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骨看家庭對年輕人的幫助

第一次是投胎的原生家庭,第二次是考大學,第三次是結婚。

以《周易》的角度來看——人的命生來固定, 生你的那個家庭就是你的命 ,其誕生一瞬間已經決定你的階層 、家教、 血緣、 人脈、和未來的 受教育程度等。原生家庭對人一生影響可想而知。

以我一個靠爹吃飯的人來說工作幾年的感受,靠自己一個個體去對抗整個體系,根本獲得不到什麼資本,隻能是糊口而已。要想過上優渥生活,必須加入一個系統(家族企業或者自己擁有)。否則終其一生隻是在各種貸款然後還錢中度過。

本金是最難積累的,而富裕家庭可以直接給孩子一筆本金,貧窮孩子隻能靠自己慢慢積累

是的,如果兩個人能力差不多,啥也沒有的家庭光是買房都得奮鬥到35以上,人家早就積累到本金了甩你幾條街了 ...

小骨看家庭對年輕人的幫助

廣義上說,收入多少跟個人努力程度和天資高低無關,取決于你所在的行業,地區,工種,崗位

有資源的家庭或者家族,裡面的孩子從小就見慣了人情往來,家裡也會灌輸資源的重要性。生長環境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有思維方式。

反之,普通的家庭其實對孩子有養育沒教育。即使有教育的話,也隻是在複制自己的愚蠢。因為他們自己都不成功,一大堆的錯誤觀念傳輸給下一代孩子,讓他們重走自己的老路。

兩個年輕人,後者越過越好,我個人認為還是家庭環境問題。前者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獨立自主,而後者家庭裡與其說孩子要錢不如說父母主動給錢、幫忙找工作、買房等等。當同水準孩子競争,前者還在猶豫能不能讓家裡幫忙,後者直接一家子資源全部下場pk。一個孩子和幾個家長的比拼,結局自然不同。

話很難聽,想改變某些人的認知很難,原生家庭教育的固有思維,難以改變。

小骨看家庭對年輕人的幫助

以家庭為機關,不是讓自己去啃老。是自己在沖鋒,家人是後盾。家人有餘力,就借一點,沒有,就自己在努一把力。就像買房,時機的判斷是你自己。你覺得是時候買了,家庭剛好有結餘,那就買,如果家庭沒結餘。就自己借,想辦法。而不是家裡有結餘了,我就買,沒有就不買,時機的選擇是你自己,而不是家庭 。

有些年輕人血氣方剛,急于擺脫家庭證明自己——我想到了一個反例....

我有一個好朋友,人很好,但是從小愛面子。上大學找了女朋友,想裝大款,那時候iPhone6s剛出,直接網貸買了一個,更離譜的是後來又出小米6,他又把iPhone給他女朋友,自己又買了小米(還是網貸),結果他就管身邊所有朋友借錢。我比較窮一次才借我一兩百,但是不還,有個哥們稍微有點錢,就管人借了幾千塊,然後好幾個月不還。與此同時,我們都開始收到網貸公司的短信,接到網貸公司電話,感覺當時網貸公司能借的都被他借了一遍,估計就是那種借了這家還那家。于是我那個借了很多錢給他的朋友就給他老爸打電話說了這事兒,本來估計就借了一兩萬,好像最後還了四五萬。如果他再拖幾個月,錢都不知道要滾到多少了。就因為這個事兒,我們和他關系很微妙,平時該玩還玩,該吃飯還吃飯,一提錢誰也不借給他了(我前前後後借給他大概一千塊,還給他一部新手機,估計他拿去賣了,我估計以後他遇見大事沒人敢幫他。)如果他當時直接厚着臉問家裡要,沒有後來這些破事,我們肯定還是鐵哥們,唉...

真的,有困難一定要找父母。

小骨看家庭對年輕人的幫助

職業選擇和婚姻愛情基本上不是個人能力解決的,你聯考18歲能有多大眼界去選專業?你大三大四準備擇業有多強能力目光深遠做好職業規劃?你初入職場能有多強實力團隊裡如魚得水?你有道德的去以初次婚姻為目的談個戀愛,能有多少婚姻愛情經驗?在關鍵的選擇節點上,有一個好的帶路“貴人”是很重要的,人家的一指點,你日後境遇大不相同,但,有這個機會的,絕大部分這不是靠個人能力,更多的是家庭、家族的能力!

綜上,說白了,一個人到35歲依舊窮貧沒落的表象原因是缺錢,本質原因是沒有解決好大學帶來的職業選擇、和婚姻愛情三大人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