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草挖到陶罐裡面有個“銅疙瘩”,農民用它換鹽,如今估值過百萬

在武漢博物有一枚金印很值得一看,這枚金印出自晉朝,上面用漢篆刻着“晉蠻夷歸義侯”六個字。

除草挖到陶罐裡面有個“銅疙瘩”,農民用它換鹽,如今估值過百萬

前言

這枚印章是1958年住在三岔區蓮花鄉馬尾壩村的村民老劉發現的,當時老劉就跟往常一樣在田裡除草,這是老劉在農忙時經常要幹的農活。可就在下鋤頭的時候,老劉感覺似乎是挖到了什麼東西,稍微一用力從地裡翻出一個小罐子。

除草挖到陶罐裡面有個“銅疙瘩”,農民用它換鹽,如今估值過百萬

“銅疙瘩”拿到供銷社換了點鹽

當時老劉從地裡挖出東西也沒太在意,況且老劉撿起來看到隻是一個陶罐就更沒在意,不過這個陶罐沒有明顯的破損,老劉合計着拿回家當個東西用。等到幹完活拿着陶罐回家,先是用清水把陶罐沖洗一下,沖洗的時候陶罐裡的泥漿被沖出來,同時還有一個類似金屬的東西也一起被沖了出來。

除草挖到陶罐裡面有個“銅疙瘩”,農民用它換鹽,如今估值過百萬

老劉将這個東西撿起來,拿在手裡感覺有點重量,顔色看起來比較暗淡,老劉感覺是個“銅疙瘩”。這個小東西不大,老劉覺得放在家裡沒什麼用,決定拿到供銷社用它看能換點什麼生活用品。到了供銷社拿出“銅疙瘩”,售貨員也不認識這是什麼,稱了一下重量隻有一兩五錢,按照銅的價格折算當時隻值8分錢,就這樣老劉用這個“銅疙瘩”換了點鹽。

2年後經鑒定為“晉蛇鈕金印”

當時供銷社的售貨員給了老劉一些鹽之後,本來想把這 “銅疙瘩”和其它收到的廢品放在一起,但就在掏出來的一刹那售貨員感覺這個“銅疙瘩”底部有字。雖然他看不太懂,但是隐約覺得這個東西挺有意思,于是就拿在手裡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拿出來看看。

除草挖到陶罐裡面有個“銅疙瘩”,農民用它換鹽,如今估值過百萬

因為經常被把玩的緣故,“銅疙瘩”慢慢開始有了變化,逐漸有了黃金才有的光澤,露出廬山真面目的“銅疙瘩”竟然是一枚金印。1960年的時候,這位營業員帶着金印到湖北的一家文物店進行鑒定,文物店花了100元從店員手裡将這枚印章收走,原來這枚蛇形印章竟然是“晉蛇鈕金印”。

金印主人身份不能确定如今估價過百萬

這枚金印整體結構端莊穩重,長寬高均為2.2厘米,是一枚非常方正的印章。印章上有明顯的刀鑿痕迹,上面印文為篆刻陰文“晉蠻夷歸義侯”三行六字。實際上通過這六個字就能确定印章的時間,而且曆史上的晉代在南方及西南方的少數民族統稱為“蠻夷”。

除草挖到陶罐裡面有個“銅疙瘩”,農民用它換鹽,如今估值過百萬

而這枚印章也是晉朝賜給蠻夷頭領的,作用是起到一個獎勵和安撫的作用,這枚印章的主人歸義侯也是受封賞之人。隻不過這位歸義侯究竟是誰很難确定,隻知道晉朝湖北恩施地區歸屬“建平郡”,這個地方當時以土家族、苗族、侗族的人口最多。别看這枚印章在1958年隻換了一些鹽,如今它的估價早已超過百萬。

除草挖到陶罐裡面有個“銅疙瘩”,農民用它換鹽,如今估值過百萬

總結

雖然這枚印章真正的主人至今都沒有答案,但是這枚印章所代表的意義非常高,這是晉代統一的标志之一。當時晉朝用這樣的方式實作統一,少數民族首領歸順朝廷,而中原朝廷則以“羁縻”方式實作統治,當地的統治者依舊是當地“首領”。

【參考資料】《南齊書》

【圖檔來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