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丁曉平長篇報告文學《紅船啟航》:給奮進向未來的人們注入更大精神力量

編者按

丁曉平長篇報告文學《紅船啟航》:給奮進向未來的人們注入更大精神力量

為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軍旅作家丁曉平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紅船啟航》(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版),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反映出中國共産黨人的艱苦探索,反映出中國社會曆史發展的總趨勢,反映出紅船對于當代中國所具有的重大而深遠的啟示意義。作品真實、生動、完整地記叙了黨的偉大建立史和南湖革命紀念館建設史,從曆史和現實兩個次元悉心書寫了“從紅樓到紅船、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開天辟地到共同富裕”百年黨史的壯麗史詩,寫出了跨越百年的最美初心,集中展現了中國共産黨人傳承精神譜系的曆史主動、政治自覺和踐行“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兼具政治高度、思想深度、藝術厚度和文學溫度,給新時代的讀者帶來許多新史實、新發現和新認知、新啟示,是百年大黨精神史的本真叙事,也是恰逢其時的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教材。

給奮進向未來的人們

注入更大精神力量

文丨汪守徳

軍隊作家丁曉平這些年創作勢頭正健,尤其是不斷推出的一系列紅色題材的報告文學新作,更顯示出其創作的高産與高質。其所反映出的價值取向和文學追求,可以說是既堂堂正正,又獨樹一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也赢得了多方面的好評,進而成為一位有擔當、有分量的重要作家。他為慶祝建黨100周年創作的報告文學《紅船啟航》,再度以獨特的叙述角度和精湛的文學描繪,使讀者從這一似乎已屢見不鮮的題材中,讀出那樣多的新史實與新發現,獲得那樣多的新認知和新啟示,這部作品也因之具有了某種特有的史學與文學價值。

浙江嘉興南湖上的那艘紅船,在中國共産黨建黨史上有着特殊的曆史意義和象征意義,因其所曾起過的重要作用、所具有的獨特地位,對于今天而言,它是經曆百年風雨之後必須回望和牢記的一個曆史視點。擅長紅色題材寫作的丁曉平,将視線聚焦于這個中國最著名的革命船隻,來進行他富于充沛激情和過人才華的書寫。我們可以很清晰地注意到,他不是沿用人們所慣見的叙述方法,進行某種按部就班、中規中矩的宏大叙事,而是從一個名叫王會悟的身份普通,卻又對一大會議的召開有着非比尋常影響的女子說起,以小人物帶出那段錯綜複雜的大曆史,帶出衆多曾縱橫捭阖、叱咤風雲的曆史人物。這種文思獨運的叙述政策與技巧,不僅給讀者帶來閱讀上的新鮮感,又與一般以黨史為題的著作具有了明顯不同的風格和特質。

丁曉平又是怎樣具體駕馭這個題材的呢?一是以較多的篇幅寫了中國共産黨建黨之前以陳獨秀、李大钊等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驅所倡導的新文化運動、所傳播的共産主義思想、所進行的建黨醞釀籌備經過。作品以明晰的脈絡、醒豁的思想、簡約的文字和酣暢的氣韻,如水到渠成、瓜熟蒂落般地将筆墨引向建黨那個偉大的曆史時刻。這種對于建黨之前思想群組織狀況的描述和叙事,不隻是不可或缺的題中應有之義,而且展現出本書所述曆史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給作品增加了其必具的思想與曆史的厚度。二是更為真實詳盡地記述了黨的一大召開的曲折過程,這是本書的最大特色和亮點。作者以仔細的考證和翔實的文字,對一大的各個參加者及其背景,對會議舉辦的時間和地點,對會議的程式與氣氛和議題等,盡可能地進行了客觀、真實和可信的還原,讓曆史以本來的面貌幾乎是纖毫畢顯地呈現在今天的讀者面前。法租界巡捕房的“包探”對一大會場的突然闖入,使得形勢立刻變得詭異而危急起來。關于會議的選址事宜,從嘉興走出來的王會悟的意見和建議,在此起了關鍵性和決定性的作用。從王會悟、高君曼等通過當時《申報》上刊載的火車時刻表標明的時間與車次,以及嘉興所處的地理位置和社會氛圍的分析,以及代表們從上海轉移嘉興的過程,到達嘉興南湖時的天氣情況,開會時使用的平常作為遊覽的紅船(畫舫)的規模、形制等方面,作品對此的叙述是平實詳細、饒有意趣的介紹與講述。作品告訴讀者的是,一個即将領率中國、震撼全球的大黨,竟誕生在嘉興南湖的一條小船上,中國的紅色革命也正式從這裡啟航和遠航。

