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書法,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從最初的實用功能升華為一門獨特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鐘愛與崇尚。曆代文人墨客也不斷地用詩般的語言賦予它深邃的内涵,讓人們愈加感到書法美的魅力所在。

曆史上,很多書法大家都曾寫過“常山”二字。今天,小布帶你來認識這些書法大家筆下的“常山”。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顔真卿

唐朝名臣、書法家。顔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顔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書迹有《自書告身》《祭侄文稿》等。

《祭侄文稿》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祭侄文稿》又稱《祭侄季明文稿》。顔真卿50歲時書。計25行,共230字。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顔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緻“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之事。文中兩次提及“常山”,雖然這個“常山”指的是河北常山,但書法大家筆下的“常山”二字,給我們常山人欣賞品讀賦予了親切感。

《祭侄文稿》局部圖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祭侄文稿》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氣呵成。盡管文稿寫得匆促,但它依然有章法、有節奏、有結構。它行筆的抑揚頓挫,濃淡對比中的呼吸感,以及它連天接地的垂直美學,都是魅力的來源。《祭侄文稿》也是以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顔家廟碑》拓片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顔家廟碑》是顔真卿七十二歲時作,筆力雄健、結體莊密。他的楷書一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這種風格也展現了大唐帝國繁盛的風度,并與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書法美與人格美結合的典例。《顔家廟碑》是“顔體”的典型之作,也是顔真卿傳世碑刻中最後的巨作。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米芾

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米芾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所書《蜀素帖》,亦稱《拟古詩帖》,是天下第八行書,被後人譽為中華第一美帖。

《蜀素帖》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米芾《蜀素帖》,墨迹絹本,縱29.7厘米,橫284.3厘米,行書,71行658字,書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蜀素帖》被譽為天下第八行書,因其材質精美,儲存完善,且書法奇險率意,用筆縱橫揮灑,通篇墨色濃淡相兼,筆墨形态豐富,是以又被後人譽為“天下第一美帖”。

《蜀素帖》局部圖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蜀素帖》用筆縱橫揮灑,方圓兼備,八面出鋒,骨力遒婉,結體欹側取勢,變幻靈動,章法上,雖書于烏絲欄内,但氣勢絲毫不受局限,率意放縱,筆勢飛動,落筆或濡墨逆入,或輕捷勁提,或澀行頓挫,形成了一種滋潤、俊逸、華美的藝術效果。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值得一提的是,《蜀素帖》中最後一首《送王渙之彥舟》,就是寫給常山王渙之的。

《祀三公山碑》拓片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祀三公山碑》是刊刻于東漢元初四年(117年)的一方碑刻,高1.7米、寬0.7米、厚0.25米,碑文共10行,行字多寡不等,共200字,主要記述常山相隴西馮君為消除天災人禍、國泰民安而祭祀三公山神的活動。書法上,其行間茂密,大小穿插,長短變化,宛爾行草書的空間布白,由于行距相等而字距不等而具有變化中的整齊美。用筆上,《祀三公山碑》是由篆入隸之作,字型非篆非隸,蓋兼兩體,以隸勢作篆,以方筆寫篆書,方圓兼備,峻利茂密,開篆法用筆新境界。

還有哪些“常山”的書法集字呢?繼續往下看。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漢代瓦當文

瓦當文字生于秦漢交替之際,大多是碑碣銘文、磚瓦、銅器等鑄刻的文字。“常山”二字包含篆隸書豐富形态,勁挺中寓渾樸,于圓融中見力量,瓦當文字因器物之形而鑄刻,有強烈的裝飾意味。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清代趙之謙

趙之謙的篆書将北碑的用筆引入其中,幾經陶鑄,終而自出己意。“常山”兩字用筆多以欹側取勢,結字讓頭舒腳,儀态百變,妩媚多姿,清健峻拔又不失靈動沉厚。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唐代懷素

懷素善以中鋒筆純任氣勢作大草,如驟雨旋風,聲勢滿堂,到了“忽然絕叫三五聲,滿壁縱橫千萬字”的境界。懷素的書法,雖率意颠逸,千變萬化,但看他寫的“常山”兩個字還是沒有離開魏晉法度。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趕緊收藏!曆代書法家教你寫“常山”二字

東晉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書代表作,“常山”二字用筆方圓并用,寓方于圓,藏折于轉,而圓轉處,含剛健于婀娜之中,行遒勁于婉媚之内,外标沖融而内含清剛,簡潔練達而動靜得宜,這些可以說是習草者必須領略的境界與法門。

部分來源于網絡

通訊員:缪小俊

編輯: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