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關于幸福這件事,這個詞太大了,難以完整的表達清晰。

每個人的認知不同,經曆不同,對幸福的了解和需要也不同。

對于溫飽都是問題的人,能吃飽就是幸福。

對于身體不健康的人,健康就是幸福。

對于婚姻不幸的人,婚姻和諧就是幸福。

這一切取決于每個人當下的需要,以及内心(潛意識)的需要。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幸福是什麼?

哈佛大學做過一項大型實驗,實驗表明:

真正決定我們幸福指數的是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讓我們保持愉悅和放松,促進身心健康!

重要的人際關系,如夫妻關系、親子關系、同僚關系、朋友關系是我們天天必須面對的問題。

如果你在人際關系中,總是有各種讓你不舒服的感受,例如:不被尊重、不被愛、被輕視、被攻擊、沒有存在感。

生命和關系的因素。

馬斯洛五大需求,這個大家應該很熟悉了,從下至上分别是: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作需求。

“生理需求”之是以放在最底層,不是說他最低端,而是因為他最重要。

如果你想在這個世界上活得好,那麼最首要滿足的就是生理需求。

吃好,喝好,睡好,心情好,這是你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事情,沒有之一。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解決了溫飽問題,我們談談影響幸福的另一個因素。

生命就是關系。

沒有人可以脫離關系獨立存在。

我們與父母的關系

這是我們這個世界最基礎的關系,也是我們的第一份關系。

它是我們這一生所有關系的根基,也決定和影響着我們的所有關系。

如果我們在一個充滿安全感的家庭中成長,有一個裝滿食物的冰箱,有愛自己的父母,那麼我們差不多相當于中了世界上的彩票。

父母給與孩子的無條件的愛是整個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之一,也是我們能夠找到的最安全的基礎之一。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在我們的生活中,至少需要有一部分是穩定的,這樣我們才能有足夠的安全感去面對這個世界的不确定性、波動和混亂。

當然,這并不是在說,如果我們在童年時期沒有這種安全的基礎,就不能在以後的生活中發展這種基礎。

無條件的愛是稀缺的,但它是堅不可摧的,是人類最基本的能力。

隻是一個能提供安全感的家庭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它超越了一個人擁有的任何其他實際條件。

孩子是一面鏡子,孩子的面孔,能照出是如何忠實于父母,無論是外表還是内心,與他們是多麼相似。

很多父母常說:“我的孩子我還能不了解?”

事實是,幾乎所有的父母都未曾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看見孩子深層的渴望。

父母看到的是孩子逆反、攻擊、欺淩等行為問題,但卻并未看見行為隐藏下的内心渴求、方向迷失。内心意願被深藏、被漠視,得不到精準回應,孩子就會迷失,也會疏遠與父母的關系,而這使得父母更無從看見孩子。

弗洛伊德的著作《性學三論》中講到一個故事:

一個三歲男孩在一間黑屋子裡大叫:“阿姨,和我說話!

我害怕,這裡太黑了。”

阿姨回應說:

“那樣做有什麼用?你又看不到我。”

男孩回答:“沒關系,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沒有回應,孩子就好像生活在黑暗之中,什麼也看不見;有回應,就有了光,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與溫暖。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一個成年人身上所有的問題,差不多都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中找到答案,也可以從他的童年生活經曆中尋找源頭。

是以,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來說,的确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一切關系的起點就是依戀關系——與父母的關系。

這種種關系定義了你自己,進一步定義了你所看到的世界。

幸福的核心,是關系

假如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成了交易性的,我們對待他人的方式也變得扭曲了,是以就有了“我怎樣才能從他們那裡得到我需要的部分?”

