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花獨蒜蘭在滇實作規模化人工繁育栽培
中國花木園林快訊 記者柏斌 黎芸熙報道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張石寶研究團隊通過10餘年不懈努力,攻克了世界名花、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獨蒜蘭的種子萌發、花期調控、栽培技術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目前已實作規模化人工繁育和栽培。

不同花色品種的獨蒜蘭盆栽産品
獨蒜蘭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假鱗莖形如蒜頭,花朵多單生而得名。全世界約有獨蒜蘭屬植物二十餘種,其中雲南就有近二十種,是全世界該屬植物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盡管大陸野生獨蒜蘭屬植物種類豐富,但受利益驅動,遭受大量人為采挖入藥,導緻野生資源逐漸枯竭。2021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頒布,獨蒜蘭全屬(所有種)均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紅色名錄标準,獨蒜蘭屬植物的所有種類均處于受威脅狀态,其中白花獨蒜蘭、藏南獨蒜蘭、豔花獨蒜蘭和冠狀獨蒜蘭4種達到了極危水準。“保護和合理利用獨蒜蘭種質資源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該團隊助理研究員張偉告訴記者。
獨蒜蘭新品種‘阿詩瑪’花朵
獨蒜蘭喜好生長于富含腐殖質的林下土壤中,一些獨蒜蘭還可以附着于樹幹上,甚至是在被苔藓覆寫的岩石表面。獨蒜蘭喜歡半陰且通風的環境,不能忍受強烈且持續的光照。獨蒜蘭不僅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等功效,具有廣闊的藥用開發前景。而且因其花形獨特優雅、色系豐富、色澤鮮豔而極具觀賞價值,是世界著名的觀賞蘭花。
獨蒜蘭新品種‘瑪吉阿米’花朵
據張偉介紹,盡管獨蒜蘭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且絕大多數種類均原産于大陸,但在國内卻鮮見成功栽培。其關鍵是獨蒜蘭屬植物種子細入微塵,缺乏種子萌發時,作為營養供給的胚乳,是以在自然條件下萌發率極低隻有與真菌共生,才能正常萌發。
該團隊長期緻力于兜蘭、獨蒜蘭等蘭科植物研究工作。目前,該團隊在收集儲存了全屬90%以上的物種的基礎上,通過雜交育種方式,成功選育出17個獨蒜蘭新品種,其中雲南注冊登記并于2018年首次在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成功登入的新品種‘海燕’、‘虹’,被譽為“來自獨蒜蘭故鄉的第一份新品種登入”。目前該團隊已有‘瑪吉阿米’、‘招搖山’、‘山鬼’等17個新品種在英國皇家園藝學會成功登入。
規模化栽培的獨蒜蘭
該團隊通過對獨蒜蘭屬植物的應用基礎和産業化關鍵技術研究,攻克了花期調控、種子萌發、種苗人工繁育以及栽培技術等一系列難題。其中通過對栽培環境的調控,一些種類實作了冬季開花。張偉說:“獨蒜蘭的自然花期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而我們培育的新品種‘海燕’、‘虹’、‘招搖山’可在11月至翌年1月開花,進而可滿足聖誕、元旦等冬季節日的市場需求。”
據了解,目前,該團隊通過獨蒜蘭的工廠化種苗繁育技術和産業化種植關鍵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昭通芸生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建立800畝的獨蒜蘭種植基地,不僅實作了獨蒜蘭的規模化繁殖和栽培,而且實作了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的良性發展目标,為雲南鄉村振興和生态文明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張偉看來,雖然從全世界來看,大陸擁有獨蒜蘭絕對的資源優勢。但目前國内獨蒜蘭的雜交育種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随着大陸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新奇觀賞植物的需求也會随之增加。獨蒜蘭明差別于其它蘭花,在冬季無根無葉,僅有一休眠假鱗莖,是一種小型球根類植物。這種特性使之非常友善于運輸,特别适合近年來興起的網際網路銷售。是以無論是作為觀賞植物還是傳統的藥用植物,獨蒜蘭都有很大的開發利用空間。“未來應當加強獨蒜蘭種質資源的收集,建立完整的育種體系,不斷選育出性狀優良、具有自主 知識産權的新品種,保護和利用好野生資源,促進 大陸花卉和中藥材産業的發展。”張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