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04/28
導語
在自主品牌的銷量、合資品牌的品質協同發力下,長安汽車的業績迎來實質性好轉。
作者丨楊晶
責編丨羅超
編輯丨别緻
日前,長安汽車公布的2021年年報顯示,公司實作營業收入1051.42億元,同比增長24.33%;歸母淨利潤35.52億元,同比增長6.87%;扣非後淨利潤16.53億元,增幅150.85%。
長安汽車淨利潤的改善,得益于自主機闆塊的銷量提升,合資闆塊的盈利能力總體向好。去年長安乘用品牌實作銷量96.6萬輛,同比增長20.0%。長安福特全年實作銷量30.5萬輛,同比增長20.3%。
其中,長安福特貢獻淨利潤22.83億元、長安馬自達貢獻淨利潤8.59億元、長安汽車南京公司貢獻淨利潤4.58億元,而長安新能源虧損27.72億元。2021年,長安汽車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達到229.71億元,同比增長115.17%。
去年,長安汽車累計研發投入金額48.27億元,同比增長24.51%,占營業收入比重4.59%。2022年,圍繞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長安汽車及控股子公司投資計劃為80.50億元。
1
自主與合資共進步
在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别達到31.65億、47.62億、32.5億的巨額虧損後,2021年,長安汽車終于迎來業績的實質性好轉。并且長安汽車銷售毛利率達到16.64%,較上年同期提升1.9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在于,2021年設計産能205萬輛,産能使用率達到67%。近三年關停并轉96萬輛整車、87萬台發動機落後産能,建立107萬輛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整車産能、60萬台高效發動機産能,以及10萬套新能源電池産能,産能結構全面提質更新。
長安汽車2021年全年實作銷量230.1萬輛,同比增長14.8%,市占率同比增長至8.76%,重回汽車集團第四;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銷售175.5萬輛,同比增長16.7%,居行業第二;中國品牌狹義乘用車企業排名行業第二,與行業第一的差距較2020年縮小63.7%。
這一串串的數字背後,是這家敢于拼搏的中國品牌車企,無論是研發、制造、品質還是本土化,形成的強大體系能力讓長安汽車在逆境下頂住壓力并且達到增長。在百舸争流的汽車市場中經曆了挑戰、站穩了腳跟,進入到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回顧這幾年長安汽車淨利潤的增長曲線圖,其中長安福特的貢獻功不可沒。即便去年長安福特的銷量沒有巅峰時期的榮光,但是憑借着長安福特SUV車型和高端轎車貢獻其中超70%銷量,林肯品牌銷售8.9萬輛,同比增長109.1%,再次讓長安福特成為利潤奶牛。
相較于長安福特因産品結構改善、銷量上升、材料降本等原因,利潤顯著上升。再來看最燒錢的公司長安新能源汽車,因新能源補貼退坡、銷售資源投入加大等原因,導緻淨利潤降低。當然,新能源汽車不賺錢也是傳統車企的共性。
報告期内,長安汽車新能源乘用車産能75萬輛,去年産銷量均超10萬輛,但産能使用率仍隻有13.33%。去年新能源汽車銷售收入為12.36億元,新能源汽車補貼收入為1.26億元。長安新能源要想達到正收益,可能還有等個5-10年。
正在智能電動化領域持續加碼,其依托于全新EPA平台及高端CHN平台,計劃未來五年推出20餘款全新智能電動産品。新能源“香格裡拉”計劃打造了EPA0、EPA1 和EPA2三大專用電動車平台,覆寫小型、緊湊型、中大型等多個級别多款産品。
但也要清晰的認識到,今年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上漲、燃油價格上調、晶片供應短缺、新能源汽車漲價潮、國内疫情多點爆發等,各種不确定因素給出行帶來了新問題。對于企業來說,這些問題都需要着手解決。
雖然1-3月份長安汽車取得了不錯的銷量成績,但受到晶片供應短缺等因素影響,工廠生産受阻,導緻長安汽車旗下産品銷量均未得到充分釋放。據悉,2021年,長安汽車由于缺芯等問題,累計影響産量近30萬輛。
針對供應鍊短缺和原材料上漲的風險,長安汽車給出的對策是優化生産組織方式確定生産運作正常;适時增加風險部件的儲備;持續推進部分關鍵核心部件的備用替代方案。在生産端節約生産成本;在研發端應用最新的材料或替代方案來優化成本結構;在采購端,優化供應商體系和結構。
在使用者服務中,長安汽車創新的UNI Service服務體系架構,五城三業态相繼建設完成進入試營業。另外,LUMIN是長安新能源方面第一款新營銷模式落地産品,未來長安的所有産品都會按照這樣的模式進行推進。
2
燃油車托底、電動車發力
展望2022年,長安汽車力争實作産銷汽車超過245萬輛。在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的風口切換跑道,唯有創新方能制勝,有着深厚鋪墊的長安汽車聞得到背後的機遇。今年長安積極投放多款電氣化、電動化、智能化産品,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為實作戰略目标,2022年長安汽車及控股子公司投資計劃為80.50億元,其中,固定資産投資32億元,股權投資48億元。固定資産投資主要集中在新能源産能結構調整和新品投放上,持續圍繞産能、研發兩大領域進行核心能力建設。
股權投資主要是支援自主新能源品牌、規模雙提升,拓展海外市場。深化與合作夥伴的資本關系,打造可控全棧式智能化能力,持續推進産業生态布局。其中一個是已經引入戰略資本的長安新能源品牌,另外一個則是阿維塔科技。
今年在支撐新能源産品銷量上有兩個重點,一個是純電動,另一個是插混。長安汽車今年推出三款全新純電産品,已釋出的LUMIN繼續打通“國民精品代步車”,即将上市的C385是長安全新純電平台的首款量産車型,阿維塔将推出首款高端智能電動SUV也将上市。
與此同時加快UNI系列電氣化産品布局,已上市的UNI-KiDD是首款搭載藍鲸iDD混動系統的量産車型,NEDC工況下純電續航裡程130公裡。下半年将再推出一款混合動力車型是UNI-V iDD,強化占位,加快向電動化、電氣化轉型。
雖然純電動是未來大趨勢,但是深耕燃油車市場的長安汽車,依然要加深傳統汽車産品的市場佔有率。首先就是加快CS系列産品優化更新,豐富産品提升競争力。預計下半年還将推出兩款CS系列改款車型,提升産品競争力。
在更長遠的未來,長安汽車規劃至2025年将在智能電動化及數字轉型等領域投入超800億元,計劃未來五年推出20餘款全新智能電動産品。新能源“香格裡拉”計劃打造了EPA0、EPA1和EPA2三大專用電動車平台,覆寫小型、緊湊型、中大型等多個級别多款産品。
到2025年,長安汽車目标總銷量達到40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300萬輛,新能源銷量達到105萬輛,占比達到35%;而到2030年,長安汽車銷量達到550萬輛,其中,長安品牌450萬輛,新能源銷量達到270萬輛,占比達到60%,海外銷量占比達到30%。
不斷豐富的産品體系、不斷拓寬的産品縱深、獨特的品牌競争優勢,成為了長安汽車最為紮實的橋頭堡。無論是在企業戰略還是在産品,長安汽車都迎來了新的發展篇章。如今,立在潮頭的長安汽車,正在迎着風口而上。
楊晶
中午不睡
下午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