如果說以上是對紅船前世的叙述,作品的下卷是對其今生的探究。其價值在于黨上司全國人民取得勝利之後對于紅船的尋找,這也是作品描寫的又一重點和非常有意義的部分。紅船因承載過重大使命而大放異彩,卻湮沒在曆史深處不知所蹤,無論如何是說不過去的。尋找和确認當年的紅船這一過程具有着某種深沉曠遠的曆史意味,從黨和國家上司人,到紅船講解員、紅船船模制造者和捐款的中學生,他們與紅船的故事一一在作品中得以複原,反映了紅船不僅具有文物史的意義,更有革命史的價值,使紅船成為一個持久的話題和熱點,都能給讀者以無限多的遐思與聯想。

《紅船啟航》中寫的地方,我都曾去過。閱讀時,我和當時去的印象結合起來,還是有新的收獲。可見,為了寫好這部作品,丁曉平下了很大功夫,可以用三個叙事來概括他的創作,即國家叙事、軍人叙事和時代叙事。第一個叙事是國家叙事,因為丁曉平寫的作品都是重大題材,他扛大活、寫大事,這是他的獨特選擇,不是說每一個報告文學作家都能完成這樣的大作品,但丁曉平敢于承擔,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第二個叙事是軍人叙事,作為一名卓有成就的軍旅作家,丁曉平的曆史觀和價值觀向來明确而堅定,他始終堅持自己真實的立場來寫作,在作品中從來不隐瞞他的立場與觀點。軍人作家就應該有這樣一種軍人叙事的立場,不是那種反向性的叙事,這一點對于我們軍隊作家來說很重要,我們能為國家和人民提供什麼樣的精神作品,非常值得關注。丁曉平堅持這種寫作,《紅船啟航》的寫作初衷與所要表達的意圖與願望都值得贊揚和肯定。第三個叙事是時代叙事,丁曉平在這本書裡寫共産黨的初心,這個初心就是一定要寫共産黨所具有的東西,百年大黨現在所觀照的對象有什麼樣現代性的靈魂、和共産黨成立之時的初心還有多大距離,有哪些東西是必須堅持的,這一點特别值得深思。這種時代性的叙事,我看丁曉平寫《紅船啟航》時并不是單純地回到曆史的起點,而是始終放在今天的視野下去觀察,處處反映出來時代的氣質、氣象。在《紅船啟航》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别的作品中沒有見到的東西,那些事實讓人們看到了我們黨的靈魂,看到了我們黨的信念,從對曆史的描寫看到我們的現實,甚至看到我們的未來。也就是說,中國共産黨從誕生的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今天,我們能不能把這樣一條道路繼續走下去,不走偏、不走歪,不走向一種可怕的結果,對當今的中國和世界來說特别重要。《紅船啟航》就提供了這樣一種參照,用文學、用事實,同時用很多理論性的表達給人們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新的啟示,這也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紅船啟航》通過書寫紅船,去再現與重溫我黨誕生時那段重要曆史的一幕幕,特别是反映出中國共産黨人的艱苦探索,反映出中國社會曆史發展的總趨勢,反映出對于當代中國所具有的重大而深遠的啟示意義。作品向我們表明,從紅船啟航的中國革命,在經曆了大風大浪之後終于迎來了勝利,是以它對于中國革命而言再怎麼評價都不過分。為了實作這樣一種寫作目标,作者在作品中既賦予了很強的紀實性和理論性色彩,又顯示出一定的揭秘性和文學性特征,通過精準生動的文字叙述,輔以相關的檔案、圖表、照片等内容,既揮灑自如,又言之鑿鑿,有力地增強了作品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關于紅船這一主題的書寫,這本書無疑是最權威的版本之一。它以一種極端負責的寫作态度,引導讀者從革命曆史中汲取更豐富的思想滋養,給奮進向未來的人們注入更大的精神力量。

