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城汽車:爆款工廠為何成了今日“妖股”?

文:鄭開車@談擎說AI主編

去年末追漲長城汽車的小可愛們,今天按時emo了嗎?

一向歲月靜好,沒太多大波瀾的長城汽車,這兩年裡,已經在雙股股價上紛紛創造了近10倍的巨大起伏。

長城汽車:爆款工廠為何成了今日“妖股”?

然而今天,長城汽車似乎讓投機者們也已經開始猶豫,到底還能不能沖,因為無論是在A股還是H股,長城汽車從去年末開始,都給我們留下了一條并不曲折的下跌曲線。

長城汽車:爆款工廠為何成了今日“妖股”?

在這期間,長城汽車相繼釋出了2021年度報告以及今年一季度報告,然而兩份報告似乎也未能挽回長城汽車今天仍在“跌跌不休”的頹勢。

在這背後,是長城汽車的業績開始難看了嗎?還是另有隐情?

我們不妨透過兩份報告,以及長城汽車的現狀,去進一步找尋到這支“妖股”在近年來所留下的蛛絲馬迹。

關鍵詞:局部小勝,銷量敗北大盤

關于長城汽車從去年至今的業績,先來看一看亮眼部分。

長城汽車2021年年報顯示,長城汽車去年銷售新車128.1萬輛,同比增長14.79%,實作營業總收入1364.05億元,同比增長32.04%,相較于前些年的營收同比增長率,2021年32.04%的成績足夠亮眼。

其今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長城汽車的淨利潤為16.34億元,銷量283,500輛,不考慮業務結構而推算,長城汽車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單車淨利潤高達5763.33元,再推算2021-2019三年,這一資料分别為5250.69元、4824.13元、4241.14元。

相較于推算得出老對手吉利汽車2021年的單車淨利潤僅有約3280元,如果再部分考慮到吉利營收結構更加多元,進而進一步“注水”單車淨利潤這一客觀因素幹擾,不難發現,作為從低端市場發家的長城汽車,近年來确實逐漸有了“少賣車,多賺錢”的好轉趨勢。

但二級市場不買賬,似乎就意味着,長城這幾份成績單的高光背後,隐憂也同樣突出,這一點主要展現在了整車産品的銷量方面。

根據長城汽車公布的産銷資料,今年一季度其銷量283,500輛,看似不少,但較去年同期減少了16.32%。

長城汽車:爆款工廠為何成了今日“妖股”?

在這其中,尤其是長城汽車的“老本兒”哈弗品牌和長城皮卡,此季度内對長城汽車銷量貢獻率相加高達73.97%,但銷量卻分别同比大幅下滑25.13%和27.68%。

至于分别幫長城扛起了混動和純電大旗的WEY、歐拉,以及新爆款坦克品牌,誠然銷量實作了同比正增長,但銷量貢獻率不足4成,目前似乎仍很難托起長城汽車的整體大盤。

談擎說AI認為,目前在銷量上老王牌相繼出現萎縮,新産品又不夠強勢,似乎是給長城汽車透露出了一個非常危險的信号。

畢竟今天C端市場電動化、智能化變革的浪潮已經開始起量,長城目前無論是在純電還是混動上,相較于隔壁比亞迪去年新能源合計60萬左右的銷量,差距似乎可不隻是一點兒。

總的來看,近期幾份報告給我們拼湊出的長城汽車樣貌,既不能說是非常難看,但很顯然,他也還沒有赢麻,甚至微弱高光裡透露出的險勝,還不足以讓二級市場買賬。

其實無論是短期或長期,長城未來的日子,都很可能不再會有哈弗H6曾一路開過的坦途,“跌跌不休”的注腳,似乎是已經藏在了瞬息萬變的行業與市場裡。

混動一戰,趕了晚集

相較于做純電汽車的一步到位,目前行業内已經出現了不少選擇先抓住短期“新基建缺口”紅利的玩家,諸如比亞迪用DM-i,理想汽車用增程式方案,都客觀上在市場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這份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于,混動産品短期内的市場沖勁兒會更強,能夠在續航焦慮、保值率等諸多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進而更好地承載汽車産業從油轉電的市場慣性。

