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說起關于感情的問題,從古至今它都讓人覺得難以評斷,在感情中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

我們看到那些可憐的被抛棄之人,但是他們似乎曾經也做出過一些令人覺得心寒心涼之事,那個在感情中刻意傷害他人之人,我們也無法得知他是如何在深夜抱頭痛哭的。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感情的事難以做決斷,但這也正是它的美好與令人覺得痛苦之處,本期要為大家講述的,便是一件圍繞在大作家路遙身上的諸多感情糾紛。

路遙一生極為成功寫出無數著作,但是他的一生感情疏離,愛情,親情,父女情全部都離他而去,最後成功的路遙為什麼卻形單影隻,孤獨的離開這個世界呢?

一、本就帶有目的性的婚姻,毀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不幸福的婚姻,婚姻的不幸福可能源于,它一開始便是一種錯誤,它的起源或許不是愛情,而是來自于時代的無奈,人性的無奈。

路遙的婚姻顯然就是這樣,1992年11月17日上午8:20,路遙在孤獨中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就在路遙去世,病入膏肓的那一年。

他的妻子卻來到路遙的病床前,毫不留情的與其簽訂了離婚協定,面對這樣的舉動林達受到了所有人的指責,認為她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女人,看到丈夫病重,便想甩開身上的重擔。

當時的林達也表現出了非同一般的心狠手辣,離婚協定得到路遙首肯之後,便第一時間搬離了那個家,甚至連女兒都不管不顧,這确實讓人覺得非常心寒。

一時間林達受到了許多人的謾罵,但是沒有人知道林達一生到底多麼悲劇,她經曆過什麼東西。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路遙與林達的相遇一點都不浪漫,甚至帶有一點無聊的功利性的目的,路遙是一個當年的知青。

在鄉下的時候,帥氣又博學的他自然受到了很多農村本地姑娘的喜愛,但是路遙心中有一個大大的夢想。

他想要完成學業,想要站到更高的地方,是以說他給自己暗暗地立下一個擇偶準則,不談愛情隻要知青。

因為本地姑娘大多沒有經濟能力,隻有娶了一個知青,這樣的話才有可能完成自己的學業,讓這個女孩子繼續供自己上大學。确實在認識了林達之後,她也如同路遙想象的那樣,将每月的工資大數寄給當年還在上大學的路遙,自己省吃儉用,把這個年紀女孩子應該有的光輝完全都淹沒了起來。

兩個人婚姻的初衷并不是愛情,這本來就是一場權衡利弊的婚姻,是以說兩個人婚姻的悲劇也早早的就在一開始埋下。

可惜了林達的前輩子為了路遙放棄了太多東西,奉獻出自己太多的青春年華,路遙卻把這一切視為是理所應當。

他并沒有感念于妻子對于自己的付出,在生活中甚至也沒有給過妻子太多的關心,據後來林達回憶。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路瑤作為一名作家作息怪異,早晨從中午開始,是以說夫妻二人相見的時間甚少,生活在兩個世界中的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能夠交流的可能性。

另外,忙着創作忙着交際的路遙根本就沒有時間管家裡的閑事,作為一個女人,她要一個人承擔起家裡大多數的重活,應付各種各樣的人情世故,承擔家裡各種各樣的支出。

但是,她卻沒有得到丈夫絲毫的了解與回應,當年路遙的稿費并不多,1983年他的工資隻有58塊三元,另外他寫作的稿費也并不如我們想象中那樣,一部《人生》的稿費隻有1300元。

但是他卻是一個極其講究生活品質極要面子之人,抽了一包煙就要三元,一天就要抽兩包煙,這樣的經濟壓力自然是莫須有的壓在了林達的身上。

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林達受不了這平淡生活裡無窮無盡的折磨了,她向路遙提出了離婚,但是路遙一直拒絕了他這樣的請求。

他的面子與一個男人的尊嚴,不允許妻子提出這樣的訴求,兩個人陷入了冷戰,林達的離婚協定書從80年代到90年代,終于在病床上得到了路遙簽字。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此時的她就如同是從牢籠裡逃脫出去的小鳥一樣,突獲自由,終于結束了這幾十年黯淡無光的日子。

是以說在衆人都怒罵琳達之時,路遙的親弟弟王天樂也曾經站出來為自己的嫂子聲明在《苦難是他永恒的伴侶》,他這麼寫道。

1992年初,我嫂子林達正式提出了和路遙協定離婚的,對此,我無話可說,我也十分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

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但當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恨林達,也不恨路遙。