一部充滿尋找精神的黨史教材

文丨賀紹俊

丁曉平的《紅船啟航》是一部關于中國共産黨誕生史的紀實作品,我更願意将其看作是一本關于尋找的書。

尋找是人類文明的永恒母題,人類之是以偉大,就在于人類在不斷地尋找。丁曉平就是以尋找為思想脈絡來引導自己寫作的。他在這部作品中寫了三個尋找。一個是中國的革命先驅們對中國道路的尋找,一個是後來者對紅船的尋找,還有一個尋找是作者丁曉平自我的尋找,他以這次寫作為機緣,開啟對紅船精神的尋找。前兩個尋找構成了作品的主要内容,而作者本人的尋找則是本書的靈魂,貫穿在叙述始終。

丁曉平的尋找是真誠的,他以赤誠之心去認真尋找,他找到了紅船精神,也就決定了這部作品的思想高度。

2021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以此為契機,推出了不少關于中國共産黨誕生的紀實文學作品,我讀過其中的幾本,有幾本寫得都非常好,丁曉平的《紅船啟航》是一本,還有一本是徐劍的《天曉1921》,有意思有是,這兩本書中都有一個重要的人物:王會悟,她雖然不是黨的代表,但她是共産黨誕生過程中的親曆者,在重制這段曆史時,她就成為了一個重要人物,當然,她也是一位讓我們非常尊敬的前輩。這兩本書共同塑造了王會悟這一曆史人物形象,在丁曉平和徐劍的筆下,王會悟就是一位最佳的曆史導遊。兩位作家要穿越歲月風雲去探訪共産黨誕生的曆史過程時,不約而同地都找到了王會悟來作他們的導遊。徐劍那一本且不去說它,丁曉平在開始他的尋找時,忍不住要從王會悟當年從嘉興來上海尋找她的大侄兒茅盾說起,其實這就是他標明了讓王會悟當他的曆史導遊。

丁曉平的“尋找”是認真仔細的,沿着他的一路尋找,他也就非常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共産黨建立的背景和過程。史料之詳實,叙述之準确,是這部作品的最可貴之處,是以作品具有很強的說服力和可信度。但是,丁曉平的“尋找”不是單純的對史料的尋找,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尋找”,這就是對中國共産黨的“靈魂”的“尋找”。黨的“靈魂”是在中國共産黨誕生之際就鑄就好了的,這就是黨的“初心”,是以我們現在反複在說“不忘初心”。尋找靈魂也就是尋找初心。對靈魂的尋找,其實也就是重新對黨的曆史和黨的宗旨進行學習。可以說,丁曉平完全是把這樣一次寫作的機會當成重新學習黨史和黨章的機會,這本書也可以看成是丁曉平認真學習黨史後所交的一份學習心得,一份考試答卷。

丁曉平也充分發揮了文學想象的優勢,以想象填補曆史叙述中留下的空白。這自然能使叙述更加生動和形象,但我覺得這些想象有時候又正是他的學習心得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比如他寫毛澤東1920年去上海與陳獨秀見面時,詳細寫了兩人對話的内容,顯然,這些對話是丁曉平想象的,這些内容與其說是曆史真實的重制,不如說是丁曉平學習黨史後的收獲,他将自己的學習收獲和體會以兩位偉人的曆史對話的方式表達了出來。從全書來看,上卷“紅船劈波行”是側重于寫他對史料的尋找。下卷“精神聚人心”從記事的角度說主要是寫新中國成立後尋找“紅船”的過程。而記事的脈絡和節奏,分明看得出是丁曉平由自己的學習體會來作出取舍的,也就是說,丁曉平對黨的靈魂的“尋找”,構成了下卷的主體。丁曉平的學習體會很深刻,有很多精彩的思考。比如嘉興的五色觀:“嘉興的紅色是革命的本色,嘉興的黃色是曆史的成色,嘉興的綠色是發展的亮色,嘉興的藍色是和諧的品色,嘉興的青色是人文的底色。五色嘉興多彩缤紛,嘉興的五色更是精彩紛呈。”還有如這樣的句子:“信仰是方向,也是方法;信仰是初心,也是使命。”“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既有史,又有思,思是丁曉平在曆史長河中尋找的成果。這些成果又照亮了曆史。