這樣的想法。

我們可以想象到,這可不是獲得幸福生活的秘訣。

人永遠不能被當作工具來用。

在需求無法滿足和面臨考驗的時候,我們往往沒有底氣在自己所有的人際關系中展現最開放的一面。

這就是我們自己要強大的重要原因,隻有自己的内心強大了,我們才能既自己強大又對他人敞開心扉。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一隻年幼的小貓追逐自己的尾巴,被一隻年長的老貓打斷,老貓問小貓在幹什麼。

小貓咪解釋說:

“别人告訴我幸福就在我的尾巴裡,是以我想抓住它。”

老貓說:

“啊,是的,我也被教導過幸福就在自己的尾巴裡,但我發現,當我朝着成長和目标前進時,我走到哪裡,幸福就跟到哪裡。”

如果我們總是糾結于自己為什麼不快樂,或者糾結于自己為了“獲得”快樂必須做些什麼,那麼我們幾乎永遠不會快樂。

就像故事中的老貓一樣,當我們帶着真實、坦率、創造性、目的向超越奮進時,我們所要的幸福往往會自動出現。

沒有人能傷害我們,除了我們自己

有一道簡單的公式清晰地描述了我們對于傷痛的本能反應:傷痛×抗拒 =痛苦。

“傷痛”是由生活中那些“不幸”造成的,比如事故、疾病,或者某個我們深愛的人去世,有可能隻是我們和周圍的人,比如夫妻、孩子、父母、同僚之間的沖突。

“抗拒”指的是為了擊退傷痛而做出的所有努力,比如讓身體繃緊,或者想方設法趕走傷痛。

“痛苦”是指我們在自己的傷痛之上增添的肉體或情感上的壓力,一層接着一層。

在這道公式中,我們如何與“傷痛”相處,決定了我們将承受多少“痛苦”。

如果我們對于傷痛的抗拒降低到零,我們承受的痛苦也就降到了最低。

傷痛×零 = 零。

生活中的傷痛确實在那裡,我們不需要對它們做多餘的發揮,我們不需要到哪裡都将它們帶在身上。

受害者心态無處不在,即便下定決心想糾正,也會受到外界的持續影響。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家人、另一半、朋友等,他們身上的受害者心态也在時時影響着我們。

什麼時候推卸了自己的責任,還得了好處?

如果想去除這種心理習慣,就得找出這種心态的源頭——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這樣的心态讓自己得利了?

所謂得利,既可以指實際的好處,也可以指情感上的某種滿足或放松。

人這一生苦樂參雜,喜憂相伴,沒有誰能一馬平川,無波無瀾。

人不但要面對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之事,還要管好自己情緒這一關。

常給自己設限,自我為難,遇喜就神清氣爽,遇難就萎靡不振,這樣的情緒會毀了自己美好的人生。

很多人都在情緒裡犯錯誤,誤認為發洩情緒就能解決問題,其實不然。

沒有與情緒共處的能力,就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們無法選擇出生和成長環境,但我們可以選擇今後和誰一起度過人生。

如果不想談戀愛,就和朋友在一起聊天;或者是獨處。

如果和父母很難溝通,嘗試找到生活中你最信任的“重要他人”,比如心理咨詢師。

打開自己的認知,将自己的人生不斷地擴大。

改變自己最大的障礙,其實不在行為上,而在思維認知上。

而改變思維認知最大的障礙,在于我們通常都很難保持極度開放。

所謂保持極度開放,就要讓自己能夠放下原來的慣性思維,以一種空杯心态來重新看待這個複雜的世界,重新思考如何對待自己這件事。

心理學:影響幸福感的關鍵因素是什麼?一個人的認知塑造幸福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教育訓練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實用心理學

服務範圍

婚姻情感、戀愛家庭、親子關系、家庭教育、青少年心理成長、團體心理輔導、減壓放松、兩性關系、網瘾厭學、中考、聯考心理疏導、考試焦慮、抑郁情緒、強迫行為,焦慮情緒、失眠治療、恐懼、私人心理顧問、職業規劃、企業EAP、心理咨詢、心理咨詢室建設等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