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藥店慧享陪伴你的第 1389 天
俗話說“十個嬰兒九個黃”,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病症,但也是不少新手媽媽眼裡的可怕存在。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那麼多黃疸?在胎兒期間,孩子的氧氣靠媽媽通過臍帶供應,他的氧分壓比較低,是以會有更多的紅細胞來搬運氧氣,等孩子出生後,他有了自己的呼吸,氧氣供應大幅增多,他就不再需要那麼多紅細胞了,是以大量的紅細胞要被破壞掉,破壞掉的紅細胞會釋放血色素,血色素分解最後會産生膽紅素。足月新生兒的膽紅素生成量足足是成年人的2-3倍,但他們自身的肝髒功能還不成熟,在“高峰期”裡處理不過來。膽紅素在體内堆積着,生理性黃疸也就随之而來了。大部分寶寶在出生後三天左右都會出現輕重不同的黃疸。生理性黃疸大多在兩周後就會消退,但如果出現的是病理性黃疸,就稍顯棘手了。下面就和藥店慧享一起來學習新生兒黃疸的表現症狀,專業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吧!
[新生兒黃疸的表現症狀]
引起新生兒黃疸的主要原因
1、膽紅素生成過多。由于新生兒紅細胞壽命相比成人較短,衰老紅細胞的血紅蛋白經過代謝被轉化變成膽紅素及腸肝循環增加,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
2、肝髒膽紅素代謝障礙,由于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的功能低下,使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升高。
3、膽汁排洩障礙。肝細胞排洩結合膽紅素障礙或膽管受阻,可緻高結合膽紅素血症。
4、母乳喂養相關的黃疸主要是由于熱量和體液攝入不足,胎便延遲等引起。該原因引起的黃疸,一般通過增加母乳喂養量及頻率即可緩解,母乳性黃疸是指新生兒在生後三個月仍有黃疸為未結合膽紅素升高[1]。
新生兒黃疸的分類
生理性黃疸
一般在新生兒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46天達高峰,足月嬰兒10~14天可消退,早産嬰兒2~3周可消退。雖有黃疸,寶寶照樣能吃能睡,體重增長,糞便色黃,小便卻不黃,一般不需治療,隻要早期喂奶,供給足量奶量就可以了。
病理性黃疸
一般出現時間早,出生後24小時就可出現面色發黃,且黃疸上升速度快,(超過膽紅素監測警戒值)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産兒>4周,或者黃疸退而複現,常見有以下幾種情況:
1、感染性黃疸
可由細菌(如大腸杆菌葡萄球菌)和病毒(如巨細胞病毒、B肝病毒、風疹病毒等)引起,不少為宮内感染,寶寶除面黃外,還可表現為不吃、不哭,體溫忽高忽低、反應差,體重不長等症。常見疾病如新生兒敗血症、新生兒肝炎等。
2、母乳性黃疸
常見于母乳喂養的寶寶,專家認為可能與母乳中某些酶的活性有關。黃疸可在生理性黃疸期(生後2天-2周)出現,但不随生理性黃疸消失而消退。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不要輕易放棄母乳養,可采取少量多次喂哺,或停母乳48~72小時(改配方乳喂養),黃疸會下降至原來的50%左右。一般在3~4月後消退,寶寶預後良好。
3、梗阻性黃疸
多由先天膽道畸形引起,主要疾病為先天性膽道閉鎖或膽總管囊腫。寶寶面顔、皮膚逐漸變黃,眼淚變黃,尿色深黃如茶水,大便顔色變淺如油灰樣,腹部膨隆、肝脾腫大、變硬等,須及時診斷,及早手術治療。
4、溶血性黃疸
可有兩種:一種為Rh血型不合溶血病,好發于媽媽血型為Rh陰性、寶寶血型為Rh陽性者,或媽媽以往曾接受過輸血治療以及媽媽血型為Rh陰性、外婆血型為Rh陽性者。
新生兒黃疸常見以下症狀
生理性黃疸症狀表現
新生兒在出生後第2~3天出現皮膚、白眼球和口腔黏膜發黃,有輕有重。一般在臉部和前胸較明顯,但手心和腳心不黃。第4~6天最明顯,足月兒在出生後10~14天消退,早産兒可持續到第3周。在此期間,小兒一般情況良好,無其他不适表現。
病理性黃疸症狀表現
小兒黃疸可能發生在生後24小時以内,或持久不退,或消退後又出現黃疸,或黃疸進行性加重。
病理性新生兒黃疸還會引起其他疾病的表現,比如核黃疸。發生時,小兒黃疸明顯加重,開始表現為嗜睡,吸奶無力或嗆奶,肌張力減退。如治療不及時随後可出現呻吟、尖叫、抽搐、呼吸衰竭等嚴重症狀。部分患兒死于呼吸衰竭,存活的患兒常有智力障礙、腦性癱瘓等後遺症。
怎麼區分這2類黃疸?