總之,《紅船啟航》是一位共産黨員學習黨史的優秀作業,更是讓衆多黨員學習黨史的優秀教材。

丹心向紅船 初心堅如磐

文丨淩行正

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之際,在我們熱切盼望黨的二十大召開的這個春天,我看到了丁曉平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紅船啟航》(浙江教育出版社2021年7月出版)。在這本裝幀精美的書籍套封上,醒目地印着這樣一行字:“本書以報告文學的形式,真實、生動、完整地為你講述中國共産黨是怎樣創立的?中共一大是怎樣召開的?紅船精神是怎樣提出和弘揚的?南湖革命紀念館是怎樣建立的?”誠然,這是我們紀念建黨一百周年、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很好的輔助讀物。

《紅船啟航》是重大革命曆史題材的作品,涉及人物衆多,事件浩繁,時跨百年,地越南北,可以想象,寫作時其謀篇布局,極為不易。然而,作者頗具匠心,将作品分為上下兩卷,上卷“紅船劈波行”,記述了黨的一大召開時的前前後後;下卷“精神聚人心”,書寫了紅船精神、也就是偉大建黨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特别是作者以獨特的視角,寫作時選好“切入”之點,着墨“點睛”之筆,使這部四十餘萬言的長篇巨著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讀者或許不會想到,這部有着濃厚政論色彩的報告文學作品的第一節标題是“小王老師”從嘉興來到上海。小王老師是何許人也?她到上海來找誰?這和黨的一大召開有關系嗎?和紅船有關系嗎?……别急,你讀下去,始知這位年輕、漂亮的小王老師叫王會悟,她到上海來是找比她還大兩歲的表侄茅盾,托他給她在上海謀個工作。不久,她在陳獨秀家裡認識了李達,并與李達相戀、結為夫妻。當李達他們在石庫門裡召開黨的一大會議受到法租界巡捕騷擾,需要換個安全的地方時,是王會悟先去嘉興南湖租船;一大代表們在船艙裡開會讨論通過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時,她獨自坐在船頭“放哨”,是黨的一大的“衛士”。直到1959年南湖革命紀念館為制作紅船到北京找到這位王會悟老人,經她回憶,當年紅船的模樣才定下來。作者以這位“小王老師”到上海的情節為這部作品的“切入點”,既合乎邏輯,又非常巧妙。有了這樣一個好的開頭,接下來,作品叙述“南陳北李”為籌備建黨而奔忙,參加黨的一大的代表毛澤東、董必武等一個個出場……“開天辟地,這是嘉興曆史上最長的一天”,“一個大黨,誕生于一條小船上”,“中國共産黨引領中國革命的航船從嘉興啟航,劈波斬浪……”讀者循着作者的生花妙筆,回到一個個當年曆史的現場……

在上卷結尾處,作者寫道:“紅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從上海興業路到嘉興南湖,從黨的一大到黨的十九大,從1921年到2021年,100年來,為了這開天辟地的偉大事業,中國共産黨人不管風吹浪打,不怕急流險灘,始終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以壓倒一切敵人、戰勝一切困難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矢志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大船劈波斬浪,領航中國,不斷奮進……”這樣,作者就引領我們進入他的作品的下卷“精神聚人心”。

