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季棟梁《西海固筆記》:用小視角切入大主題,為西海固留下了聲音

季棟梁《西海固筆記》:用小視角切入大主題,為西海固留下了聲音

季棟梁,甯夏作家協會副主席,出版有長篇小說《奔命》《胭脂巷》《上莊記》等,短篇小說集《先人種樹》《黑夜長于白天》《我與世界的距離》《吼夜》,散文集《和木頭說話》《人口手》《左手功名右手美人》等。三次榮獲甯夏文藝一等獎,榮獲甯夏“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号。散文集《和木頭說話》和短篇小說《吼夜》分别入圍第三屆、第五屆魯迅文學獎。長篇小說《上莊記》榮獲中宣部第十三屆公德心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4中國好書”等獎項。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隻恒文)甯夏西海固,因曆史上轄西吉、海原、固原三縣而得名,昔日“苦瘠甲于天下”,被聯合國糧食開發署定為世界上二十二個“最不适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這片土地見證了國家“三西”扶貧戰略的大幕拉開,見證了近四十年的幫扶曆程,見證了閩甯協作、脫貧攻堅等一系列國家重大舉措取得顯著成效,直至2020年,西海固邁入小康社會。

作家季棟梁在西海固生活了三十多年,“我深知這片土地上父老鄉親的迷茫與痛苦,也深知他們的奮鬥與追求、夢想與希望。後來我雖然離開了這片土地,但幾乎每年都會多次赴西海固采訪、調研,對其脫貧政策、舉措、曆程有深入了解,也積攢了許多真實鮮活的故事。這裡到處都是有故事的人,當地群衆、基層幹部、扶貧工作者、支教老師……可以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一部扶貧史,這讓我産生了寫作的強烈使命感。”

季棟梁《西海固筆記》:用小視角切入大主題,為西海固留下了聲音

季棟梁創作的長篇報告文學《西海固筆記》,于2022年2月由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西海固筆記》研讨會日前在北京舉行,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邱華棟在研讨會上表示,季棟梁生活在西海固,他在書寫中國社會變革的曆程中,緊緊把握扶貧這個重要題材,寫得非常用心,也非常突出。

“一個小說家,去寫作關于家鄉的報告文學,以一種完全下沉的方式,這種姿态讓我非常感動。”何謂下沉,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何向陽認為,就是沉下去,深入生活,紮根人民。

在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張莉看來,《西海固筆記》首先是走進人群之中的寫作,同時又具備總體性的視野。季棟梁的寫作得益于他寫作中的本地人視角,這種本地人視角、細節講述和對時間縱深感的把握,令他的作品深具說服力。“整體而言,它重新整理了我們對西海固文學風景、曆史風景和現實風景的重新認識,除了作家的本地人視角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他對文學的了解和寫作,作家用一個小的視角切入了一個大的主題,點點滴滴記錄下了西海固的今昔之變。”

青年評論家、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理論處處長嶽雯說,這本書以社會學為方法,全景式展現了中國鄉村從千百年貧困的泥沼中掙紮出來,煥發出新的光彩的過程,“它向我們示範了今天文學如何出圈、如何突破邊緣化的地位。它引入了這樣一條道路,即從社會科學、曆史學等各種學科當中吸取方法,擺脫固有的一些路徑,來創造出既具有思想之力、又具有感性之美的道路。《西海固筆記》打開了新的曆史條件下農業生産過程的一個複雜肌理,為西海固留下了聲音。”

季棟梁《西海固筆記》:用小視角切入大主題,為西海固留下了聲音

《西海固筆記》研讨會現場。(主辦機關供圖)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