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堅守在節日崗位,這群醫護一天兩次挽救生命

每逢節假日,總有這麼一群人,放棄了休息,放棄了陪伴家人度過休閑時光,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急診科醫護就是其中一員。5月2日,值守崗位的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醫護人員,争分奪秒與時間賽跑,連續搶救了兩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挽救了兩條生命。

路人跌倒,護士跪立轉運床持續搶救

“鈴……鈴……”5月2日下午4時10分許,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午夜的甯靜,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科當班二值劉壯竹醫生接起電話。

“劉醫生,院前出車接到中年男性,考慮心髒驟停,目前持續心肺複蘇,請備好搶救床位及搶救準備。”來電的是院前急救醫生黃澤鑫。就在10分鐘前,他接到120指揮中心任務——“有路人跌倒在馬路上,頭面出血,無家屬及身份資訊,具體情況不詳”,院前急救團隊火速趕到現場,現場發現患者昏迷,無大動脈搏動,立即開始了搶救,因為留給“心髒驟停”患者的時間并不多,每延遲1分鐘,患者的生存率将下降10%。

為争分奪秒搶救生命,出車護士陳寶欣立即跪在轉運床上開始胸外按壓,不顧轉運過程中的颠簸和數次差點跌倒,瘦小的身軀迸發出大大的能量。

堅守在節日崗位,這群醫護一天兩次挽救生命

數分鐘後,救護車呼嘯着進入醫院。護理組長何惠群配合劉壯竹醫生做好氣管管理,一值陳韻醫生、陳寶欣護士負責心肺複蘇,易訪賢、李航護士負責開通血管通路及給藥,成業醫生負責聯系家屬及告知病情,搶救室裡醫護團隊配合默契,持續胸外按壓、氣管插管,就如平時演練般有序進行,“室顫——除顫——再室顫——再除顫”,先後經曆三次的電除顫和反複按壓、藥物等搶救, 20分鐘左右患者恢複自主心率、呼吸,心電圖提示下壁、前壁ST段擡高——這是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現。

“時間就是心肌,不等核酸了,先取鼻拭子,做好防護,隻要家屬同意,立即送介入室。”心血管科李曉慶主任做出了決定。通過電話與聯系上的家屬溝通病情取得同意後,開通了生命的綠色通道,在急診團隊的護送下進入了介入室,心髒造影提示患者存在嚴重的三支病變(供應心髒的3條主要血管均嚴重狹窄,D tO W時間72分鐘),并植入了心髒支架,随後送入ICU進一步監護治療。這次與死神賽跑的生命接力,在急診科、心髒科、影像科、檢驗科等多學科關聯下,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這一刻,所有參與搶救的人緊繃的弦稍微放松下來,似乎忘記了剛才心肺複蘇的疲累和滿身汗水,沒有什麼比把病人從死亡邊緣拉回更讓人欣慰。

淩晨昏厥入院 醫護冒雨趕回緊急手術

就在上述搶救的十幾個小時前,同日淩晨,58歲的郭先生因20分鐘前突然胸悶頭暈、冒冷汗,随後很快陷入意識不清,被朋友送至省中醫院二沙島醫院急診就診。

多年的急診經驗讓當班的黃濤亮醫生立即警覺起來,邊詢問邊立即完善心電圖檢查,不出所料,心電圖提示急性ST段擡高型心肌梗死,立即啟動了心梗綠色通道,給予抗聚穩斑,同時立即通知心血管科值班醫生曹海明醫生緊急會診,結合相關病情,患者手術指征明确,需立即行血管介入檢查。

堅守在節日崗位,這群醫護一天兩次挽救生命

心血管科李曉慶醫生、曹娟護士接到通知後立刻冒雨趕到醫院,迅速啟動導管室。冠脈造影提示患者三條冠狀動脈有兩條血管閉塞。醫生考慮病人病情異常危重、直系家屬都在異地,他們一邊積極與病人及家屬溝通,一邊采取措施開通了閉塞血管。

科室主任呂渭輝接到彙報後一早就趕回醫院,仔細檢視病人,并跟進床邊彩超檢查,後判斷患者心髒泵功能嚴重衰竭,目前的支援不足以幫助病人脫離危險。在與家屬詳細溝通後,立即啟動ECMO治療。

得到通知後,科室“ECMO小組”從四方八面奔向醫院。組長許文靜醫生從黃埔家中緊急趕往醫院,張曈醫生、曾映娟、趙雅妮護士等也飛奔回院。ECMO順利置入,病人的生命體征也轉趨穩定。

雖然正處假期,又逢天下大雨,但在全體醫護心中,病人生命安危重于一切。

小知識: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常見急危重症,是心源性猝死的常見病因,需要盡快就診及治療,是以常常有“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的說法。以上兩位患者均為50多歲中年男性,都有着嚴重的心血管病變。醫生提醒市民,既往有心血管疾病的,應定期體檢,有不适随時就診,尤其是在出現胸悶、胸痛、心悸等不适時,優先到急診/胸痛中心就診或及時撥打120進行救治。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宋莉萍

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宋莉萍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