新中國成立了,嘉興南湖成了革命聖地,人們在尋找曆史風雲中那條紅船,人們要複制出心靈上的那條紅船,偉大的黨的誕生地呵,沒有你,哪會有中國人民光明燦爛的今天!于是,人們紛紛前來嘉興南湖“朝聖”,來瞻仰黨的搖籃——那條神聖而又神秘的紅船。參觀者絡繹不絕,流連忘返……那年,百忙中的毛澤東主席乘坐專列途經嘉興時,他叫專列停下,透過車窗,“他指着窗外碧波浩瀚的南湖說:‘1921年我們中國共産黨就是在南湖的一條遊船上宣告成立的,以後國家要建設、發展,必須依靠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我們千萬不能忘了這條船。船雖小,作用可大了,将帶領我們國家向前進!’”那年,“春雨蒙蒙,煙雨弄晴。闊别43載,董必武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南湖。”他偕夫人何蓮芝登上紅船,在船頭合影留念。“在嘉興縣委招待所,董必武心潮澎湃,情不自禁,即席揮毫潑墨,為南湖革命紀念館題詩《清明節過嘉興訪煙雨樓》,曰:革命聲傳畫舫中,誕生共黨慶工農。重來正值清明節,煙雨迷蒙訪舊蹤。”那年,鄧小平欣然親筆為嘉興題寫“南湖革命紀念館”匾額……

2017年10月31日,當黨的十九大剛剛閉幕一周,習近平總書記便帶領中央政治局常委專程從北京前往上海和嘉興,瞻仰上海中共一大會址和嘉興南湖紅船,回顧建黨曆史,重溫入黨誓詞。他說:“上海黨的一大會址、嘉興南湖紅船是我們黨夢想啟航的地方。我們黨從這裡誕生,從這裡出征,從這裡走向全國執政。這裡是我們黨的根脈。”他還說:“小小紅船承載千鈞,播下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開啟了中國共産黨的跨世紀航程。”他把“紅船精神”概括為“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于是,“紅船精神”在中華大地上廣泛傳播,它走進千家萬戶,深入人心。

在這裡,該書的作者通過自己深入基層群衆的采訪,挖掘出許多動人的故事,比如:一個是“紅船一家人,兩代南湖情”,父親張新志是紅船的“紅管家”,風雨裡守護紅船33載;母親徐金巧、女兒張一,是紅船的金牌講解員,把紅船故事講給成千上萬的參觀者聽。另一個故事是,在修建南湖革命紀念館第二代館時,收到一封匿名的中學生來信和5元錢捐款。信中說,“我雖然隻有5元錢,但這也表示了我對嘉興的一種感情。”後來,經過查訪得知,這名13歲的女學生叫于群芳,問她為什麼要給南湖革命紀念館捐錢,她說:“聽奶奶說,我們家過去很苦,現在過上好日子,要感謝共産黨。”這就是作者在寫到這部作品“精神聚人心”時,濃墨重彩的“點睛”之筆。

我今年已經92歲了,讀完丁曉平的《紅船啟航》後非常感動,在女兒的陪同下專門到中國共産黨曆史展覽館參觀學習。在留言處,我寫了一首小詩:“一片丹心向紅船,乘風破浪世代傳。人民福祉載艙滿,定能奮楫達彼岸。”而在《紅船啟航》的結尾,丁曉平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寫了進去。他在後記中深情地寫道:“穿越百年,最美是初心。在嘉興采訪的日子裡,在寫作《紅船啟航》的日子裡,翻閱百年黨史,閱讀紅船往事,追尋中共一大代表的足迹,也是尋覓、聆聽、重溫和堅守初心的旅程,是一次自我教育、自我淨化、自我提升的思想洗禮。”我相信,這也說出了每一個讀者的心裡話。

生動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史傳

文丨秦豔華

紅船是中國共産黨的“母親船”。紅船所代表和昭示的是時代高度,是發展方向,是奮進明燈,是鑄就在中華兒女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軍旅作家丁曉平創作的《紅船啟航》,是第一部以報告文學的形式全面、生動、形象地圍繞紅船這一獨具魅力的紅色辨別讴歌偉大建黨精神的精品力作。