然而在混動市場上,從來自東瀛的兩田,到本土混動魔王比亞迪,誰還沒點兒絕活?甚至是理想的增程式方案,雖算不上是一個多麼複雜的技術壁壘,但也實為一個優秀産品經理的畫龍點睛之筆。

沒什麼絕活的企業也有,比如被電氣化浪潮沖到懵逼的某些傳統車企,上來就甩一張油改混的增程牌,如今這些産品都已經走得很安詳。

也許正是基于以上考慮,2020年末,長城盡早推出了檸檬混動DHT技術,如今長城的哈弗H6S、赤兔,以及WEY牌摩卡、拿鐵、瑪奇朵均已搭載檸檬DHT技術,哈弗神獸也于近日亮相了混動版。

那麼長城混動一戰打得如何?銷量往往是最優說服力的證詞。

扛着混動大旗的WEY,今年一季度銷量14,285台,不過一方面,其中摩卡仍有未搭載檸檬DHT技術車型,另一方面,哈弗品牌由于燃油車占比絕對大頭,是以姑且将赤兔今年一季度全部銷量再加上,得出的長城混動一季度預估銷量是2.5萬台。

再看看老對手比亞迪,其實比亞迪的DM-i混動技術釋出比長城檸檬DHT還略晚一些,但根據比亞迪近期釋出的3月份産銷快報,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今年第一季度共銷售141,514台,這相較于長城混動車的銷量而言,可謂是十足碾壓。

深耕已一年有餘,為何長城混動仍不那麼叫座?

我們先來縱觀一下長城全線産品矩陣,歐拉守純電市場,坦克是個特立獨行的仔,哈弗跟長城皮卡無疑是家裡面的遺老,那檸檬DHT技術的大旗給誰?長城盯上了老實巴交的WEY。

把混動的旗子給WEY而非在市場慣性上承托性更優的哈弗,長城似乎是出于兩個考量因素:

一方面,長城前期可能是在混動技術的成本把控方面仍有改進空間,而WEY的售價與品牌調性更高,自然就能夠有更強的成本包容能力。

另一方面,長城可能是還割舍不下哈弗這一絕對大頭在不斷輸送的餘熱,畢竟改造産品是一個要“動刀子”的事兒,市場回報究竟是褒是貶很難預測,是以選擇銷量弱一些WEY,是一個更加保守穩妥的打法。

不過從銷量來看,長城“問診”混動市場一年左右,今年第一季度的結果卻是WEY依舊不愠不火,哈弗卻開始掉隊,這就有點尴尬了。

似乎正是是以,今天我們已經可以看到,長城正在試圖讓檸檬DHT上到越來越多的哈弗品牌車型之上。

但事實似乎已經塵埃落定,即長城的混動一戰,兜兜轉轉,卻還是在銷量上趕了晚集。

爆款工廠,那逐漸沒了章法的新故事

如果未來不會再出現一場新的能源革命,那麼對于車企們而言,走向純電已經是一件早晚要幹的事兒,這也是能洞穿長城汽車二級市場表現的一個根本因素。

其實在很長一段時期裡,魏老闆帶領下的長城汽車都算得上是一朵業界奇葩。

因為從哈弗H6到坦克300,長城的成功一定程度要歸因于,他造爆款的邏輯總是相當犀利且富有成效,往往能比X光還透徹地看懂一個群體需求。

但是這台X光機,似乎是在今天逐漸沒了章法。

首先是長城“新爆款邏輯”的天花闆可能不會太高。

我們來看目前正在扛純電大旗的歐拉品牌,去年,其在任營銷總經理餘飛曾直言,歐拉定位為“全球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在找尋純電市場的路上,長城似乎是把“新爆款”的第一站落到了“她經濟”上。

不過談擎說AI認為,一方面,“她經濟”在汽車行業前景大于目前實際價值,長城算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前路未知性很大,另一方面,長城又真的很懂那個她嗎?這兩個問題,可能會很大程度上稀釋掉在長城看來那蔚為壯觀的市場前景。

