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做出這個調整隻能怪缺芯,而且我們也給出了補償方案,是你們不認同。你看,我們該做的都做了。結尾處,保時捷還不忘再提疫情,希望客戶給予多一些時間來努力尋找方案。至于何時找到、能否找到,保時捷并未給出承諾。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保時捷是如何努力解決缺芯問題的,保時捷的“後續措施和方案”是什麼,保時捷打算如何解決這次維權事件等等一系列問題,保時捷并未給出解釋。是以,這樣一封道歉信除了将問題甩鍋給“缺芯”外,并未看到保時捷的誠意和措施。

牛批汽車丨保時捷:誰給你“甩鍋”的底氣?

我們知道,這兩年汽車行業“缺芯”是一個普遍現象,此前奔馳、寶馬、奧迪等品牌都有過“先傳遞後加裝”的例子,甚至新勢力中的理想汽車、小鵬汽車還給了使用者額外補償。筆者認為,如果僅僅是“暫時減配”,使用者完全了解保時捷的做法。問題的關鍵是,随着時間的推移,保時捷不但不認為自己欠了使用者的配置,還覺得這個電動調節轉向柱是使用者“欠”保時捷的,可以随意收回,這種巧搶豪奪的做法無異于強盜邏輯。甚至,保時捷還可能會覺得,即便取消了後期免費加裝,你又能拿我怎麼樣?你們不是照樣加價排隊來買保時捷嗎?

近年來,保時捷在中國市場上的确風光無限。去年,保時捷中國銷量9.6萬輛,約占其全球市場的1/3;中國連續7年成為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沒有一輛裸車能開出保時捷4S店……如此良好的市場表現和衆多追捧者,給了保時捷強大的信心,甚至是為所欲為的幻覺,是以屢屢出現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舉動——比如品質問題頻發:2012年時,深圳某車主反應車輛多次出現刹車失靈(保時捷方面先是同意無條件退車,後來又單方面毀約)。之後,長沙某車主也反應車輛高速刹車失靈,維權無果後給自己的車輛舉辦了一場葬禮;再比如售後品質差,2021年,車主“蠻力兔子”反應Taycan刹車“驢叫”,沒想到維修後還沒出工廠中的房間就又出現了(事後,保時捷官方給他發送了一條緻歉資訊);再比如涉嫌逃稅,2011年時,有媒體曝光卡宴加價45萬但不開發票的現象(如果按照當時17%的增值稅計算,當年卡宴銷量999輛,按上述加價幅度估算,卡宴單車型全年涉嫌逃稅7000多萬)。

牛批汽車丨保時捷:誰給你“甩鍋”的底氣?

這一次,驕橫慣了的保時捷能否轉危為安?我們還不得而知。不過可以确信的是,目前的輿論環境已經不像傳統媒體時代了,任何市場強權思維隻會成為品牌自身的污點,任何無視使用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最後都會加倍付出代價。

牛批汽車丨保時捷:誰給你“甩鍋”的底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