1、時間不同
生理性黃疸
一般在寶寶出生後 2~3 天開始出現,4~5 天達到高峰(也就是黃得最嚴重的時候),持續 7~10 天左右可消退;
病理性黃疸
可能出現更早(生後 24 小時内),更快(每天上升幅度超過5 mg/dl),更高(一般>12.9 mg/dl),持續時間超過 2~4 周,甚至長期不退)。
2、寶寶表現不同
病理性黃疸在寶寶出生後24小時内就會出現。會有吐奶、發燒、抽搐、嗜睡、大便發白等表現,而且病情進展快、持續時間長。
溶血性的黃疸還會有發熱、寒顫、頭痛、嘔吐等症狀,尿液是呈醬油色或者茶色。
[專業治療方案]
一般治療
由于引起黃疸的病因甚多,是以在治療上主要應針對病因,隻有當病因消除後,黃疸才能減輕或消退。
藥物療法
1、肝酶誘導劑,增加肝髒處理膽紅素的能力,常用苯巴比妥那。但是苯巴比妥那作為鎮靜、催眠、抗驚厥藥,用藥後可出現頭昏、困倦等不良反應,久用可産生耐藥性。
2、補充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跟膽紅素結合,預防膽紅素腦病的發生,在初期用效果較好。
3、蒙脫石散聯合茵栀黃對新生兒黃疸有一定療效。茵栀黃治療黃疸會引起孩子腹瀉、疲倦等,臨床上現在已經逐漸減少茵栀黃的使用,若使用則需配合蒙脫石散會減輕腹瀉症狀。
光照治療
是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的簡單而有效的辦法,足月兒的血清總膽紅素水準大于205μmol/L(12mg/dl),均可給予光療。它能把血液中多餘的膽紅素轉變成光紅素,然後随着膽汁或尿液排出體外,一般照射 24~48 小時就能獲得滿意的效果。
具體的做法是讓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光療箱裡接受照射,為了避免光線損傷寶寶的視網膜和生殖器,醫生會把寶寶的眼睛、私處和小屁股遮蓋起來。
光療的副作用為:可引起發熱、腹瀉、皮疹、低血鈣、青銅症等,并且在光療箱中,寶寶無法與母親接觸,缺乏安全感。
[注意事項]
1、讓寶寶胎便盡早排出
在早期時我們要盡早給新生兒喂養,讓胎便盡早的排出,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如果胎便不排出幹淨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循環重新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多。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幹淨了。
2、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于膽黃素的排洩。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3、注意觀察
胎黃嬰兒的全身症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直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髒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4、注意清潔
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保持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5、寶媽注意事項
懷孕期間,孕媽媽要注意飲食均衡,忌生冷、辛熱的食物,禁煙酒。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如蕃茄、蘋果、猕猴桃等新鮮食物。
拓展學習
1、《小兒腹瀉的表現症狀,專業聯合用藥及注意事項》
2、《小兒積食的表現症狀,專業聯合用藥及注意事項》
3、《小兒咳嗽的表現症狀,專業聯合用藥及注意事項》
4、《兒童抽動症的表現症狀,藥物治療方案及注意事項》
5、《藥店專業學習葉酸的功效作用,專業聯合用藥及注意事項》
6、《藥店專業學習兒童脾虛的表現症狀,中成藥治療及注意事項》
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