我們從銷量成績上,也能直覺看到這樣一個端倪。

誠然,相較于其他從燃油車時代一路走來的車企,歐拉賣得絕不算不差,甚至今年一季度33,754台的銷量資料,相較于目前新勢力一梯隊也是一個足夠能打的成績。

不過“特立獨行”的歐拉,似乎已經不太能漲得動,因為較去年一季度30,683台的銷量,歐拉今年一季度的銷量同比漲幅僅有10.01%,相較于蔚小理今年一季度分别為28.5%、202%、125.2%的銷量同比漲幅,歐拉的表現已經有些難以恭維。

更何況,基于以上隐憂,歐拉目前作為長城已在純電市場正式開售的唯一品牌,很可能會更進一步加劇二級市場對其純電戰略的焦慮。

才問世沒幾年,歐拉的天花闆就已經要見頂了嗎?若真如此,那似乎是用同一套模式去打造的沙龍品牌未來又将如何?這是長城目前需要去重視的隐憂種種。

與此同時,長城發掘使用者需求的邏輯,似乎也已經在純電市場開始生變。

一如前文提到的問題,歐拉她真的更懂女人,或者如她所言“更愛女人”嗎?在去年末被爆出的“換芯”醜聞,似乎是給出了一個否定的答案。

複盤曾經的長城爆款之路,其實長城能夠充分發掘特定群體需求的要義,往往是從産品核心入手。

就像是哈弗H6,頭一家在待崛起的SUV市場裡把産品做到極緻成本效益,或者坦克300,用“性能+感官+成本效益”的組合拳,迅速點燃了一直以來不愠不火的越野市場。

但無論歐拉還是更加重量級的機甲龍,似乎都透露出了,長城在電氣化時代的爆款思維正在出現變化,有些向着極端化的感官層面瘋狂試探。

天眼查APP資訊顯示,沙龍機甲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去年八月,還是一個不滿一周歲的新品牌。

長城汽車:爆款工廠為何成了今日“妖股”?

但去年亮相的首款産品機甲龍,出道就咄咄逼人,關于雷射雷達甚至喊出“四顆以下請别說話”,誠然,雷射雷達能幫助輔助駕駛做到更高程度的安全備援。

但是要知道,目前單顆雷射雷達的成本最低也是千元級别,這對使用者而言從購車價格到維修風險,都不友好,甚至可能讓人對其自動駕駛産生“能力不夠,硬體來湊”的質疑,畢竟特斯拉靠着純視覺,也不影響其銷量火爆。

其實長城麾下的毫末智行,在自動駕駛領域并不算一位羸弱選手,但是把表象上的堆料當高光,而非去诠釋真正的能力内涵,不禁讓人感慨,曾經的長城味兒,今天似乎真的變了。

難道是因為新時代更穩重的“哈弗H6思維”不再叫座,才逼得長城在純電市場接連打出奇招?答案似乎是否定的。

談擎說AI認為,發掘細分市場需求的戰略本身并無對錯,但産品能夠在市場立足且維繼的核心,還是要落在内涵上,而非表象,這就意味着長城真正的傳統藝能,在新時代也絕對不會過時。

畢竟理想這樣的玩家,其實就像極了老長城的新學生。僅靠理想ONE這一款車,咬住特定市場群體,随後将解決特點群體痛點的産品打磨到像素級精準,這其實就是對新時代“哈弗H6思維”的一種诠釋。

我們不可否認客觀因素存在,即目前國内電動汽車行業競争太過激烈,奇招往往比穩招能夠幫助車企更快站穩腳跟。

但長城看似有些激進且過于差異化的純電戰略,随之要付出的代價,很可能就是各個子品牌使用者天花闆均不會太高,而且産品矩陣調性割裂,未來面對自己細分出來的市場,諸如營銷、研發等資源投入也可能會因差異化而更大。

總的來看,今天長城走出的這一步步棋,似乎是足夠讓“韭菜股民”們捏一把汗的,回報到二級市場上,過山車似的刺激也就不無道理。

也許爆款工廠和吸睛工廠間,隻有一牆之隔,長城今天需要做的,就是不要再試圖去擊穿這面牆,而是回到自己曾經擅長的領域。

畢竟,一聲爆鳴的往往是煙花,它很美,但也易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