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很多媽媽都有這樣的煩惱,自己家寶貝總是喜歡啃手啃腳,啃手還好一點,但啃腳丫就看上去不是那麼衛生了。而且很多媽媽也擔心寶寶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就改不了。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吃完手指吃腳丫,為何家裡有會個“吃貨”寶寶?

通常情況下,5個月的寶寶就可以抱着自己的小腳丫啃起來了。不同于大人,小寶寶的柔韌度很好,是以在“啃腳丫”這件事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

其實,很多爸媽和我一樣,在初次見到寶寶啃自己的小腳丫時,一邊覺得很可愛,另一邊又對寶寶這樣的行為感到很好奇:為什麼寶寶喜歡吃腳呢?難道寶寶的腳丫是“香”的嗎?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為什麼寶寶都偏愛“啃腳丫”?并非壞習慣,爸媽别嫌棄

其實寶寶愛啃腳丫既不是餓了,也不是覺得自己腳丫子香,而是在探索世界。

1)啃腳丫是正常的生理反應

對于2、3個月的寶寶來說,他們并不知道手和腳是自己的,在偶然見到自己的手腳之後,發現把手腳放在嘴裡可能讓自己吃得很滿足。

在這個過程中,寶寶能探索自己身體各個組織的奧秘,先是自己比較好控制的小手,等到手部探索完了之後,便去探索腳丫,加上寶寶生下來就有吮吸反射,是以隻要是自己嘴巴能接觸到的東西,就都要放到嘴裡嘗一嘗。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2)啃腳丫是寶寶口欲期的常見表現

一歲之内的寶寶,都屬于處于“口欲期”,他們會用嘴巴來探索自己身邊的事物,通過“吃”,來逐漸認識手、腳、玩具,而啃腳丫,自然也是寶寶口欲期的一種展現方式了。

3)啃腳丫也是寶寶磨牙的方式

一般在4個月左右,寶寶的第一顆牙齒開始長出,長牙期間寶寶會有不适感,最常見的就是牙龈會又痛又癢,而為了緩解,寶寶隻能通過啃咬一些東西來摩擦牙床。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4)啃腳丫是在自我安慰

雖然寶寶整天除了睡就是吃,看似無憂無憂,但小小年紀的他們,其實也會有情緒的。他們會有壓力、感到累、孤獨、無聊等,這些消極的情緒也需要緩解。于是吃手指、啃腳趾就成為自己緩解不适感的一種方式。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小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

育兒專家表示:小寶寶啃腳有好處,啃腳丫的過程中可以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培養他的自我認知能力和運動能力。

手眼協調能力

寶寶想要成功地啃到自己的腳丫,首先是大腦需要下達指令,然後大腿完成擡腿的動作,之後需要手來抓住腳丫的精細動作,之後再送到嘴裡。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這一系列動作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卻需要大腦、手腳和肢體平衡的完美配合。是以說寶寶啃腳丫的過程,充分鍛煉了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

自我認知能力

寶寶啃腳丫,也是探索世界的過程,是對新鮮事物的一種适應。那些經常啃腳丫的孩子,以後會變得大膽、勇敢和更有自信心。而不被允許啃腳丫的孩子,在長大後遇到困難時,很可能會表現得畏首畏尾。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運動能力

當然,啃腳丫的小寶寶大動作的運動能力也是不差的,那些能把腳丫随時随地地放在嘴裡啃,自然身體協調能力是很棒的。經常啃啃腳丫,對于以後運動能力的提升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2歲以上的寶寶還仍然啃腳丫,大人就要注意了

小寶寶啃腳是很常見的一種現象,一般大人隻需要做好清潔工作即可。不過如果2歲以上的孩子還像小時候那樣啃腳,那麼就會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

2歲以上的寶寶牙齒已經有了啃咬能力,在啃腳的過程中,容易造成寶寶的腳趾脫皮、腫脹甚至感染的情況。另外在啃的過程中,也會導緻牙齒排列不整齊,牙齒閉合不良的情況。

幼時啃腳丫和不啃腳丫的娃,長大後差距明顯,爸媽别認為是壞習慣

對于2歲以上的孩子,他們對自己身體的探索已經沒什麼興趣了,如果仍然是樂此不疲地啃腳,那麼很大程度是因為内心有壓力,還可能是身體缺乏某些微量元素。

若出現這樣的情況,媽媽最好先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一下,如果不是身體的原因,那麼就要從心理方面幹預了。

小島想說:

一般來說,小寶寶啃腳大人不需要可以制止,等到寶寶的口欲期結束後,基本上這個動作也會自動消失了。但如果2歲之後的寶寶仍然有啃腳的動作,那麼就要引起重視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