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科技反詐進行時!哪類詐騙最高發?看完你就懂了

假網貸詐騙、“殺豬盤”“以房養老”、登出校園貸……這些詐騙手法你都聽過嗎?

近期,各類電信詐騙高發,也引起金融科技公司的警惕。4月25日,北京商報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包括螞蟻集團、美團、度小滿、360數科、同盾科技、樂信、信也科技、薩摩耶雲、百融雲創、融360等在内的十餘家金融科技公司都在更新反詐手段,通過詐騙識别及攔截、關聯警方、反詐宣傳等多樣舉措,全面圍堵。

金融科技反詐進行時!哪類詐騙最高發?看完你就懂了

仿冒平台、蹭熱點

花樣不斷翻新

各類五花八門的網絡詐騙正席卷金融科技行業,消費者可謂防不勝防。

例如,多家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的平台介紹,近期有不少消費者被詐騙分子誘導在各大金融平台貸款,然後将貸款轉給詐騙分子指定賬戶,詐騙分子不但憑此方式騙取受害人的自有資産,還将受害人在各大金融平台的貸款額度都套取,最大化詐騙所得。

另據多家平台反映,目前遇到的高發詐騙主要為假冒金融App詐騙,詐騙分子通過短信、廣告釋出僞冒公司App連結,然後誘導使用者下載下傳注冊提供個人資訊,并以銀行卡資訊錯誤等為由誘導使用者聯系僞冒客服,對使用者實行詐騙。

除此之外,北京商報記者通過采訪梳理發現,目前最為典型的詐騙由頭還包括登出“校園貸”騙局、冒充公檢法詐騙、殺豬盤(虛假投資理财)、虛假網貸詐騙、調整利率騙局、刷單詐騙等形式。

值得警惕的是,目前詐騙分子也在不斷翻新手段,例如在身份上,近期就有多起假冒醫保局、衛健委、央行等政府從業人員的案例;另在事由上,詐騙分子也會蹭上時事熱點訊息,例如疫情防控、元宇宙投資、征信修複等。

以“借疫詐騙”新騙局為例,騙子假冒平台從業人員,以受疫情影響,平台經營困難為由,騙取受害者繳納上漲的利率費用;另外還有騙子假冒防疫人員,假借流調之名,編織受害者涉嫌“散播疫情不實資訊”等罪名,在遭到對方否認後,會稱對方個人資訊遭到洩露,誘導受害者報警,并将電話轉接至假冒警方,後者會以受害者資金異常、配合調查為由,要求轉賬至所謂的“安全賬戶”以實施詐騙。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受害者銀行賬戶餘額不足,騙子還會誘導其通過網絡平台借貸轉賬。

隐蔽性和危害性更新

多個難點待破

正如4月25日美團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所述,“相較于之前單獨的詐騙模式,近期已經出現了多種詐騙疊加的情況,如刷單+投資理财,或者刷單+充值返現等,這類多種詐騙模式結合的騙局具有更高的隐蔽性和危害性”。

針對不斷翻新的騙術,如何事前防控、事中攔截、事後教育,也成為了多個平台要解決的難點問題。

衆所周知,電信詐騙涉及多個鍊路,包括上遊黑灰産盜竊販賣個人隐私資料、假冒App第三方平台分發和下遊洗錢分發等。薩摩耶雲相關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僞冒App一般會更換網絡營運商、IP位址、web位址,是以難以封控;此外,受騙使用者絕大部分為非活躍使用者,使用者反詐意識較薄弱,是以容易受騙。

“總的來說這類詐騙都是通過假借我們的名義擷取使用者信任,然後制造各種情境讓使用者提供銀行密碼資訊或者直接讓使用者繳納各種費用。”融360的一位從業人員同樣表示,很多詐騙分子發詐騙資訊時冒用公司的電子簽名來騙取使用者信任,使用者隻有在發現上當受騙後才來找到平台,這時已經很難追蹤到這些詐騙分子。

信也科技相關負責人則提到,相較于其他詐騙,目前刷單詐騙更流行,而且騙子會以知名商家的名義,制作同名的虛假App來行騙,增加可信度;談及反詐最大難點,該人士直言,确實有使用者被洗腦太深,對騙子深信不疑。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詐騙分子已有明确的人群劃分,其中,老年人也成為了其重點“圍獵”目标。