由此可見,當年路遙與林達夫妻的感情淡薄,在這場婚姻中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沒有絕對的赢家,也沒有絕對的輸家,遇見了錯的人那麼就是一場痛苦人生的開始。

二、寫作路上支援着他的親兄弟,卻與其在病床上反目

而說起王天樂和路遙的關系就更加的撲朔迷離了,兩個人曾經是血濃于水的兄弟,王天樂就如同是路遙的經紀人一般。

從哥哥從事寫作那一年就認真的支援着他的事業,為他四處借錢,問他東奔西走,為他和出版社談判,但是在後來兄弟兩人的關系也一度破裂。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路遙曾經疼惜自己的弟弟,他的絕筆《早晨從中午開始》,隻這部著作的标題下,就寫着獻給我的弟弟王天樂。

但是在路遙住院之後,敏感的路遙卻發現了弟弟身上發生了一些不可聞的變化,他一直希望弟弟能夠來照顧他,多陪他說說話。

但是因為他自己患的是肝病,是以說王天樂害怕自己被傳染,便遲遲不肯來到病床前。

而在每次和路遙交談之後,也要第一時間前去洗手,這些細節的舉動刺痛了路遙的心,同時也喚起了以前他本來就在心中對弟弟的不滿。

路遙獲茅盾文學獎後,王天樂為其四處借錢籌路費,但是領獎結束之後他卻發現,自己背負了很多莫須有的債務,而他根本就沒有借到這麼多的錢。

等于說弟弟以他的名義借下了很多的債款,思及往事,兩個人在病床上反目,直至路遙去世之時,他就再也沒有來看過哥哥一眼。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三、虧欠頗多的小女兒,成為了路遙一生的羁絆

說起林達,路遙其實知道自己是虧欠她的,但是,路遙也并不是一個在這個世界上毫無感情之人。

如果說起這個世界上他愛誰愛的最深,那麼必定就是她的親女兒路遠了,在病入膏肓之時,他知道路遠沒有人照顧,是以說,他為女兒找來保姆。

當路遠想來看望自己的時候,他也執意拒絕陸遠到場,因為他想讓自己在女兒心中留下最好的形象。

在最後的日子裡,路遙口中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遠遠是11月9日來到這個世界的,即使再無情再冷酷的男人,他的心中永遠有一片最溫柔的地方,是留給自己小女兒的。

陸遠一直以為自己的父親的病很快就會好,她知道12月2日就是父親的生日,他還為其準備了一份精緻的小禮物,希望父親能夠喜歡。

但是沒想到11月17日父親就永遠的離開了她,父親離世的那一天她哭着掀開了蓋棺,執意要将精心給父親準備的禮物放在裡面,而路遠也成為了路遙去世之前唯一的牽挂唯一的羁絆。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路遙憑借《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溫暖的現實主義的方式來讴歌普通勞動者的文學作品。

這部小說在展示普通小人物艱難生存境遇的同時,極力書寫了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的美好心靈與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作品中的主人公孫少安、孫少平是掙紮在貧困線上的青年人,但他們自強不息,依靠自己的頑強毅力與命運抗争,追求自我的道德完善。

本書仿佛一部恢弘的史詩,凝聚着雄渾的社會交響、寬闊的人性胸懷、絢麗的人生色彩和豐厚堅實的苦難底蘊,老輩人厚重而沉實的人生苦難,年輕人浪漫瑰麗的人生想象和朝氣蓬勃的行動能力,以及從生活中得來的人生思考,成就了這樣一個猶如黃土高原般起伏變化、又如大河般壯闊雄渾的文本。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主人公孫少平,一個窮困的農村青年,然而他又是有知識的農村青年。務實,勇于聽從精神的召喚。無論是吃着高粱面馍、喝着剩菜湯的高中生活,還是下地務農的農民生活,甚至走出土地後的打工生活,孫少平身上都昂揚着精神的高傲、揮灑着靈魂的矜持,經曆了各種各樣的一般人無法想象的苦難,他在苦難中成長。

每種苦難都那麼折磨人,孫少平不僅不躲避它們,反而主動地走向它們。這個寒門子弟收獲了可貴的精神價值-心憂天下而且自立自強。他在成長壯大過程中的每個階段,得到的指教都源自于書籍,書籍開闊了他的視野,治愈了他的苦楚。

路遙臨終前,妻子和兄弟為何都不來看他?為何女兒要掀開棺材闆?

就像作者路遙說的,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我們不能迷失于平凡的生活中,平凡的背後有着激情澎湃,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現狀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相信自己,平凡的你在平凡的世界中能創造不平凡的人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