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代工模式更新 “造車新勢力”求解多元化造車之路

本報記者 盛蘭 張家振 上海報道

形成緊密的利益共同體,正在成為汽車産業整車代工的新模式。

“一直以來,國内的汽車代工模式以有資質企業為無資質企業直接代工模式為主。”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行業發展部主任張隽祎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但如今的汽車代工模式已經與數年前不同,企業通過成立合資公司等方式,與其他企業合作研發、參與整車制造的情況越來越多。”

對于尚處于起步階段,無自建生産基地也無生産資質的“造車新勢力”而言,代工造車被視為快速邁過造車“門檻”的主要途徑。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行業發展部副主任尚蛟告訴記者:“幾年前,網際網路企業跨界造車風靡一時,但是那時候還沒有出現真正的量産車。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整車生産制造技術能力較弱,而與傳統車企進行合作是一條快速實作量産的‘捷徑’。”

不過,在代工造車模式之下,委托方也面臨着諸多不确定性。随着“造車新勢力”逐漸進入穩定發展階段,許多車企開始自建生産基地,并通過兼并收購傳統車企等方式獲得生産資質。

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晖便向記者強調:“隻有自建工廠,才能從源頭上控制産品品質。此外,在代工模式下資料無法形成閉環,車企數字化的優勢也無法展現。”

代工模式平台化

“車企開放相關平台已成為一種創新發展模式。”張隽祎向本報記者介紹道,“在這種模式之下,整車企業除承擔制造工作外,會提供工程技術方面的支援,同時也可以不斷積累智能化技術的相關應用經驗,推動汽車智能化的轉型更新。”

立訊精密(002475.SZ)此前釋出公告稱,今年2月11日,公司已經與奇瑞控股、奇瑞汽車和奇瑞新能源簽署了《戰略合作架構協定》。根據協定,立訊精密計劃與奇瑞新能源成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将在協定簽署後的3個月之内成立,由立訊精密認繳5億元持股30%,奇瑞新能源認繳11.67億元持股70%。

據了解,該合資公司将從事新能源汽車整車研發和制造。在投資者會議上,立訊精密董事長王來春表示:“此次與奇瑞合作,是協同奇瑞開拓為别人造車的整車ODM(原始設計制造商)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協定列出的“排他業務條款”顯示,上述奇瑞系三家公司今後将不能與其他汽車代工企業合作。

事實上,在業内人士看來,浙江吉利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與富士康旗下富泰華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之間的合作則被認為開啟了國内全新的代工模式。2021年初,吉利與富士康簽訂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将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産及定制顧問服務。

天眼查顯示,2021年12月底,山東富吉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注冊資本為1億元(人民币),經營範圍涉及智能車載裝置制造、汽車零部件研發等,吉利與富士康各持股50%。

與此同時,2021年,集度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集度汽車”)成立,該公司由吉利控股子公司——上海華普汽車有限公司和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百度”)全資子公司達孜縣百瑞翔創業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出資成立。按照規劃,雙方将基于吉利最新研發的浩瀚SEA智能電動架構,在智能汽車制造相關領域展開緊密合作。

彼時,吉利副總裁楊學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此番合作并非傳統的代工模式,吉利将在集度汽車研發、制造過程中負責提供工程技術支援。集度汽車CEO夏一平也表示:“吉利的供應鍊能力,能夠解決供應商的合作意願和成本問題,吉利對于産品的品質也有保障。此外,吉利也将分享百度在智能化方面的能力和經驗。”

尋找量産“新捷徑”

一直以來,國内汽車代工模式主要是由有資質企業為無資質企業直接代工,并成為“造車新勢力”迅速邁過造車“門檻”的主要途徑之一。

典型的案例便是江淮汽車(600418.SH)與蔚來汽車之間的合作。今年4月26日,蔚來汽車對外宣布第20萬台量産車正式下線。

據了解,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的代工合作始于2016年。彼時,江淮汽車釋出公告稱,公司與蔚來汽車簽署《制造合作架構協定》,蔚來汽車授權江淮汽車使用其商标和相關技術,而江淮汽車則負責為蔚來汽車生産雙方合作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同時聯合在合肥市打造江淮蔚來制造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工廠裝置、供應鍊管理和生産線的品控管理等全都由蔚來汽車負責。蔚來汽車釋出的2020年财報顯示,從2018年4月至2020年底,蔚來汽車共向江淮汽車支付了制造費用及虧損補償12.339億元。

2021年,雙方再次簽訂聯合制造生産協定。不過,此次合作方加入了第三方——江來先進制造技術(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來制造”)。天眼查顯示,江來制造是蔚來汽車與江淮汽車在2021年成立的合資公司,兩家公司分别持有49%和51%的股權。

據蔚來汽車創始人秦力洪介紹,江來制造是一種創新的合作模式,有利于把江淮蔚來的合作模式固化,更有利于品質提升和供應鍊管理。

與此同時,國内另一“造車新勢力”——華人運通同樣通過代工解決了造車資質問題。2019年,華人運通、悅達集團和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現已更名為“起亞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起亞汽車”)宣布在新能源汽車生産制造和供應鍊等領域展開合作。

對于華人運通和起亞汽車之間的合作,有業内人士告訴記者,這離不開起亞汽車所處的鹽城當地政府的“撮合”。

鹽城市人民政府網此前釋出的資訊顯示,華人運通規劃産能為60萬輛/年,租借起亞汽車工廠後,已完成其産能目标的1/4。華人運通會在起亞汽車位于江蘇鹽城的第一工廠投産,該工廠具備年産15萬輛車的能力。

多元化造車格局

相關報道稱,今年初,工信部邀請部分車企進行了一次内部研讨,其中一項重要變化在于:代工政策将由過去的單一資質要求變為“雙資質”要求,即不僅要求代工企業需要生産資質,委托方也需有生産資質。若“雙資質”政策落地執行,則意味着代工造車政策或将收緊。

2018年,工信部釋出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準入管理辦法》,允許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之間開展研發和産能合作,符合規定條件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可以委托加工生産。在該政策的保障下,一些既沒有生産基地也沒有生産資質的“造車新勢力”,把新車生産交由擁有生産資質的傳統車企進行代工。

業内人士表示,盡管“代工造車”方案可以使車企在短時間内實作量産,但在這一模式下,委托方面臨着衆多不确定性,包括産品品質無法得到保證、生産方出現經營風險等。多家“造車新勢力”開始自建生産基地,并通過兼并傳統車企等方式獲得生産資質,造車模式也逐漸實作多元化。

以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零跑汽車”)為例,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成立之初,零跑汽車雖然在浙江省金華市設有生産基地,但是在很長時間内都未解決生産資質的問題。”

為了解決造車資質問題,零跑汽車選擇杭州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代工。此後,零跑汽車在2020年底通過全資收購福建新福達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獲得了生産資質。

而成立于2015年的威馬汽車則在起步階段便明确表示不會采取“代工”模式,并成為國内最早一批獲得生産資質并自建工廠的“造車新勢力”。2016年底,威馬汽車位于浙江省溫州市的智能産業園開工。按照規劃,該産業園建成後将擁有年産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産能力。

“自建工廠的路不會錯,隻有自建工廠,才能從源頭控制産品品質。”沈晖向記者強調,“一旦車輛出現問題,能馬上追查到源頭,看是批量問題還是個體問題,容易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