4月25日,螞蟻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如今騙術不斷疊代,話術更新快,對老人來說識别起來難度更大,容易輕信“推銷”“客服“等,損失财物不說,還可能導緻身體受損。目前,針對老人的“以房養老”“殺豬盤”類型詐騙更高發,且損失的金額相比年輕人反而會更高,有些老人一輩子的積蓄被騙得打了水漂。

事前攔截、事後教育

多舉措全面圍堵

“詐騙路徑一旦沒有及時被發現,并快速被複制,将給相應機構後續經營、風控帶來巨大風險。”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進階研究員金天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反詐角度看,機構需要更加精準有效地識别潛在的詐騙分子,進而做好詐騙行為前、中、後的全流程管控。

可喜的是,針對花樣百出的詐騙手段,各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加緊更新“武器”,全面圍堵防控。

例如在事前防控層面,美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風控模型是美團反詐防火牆的前哨,當模型判斷使用者操作行為異常後,會立刻甄别使用者是否有潛在被騙風險,由此觸發人工反詐客服介入勸阻。此外,面對日益高發的電信詐騙案件,美團成立了以事中實時攔截為核心的反詐客服團隊實施勸阻。截至2022年4月,美團反詐客服已累計勸阻45000餘人,為消費者挽回直接損失超9億元。

360數科同樣稱作為科技企業,對于防範使用者遭受電信詐騙侵害制定了風控預警、人工攔截、事後追蹤等保護措施,也針對個人資訊保護建立了全鍊路的資料管理體系;信也科技則提到,已在App上線多條反欺詐規則并設定了防電信詐騙跑馬燈,針對高危人群,在确認借款環節分級采用直接攔截、轉人工提醒、強制防詐騙彈窗提醒等舉措,截至目前,已累計攔截電信欺詐高危行為近4.1萬次,涉及金額7.2億元;直接攔截阻斷詐騙金額達3億元;防詐騙彈窗提醒31萬次,涉及金額達25億元。

“截至2022年,我司成功攔截被騙使用者近8000餘人,攔截金額1.25億元,識别疑似洗錢人員11.5萬人。”度小滿也向北京商報記者亮出了最新反詐“成績單”。

不過,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說道,金融反詐需要資訊聯通機制,單獨依靠金融類平台追蹤轉賬軌迹很難提前發現詐騙行為,是以需要有一個牽頭部門,通過資金路徑追蹤,找到這些詐騙分子。在他看來,破獲一個詐騙案,需要有電信部門的資訊,也需要金融支付機構的資訊,還需要各地警方聯合執法,如果沒有一個牽頭的部門,來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則很難實作高效率治理。

業内一緻認為,反詐治理需要關聯生态力量,尤其對于個人隐私資料洩露問題,需要協同各方共同治理。

對此,樂信告訴記者,此前南昌警方就在樂信安全團隊協助下破獲一起新型網絡黑産團夥詐騙案,黑産團夥在樂信平台發起虛拟訂單交易後,将支付連結植入賭博網站,誘導使用者支付充值。樂信通過“天網智能反欺詐系統”梳理線索配合警方破獲案件,警方抓獲3名主要嫌犯,現已累計攔截黑産交易700萬元,避免3000人受騙。

而宣傳教育層面,薩摩耶雲則稱正在全面進行輿情監測,釋出防詐騙公告,提升使用者觸達率;結合最新的詐騙案例,持續輸出一些使用者比較喜歡的漫畫、視訊等形式的防騙宣傳内容;融360也稱在加強與國家反詐中心等機構的合作,通過短視訊、新媒體等多種方式進行金融消費者教育保護,同時堅持在業務流程中落實反詐提醒。

針對老年人群,螞蟻集團相關負責人則進一步稱,其更需要提前做更細緻、更有針對性的防騙教育,把案例掰開了揉碎了解讀,甚至是細化到騙子的某句話的關鍵詞,需要通過案例視訊、情景演繹等多形式展開。今年“藍馬甲”也會聯合各地反詐中心,通過老年巡講團、老年防騙視訊等多形式,針對這幾類高發案例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

北京商報記者劉四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