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豬八戒網聯合創始人劉川郁:未來靈活用工或将成為一種主流觀念

“總樣本中穩定或擴大靈活用工使用規模的企業比例從2020年的29.32%上升至2021年的51.80%,縮減靈活用工使用規模的企業僅占9.34%。”《中國靈活用工發展報告(2022)》藍皮書中顯示,2021年,大陸有61.14%的企業使用靈活用工,企業更傾向擴大而非縮減靈活用工規模。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日前表示,目前大陸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億人左右。

成立于2006年的豬八戒網十餘年來為超過100萬人實作靈活就業。其聯合創始人劉川郁近日接受了新京報記者的采訪。在他看來,網際網路讓靈活用工有了更廣泛的發展。企業通過靈活用工,可以在節省開支的同時解決人才需求問題,此外也刺激了新職業的産生。不過,靈活用工也面臨一些問題,包括靈活就業者的稅收繳納和技能提升訴求,以及糾紛權益保障等。在目前疫情大環境下,靈活用工也呈現出了多種不同的面向。

豬八戒網聯合創始人劉川郁:未來靈活用工或将成為一種主流觀念

豬八戒網聯合創始人劉川郁。受訪者供圖

網際網路的發展使靈活用工逐漸壯大

新京報: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中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豬八戒網最早以幫企業雇主尋找外包服務起家,且已經持續了十餘年,在您看來,中國的靈活就業市場經曆了怎樣的發展?

劉川郁:靈活用工一直都有,最早的農民工外出打散工,按天結算,這些零工主要線上下進行。随着網際網路的發展,靈活用工逐漸壯大。最開始是在論壇上發廣告,不過大量的還是本地化進行,和線下散工差别不大。到了2006年豬八戒網成立,同時期也有一批威客網站,那個時代非常火爆,進入了一種平台化的階段。現在它也又進入了視訊時代,比如抖音衍生出來很多直播和更多就業機會。總的來說,網際網路的發展讓靈活用工有了更廣泛的發展,變成一個跨越時空的非本地化的狀态,就業的領域越來越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新京報:哪些工種雇主比較傾向于使用靈活用工?選擇靈活用工的原因有哪些?

劉川郁:雇主選擇靈活用工主要是解決人才問題。第一種是初創公司,沒錢招很多人才,就要把很多訂單外包。第二種是很多公司在遇到核心業務之外的一些專業性問題時,也需要使用靈活用工。大廠也有這方面的外包。第三種是季節性的非長期性的項目,一段時間内做完就行了。還有一種是跨區域的需求服務,比如logo設計。總的來說,公司通過靈活用工可以節省一些開支,選擇面也廣。反過來說,靈活用工也刺激了一些新職業的産生。

靈活就業的認可度還不是很高

新京報:從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到2021年7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态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初步統計至少有八個檔案、報告、意見等都分别明确對靈活就業的支援。在您看來,目前靈活就業市場還有哪些痛點尚待解決?尤其是疫情下哪些影響比較嚴重,豬八戒網有哪些針對性措施?

劉川郁:疫情主要有兩方面影響,一是整體的活力在下降,我們的買家都是企業,是以我們會受到一些負面影響。但從另一個角度,疫情讓很多交易轉移到線上,是以很多企業也又回歸到豬八戒網站。

還有一個存在的問題,就是個人自由職業者的稅收問題。他們本身掙不了太多的錢,如何讓他們的納稅保持在一個合法狀态,同時又不要太高,是一個值得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新京報:截至2021年底,豬八戒網幫助178萬人實作靈活就業,這些靈活就業的人期望的核心保障有哪些?豬八戒網作為平台方,能提供的保障有哪些?

劉川郁:靈活就業人群有幾方面的需求,首先是他有技能提升的需求。比如高校學生雖然學了設計、軟體開發或者營銷策劃,但是很多學校沒有教他們怎麼拿這些東西去線上靈活就業。這背後是觀念問題,大家對靈活用工靈活就業的認可度還不是很高。

另外一個就是剛才提到的稅收問題。感覺這些個人自由職業者的稅收有點高,能不能參照個體戶去納稅呢?當然這個動作就比較大,需要去研究。

我們平台也是螺旋式的上升,最初平台上面全是創業者和靈活就業人才,那時候人數非常多,中間有段時間我們過分強調個體人才要變成公司,變成B2B形式,現在意識到這樣其實會限制我們的發展,因為有的自由職業者在平台上掙不到錢就離開了。我們現在也在做調整,希望使更多有才的個體在平台上能夠生存。

新京報:根據你們之前的公告,平台上其實也經常有雇主和服務商之間的糾紛。你們觀察到的兩方的糾紛類型主要有哪些?怎樣才能有效緩解?

劉川郁:争議比較多的,一個是服務态度問題,第二個是服務時間,另外一個是服務的傳遞标準問題,就是買家認為我說的是這個需求,結果服務商把它了解成另外一個。

在解決方案上,第一我們有資料化的手段去記載,避免發生惡意行為。如果是兩方認識上的差距,我們可以去檢視線上的對話記錄留痕,結合他們的協定做出一定判斷,再去撮合他們,撮合不了就隻有去上法院。買家能評價賣家的服務,是以賣家也會珍惜在平台上的記錄。平台上都是實名制,也有保證金制度,是以反而是線上對于雙方的管控更加嚴格一些。

新京報:在靈活用工靈活就業目前的發展态勢下,能否對未來社會公司組織的運轉形态做一個預判?

劉川郁:這個就有一種算命的性質了。我認為未來靈活用工會成為一種主流觀念。全球化不可阻擋,數字化也不可阻擋。社會科技的進步,客觀上為靈活用工帶來了更多的空間和機會。我覺得未來會誕生一大批一個人的公司。借助靈活用工平台和靈活就業人才,一個人可以給客戶傳遞不同的業務,最終一個人對外就可以做一個公司的事。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孫文軒 白金蕾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