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弟弟買房缺30萬,把你的離婚财産轉給他”,女兒:你窮瘋了吧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你弟弟買房缺30萬,把你的離婚财産轉給他”,女兒:你窮瘋了吧

加西亞·馬爾克斯《百年孤獨》:“隻有用水将心上的霧氣淘洗幹淨,榮光才會照亮最初的夢想。”

每個人生來都有一顆璀璨的心靈,後來漸漸黯淡了,是因為上面蒙上了霧氣或灰塵。

具體一點來說,我們被灌輸的錯誤觀念、錯誤認知,以及被迫做的一些事,都有可能讓我們的心靈蒙塵,看不清自己本來的樣子,想不起最初的夢想。

如果是最親近的人向你灌輸了錯誤的觀念和認知,更是容易讓你迷失,因為你對他們沒有設防,你尊重他們,但是卻沒有得到他們的尊重。

比如父母子女之間,子女對父母不設防,認為父母會愛自己。但是,父母并沒有按照子女的期待愛他們,甚至還為自己的言行編造了借口,這樣的子女就容易迷失。

那種有一兒一女的家庭,父母偏心對待兒子和女兒,還向女兒灌輸錯誤的觀念,就容易讓女兒迷失。而一旦女兒有朝一日覺醒了,彼此的關系會變得很糟糕。

下面這位讀者的原生家庭就存在這樣的問題,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你弟弟買房缺30萬,把你的離婚财産轉給他”,女兒:你窮瘋了吧

東林老師,您好:

婚姻,不得不跟孝心共存,除非雙方父母都不在了,否則親情難以割舍。

但是,婚姻和孝心共存,并不意味着婚姻必須盲目服從于孝心,否則婚姻肯定會被孝心給毀掉。

男人不顧妻子的感受,盲目愚孝,容易毀掉婚姻;女人不敢反抗父母的無理要求,被迫盡孝,同樣很容易毀掉婚姻。

我之前那段婚姻就屬于後一種情況,我之是以不敢反抗,是因為從小到大被父母灌輸了太多錯誤的觀念。

我的父母偏心,愛我弟弟遠勝過愛我。并不是我要跟弟弟争風吃醋,而是有很多看得見的證據擺在眼前,父母偏心與否,我能分得清。

他們把好東西都留給我弟弟,我弟弟要什麼他們從不拒絕,這一點我沒意見。但是,他們不該在我眼前上演偏心的戲碼。

同樣的要求,我提了會被罵一頓;而我弟弟提了,他們會欣然應允。

更過分的是,每當我弟弟跟我争東西的時候,每當我弟弟要搶奪我的東西的時候,他們隻會訓斥我:“你是姐姐,理應讓着弟弟!”

這就是他們為自己的偏心找的借口,認為我作為姐姐不該任性提要求,但我弟弟比我小,可以任性提要求;認為我是姐姐,不該跟弟弟争東西,隻要弟弟想要某個東西,就必須送給他。

我雖然心有抵觸,但拗不過他們反複在我耳邊念叨“你是姐姐,理應如何如何”,漸漸地,我的心變得麻木了。雖然年紀輕輕,卻像一個清心寡欲的清修之人一樣。

婚姻在這種父母的摻和下開始,結局從一開始就可以看到。雖然是我的婚姻,但是我很被動,一直都是他們在談條件,瘋狂地問男方家要錢,最後沒有給我一分,全部落到了他們的腰包裡。

他們貪得無厭,不滿足于婚前的算計,在我們結婚以後,繼續以各種借口要錢。因為我還繼續被他們的陰影籠罩着,是以根本不敢反抗。

但問題是,我老公和婆婆沒被他們的陰影籠罩,他們沒有忍氣吞聲,接着兩家人鬧啊鬧,最終鬧到了離婚。

我前夫可憐我,沒有按照婆婆的要求讓我淨身出戶,而是偷偷給了我30萬,說彼此夫妻一場,我的情況又那麼複雜,他實在不忍心看我過得太苦,希望我能用那筆錢重新來過。

我明白他的苦衷,是以不怪他跟我離婚。他能在離婚後顧及我的感受,我很感動。我不想辜負他的好意,決定按他的期待好好利用那筆錢。

不知我媽從哪裡聽說了這個消息,為了把我的錢算計走,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你弟弟買房缺30萬,把你的離婚财産轉給他!”

經曆了離婚以後,我一直在反思,一直在思考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最終直指我的原生家庭時,我找到了問題的根源,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我一直受限于父母的偏心和貪婪。

這種覺悟,加上那筆錢對我的重要性,使得我鼓起勇氣拒絕了她的無理要求,認為她窮瘋了。

接着,她又開始老調重彈,跟我講“姐姐理應讓着弟弟”的歪理,說我如果不把錢給我弟弟,就不配做姐姐;如果不服從她的指令,就是不孝順。

我非但沒有動搖,反而越來越堅定自己的立場。什麼配不配做姐姐,什麼孝順不孝順,根本就不是她說的那麼回事。我從來沒有讓我的孝心泯滅,但是,她用道德綁架的方式逼我盡孝,我不願接受,因為太不合理,對我太不公平。

“你弟弟買房缺30萬,把你的離婚财産轉給他”,女兒:你窮瘋了吧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偏心的父母,沒資格埋怨女兒不孝順,因為錯不在女兒。

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隻有在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道德感才不會出現偏差,才能順利實作父母和子女之間“愛的轉換”。先是父母疼愛子女,後是子女孝順父母。

從結果來看,如果子女不孝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原生家庭,更準确一點來說在于父母。要麼是父母沒有為孩子創造充滿愛的成長環境,要麼存在偏心和溺愛的問題。

兩個孩子,對這個偏心,對那個溺愛,最終會導緻兩個孩子都不孝順,或者說無法像父母期待得那麼孝順。感覺偏心的那個不孝順是因為心理不平衡,被溺愛的那個不孝順是因為養成了自私的毛病。

反過來講,如果父母不想要這樣的結果,那就應該注意上述問題:不要偏心對待女兒,也不要盲目溺愛兒子。給予兩個孩子同樣的愛,你就會擁有雙重被愛的可能性,不可能兩個孩子都不孝順。但如果你隻對其中一個好,隻指望其中一個孝順,一旦你的指望落空,你就會老無所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