“紅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紅船啟航》的構思十分精巧,書的開頭《“小王老師”從嘉興來到上海》就非常出人意料。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如此重大的革命題材,首先出現的竟然是一個“小人物”王會悟。作者通過文學化、故事化的形象描繪,不僅交代了王會悟與著名作家茅盾的關系,也為後來紅船進入曆史埋下了伏筆,進而引導讀者把注意力集中在了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紅船起航地浙江嘉興。接着,作者寫《“五四運動總司令”從北京回到上海》,這一“來”一“回”,不僅交代了“大人物”陳獨秀與“小人物”王會悟的關系,而且如同剝洋蔥般地層層推進,按照曆史邏輯和時間順序,順理成章地寫了五四運動以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共産黨的創立、中共一大的召開,娓娓道來,引人入勝。因為租界“包探”偶然襲擾導緻一大不得不尋找新會址的時候,王會悟再次出場,嘉興南湖的“紅船”就這樣被曆史選擇。讀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作者為什麼要在本書開頭先讓王會悟出場的良苦用心了。後來,作者在叙述嘉興籌建南湖革命紀念館時又提到了王會悟。正是按照王會悟的回憶,仿制了現在人們看到的“紅船”。

《紅船啟航》是一部非常值得我們認真閱讀的作品,它橫貫文學、曆史和學術,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卻一步步引領我們走進曆史的深處,登上曆史的制高點,領略曆史的開闊風景,表現出了作者高超的結構能力和叙事水準。主要表現在如下四個書寫上:一是曆史專業性書寫。作者以史家風範、志史态度,通過比較、勾連、碰撞等辯證分析的方法進行獨家性研究,讓史料之間互相闡發,盡可能接近曆史的真相,極有耐心地複盤曆史和現實,實作了對曆史的準确描述和概括。二是形象性書寫。從1921到2021這100年,有大量重要的事件、重要的節點、重要的人物,作者都是見人見事,尤其是把道路選擇當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寫得非常透徹,寫出了人物命運的滄桑感。三是問題性書寫。作者在書中有意設定了很多潛在的設問,一邊不斷擺出問題一邊解答,比如維金斯基為什麼要來中國、為什麼要找到陳獨秀,還有包惠僧到底是不是中共一大正式代表、身在北京的張國焘怎麼和上海的李漢俊一起聯名給身在廣州的陳獨秀寫信,等等,讓讀者跟随他一塊去尋找答案。四是思想性書寫。丁曉平是一位具有很高辨識度的作家,一直追求“文學、曆史、學術跨界跨文體”寫作風格。在作品中,他也讓自己站出來說話,表達個性化的意見,進而使得作品具有獨創性。這不僅充分展現作家的文字功底,還展現了作家“國之大者”的曆史責任和時代擔當。

一隻小小紅船,開啟了中國共産黨的跨世紀航程。100年前承載着民族希望的小小紅船,如今已經變成承載着14億多中國人民希望的巍巍巨輪。《紅船啟航》的書名充滿着寓意,不僅回溯了建黨的曆史,還首次披露了紅船精神從提出到弘揚的過程,用一代代共産黨人赓續紅色血脈的故事,生動、具體地闡釋了偉大建黨精神。全書緊扣紅船的前世今生,以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敬仰的筆觸,既還原了革命先驅艱難尋找馬克思主義道路、建立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圖景,又記錄了浙江人民赓續紅色根脈、走向共同富裕的感人故事;既塑造了陳獨秀、李大钊、毛澤東等黨的主要創始人矢志不渝救國救民、無私無畏追求理想的光輝形象,又展示了一代代南湖兒女研造紅船、興建南湖革命紀念館的情懷擔當,堪稱把主題話語轉化為專業話語、文學話語的生動樣本。

總的來看,《紅船啟航》通過紮實的采訪、研究和叙述,将曆史跨度從1921延伸到2021這整整100年,寫人之未寫,言人之未言,不僅是為紅色嘉興作傳,也是為紅船作傳,是一部紅船精神的傳記,更是一部闡釋偉大建黨精神的史傳佳作,讓讀者從曆史中汲取豐富的思想營養,在現實中感受新的時代光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