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曆史紀實小小說)古松樹下
作者:李順來
明朝年間的一個春日的清晨,朝霞剛剛褪去,曙光初照,山間谷地顯得格外清新涼爽。
在豹台村村民議事廣場,站着兩個中年漢子,正在商量着春耕之事。
那個年紀稍長者是兄長李庭章,身材高大,一頭烏發下,劍眉如峰,眼睛深邃而有神,古銅色的臉膛彰顯着莊稼人的質樸和厚道,歲月曆練中他的性格更沉穩而持重。
那個年紀略小的是他的小弟李有餘,一頭濃發束于頭頂,方正嚴謹的臉上神情鎮定,透着幾分堅定和剛毅,身材敦實幹練且富有活力。
說話間,隻見一個美髯飄逸的老者,騎着一匹棗紅色大馬伴随着響亮的蹄疾聲從村南飛奔而來,此人正是明朝名臣吳定,彰德府人氏,著名詩人,曾任雲南巡府,告老還鄉後,周遊各地,林縣境内多處都有他留下的題銘詩刻。
到了村口,老者翻身下馬,方見來者身材挺拔,身着一襲藍色長衫,雖然年紀高邁,但精神矍铄,和藹的面容閃現着無限的親和睿智,氣質儒雅、滄桑和厚重,渾身洋溢着詩人的氣度和雅量。
他緩步走到二人跟前施禮道:二位先生,聽說你們豹台村貴地有一棵千年古松,我慕名而來想一睹芳容和一探究竟,不知長在何處,能否煩勞二位指路?
庭章連忙上前還禮道:古松就在村東北不遠處,請問先生尊姓大名,又從何而來?
老者道:卑人姓吳名定,從彰德府而來!
二人一聽忙向前施禮道:哦,原來是吳大人啊!早聞尊姓大名,不知大人今日要來,有失遠迎,失敬,失敬!
吳定道:不必客氣,今日身臨貴地,打擾你們了。
二人齊道:應該,應該。
說罷,三人轉身一同向古松走去。
一到村北口,兩泓清池,一座古廟,一棵巨松“直氣森森恥屈盤,鐵衣生澀紫鱗幹”籠罩其上,如同天然水墨畫赫然入目,吳大人急忙走到跟前細細打量,樹幹粗壯高約數丈,托起的巨大華蓋般的樹冠把廟宇、水池都掩映在濃蔭之下,那枝股遒勁曲折随意盤旋,渾然天成一個巨大的雕塑盆景,蜿蜒成一道道曲線,松針似乎對風特别敏感,像拂弄千萬琴鍵,陣陣韶樂從天宮傳來,吹皺了一池碧水,也吹開了春花燦爛。
接着李氏兄弟陪着吳定在龍鳳池周邊走邊介紹豹台村的人文和故事,吳定大人臉上露出驚喜的神色,回到古松樹下三人圍坐在石桌前,這時李庭章叫家人拿來自家釀制的米酒,又備了四個農家小菜,三人便對飲起來。
李庭章首先舉杯道:“先生遠道而來,實在是我窮鄉僻壤之榮幸,今日略備薄酒,不成敬意,望先生海涵。”
坐在上坐的吳定道:“咱們良辰相逢也是緣份,你們盛情款待,感情高荷,難以鳴謝!”
酒過三巡之後,李有餘道:“先生學富五車,文章蓋世,今見先生興緻甚好,對眼前美景一定有所感慨,何不留下詩作與墨寶?”
吳定道:“我也倒正有此意,隻因才疏學淺,不能盡人如意,你們既然有此要求,盛情難卻,隻好獻醜了。”
于是李庭章令人拿來文房四寶。
李有餘又提議道:“廟内已有一方打磨好的石碑,原備作他用,如今先生到來,良機難得,不如先把那塊碑石用了,讓先生把詩作和墨寶直接書寫在碑石上,再請工匠原樣刻好,以作永恒,流芳百世,不知你們意下如何?”
庭章和吳定二人一緻表示:“這主意甚好,這主意甚好。”
于是吳定走到碑石前,手握羊毫,飽蘸朱砂,用筆自如,筆走龍蛇,瞬間寫下了:
蓋宇盤空護紫宮,螭枝虬幹擁蒼穹;
坐聞清籁如天落,下見靈湫動曉風。
一幅蒼勁、渾厚、筆力雄健、潇灑沉穩的楷書作品擺在面前,圍觀者一片叫好。
派人請來的刻字的工匠也到了,清亮的錘鑿聲随即響起。
他們仨人又回到樹下石桌前坐下繼續飲酒。
李庭章道:“先生博學廣見,又在朝中為官多年,勤于施政,建樹頗豐,如今親臨吾鄉有何見教?”
“見教談不上,卑人不才,倒是想把在任時的體會和所思所想說出來,咱們共同斟酌。”
此時吳定乘着酒興,侃侃而談。
你們豹台村山川秀美,氣候适宜,是一片宜居之地,以後一定要注意保護,防止毀滅性砍伐,燒柴用林要間伐,做到合理梯度利用,否則,破壞環境,違背自然是要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保護好植被,保護好森林資源,就能改變小氣候,随着森林植被的水份蒸發,大氣上空水份含量自然增大,萬物皆有引力,外來的水氣團就會被吸引過來形成降雨,區域内雨量充沛,就能保證這方水土莊稼連年豐收。
當吳定看到幾個幼童以石片作玩具,盡情玩耍,在樹上攀爬時就說:“你們還要重視兒童文化教育,辦書院實施儒教,使子孫後代知書識理,擺脫愚頑,讓重教興學成為風尚。”
李有餘欣喜道:“先生果然出口不凡,所言極是,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我們明天就張貼告示,教育村民注重保護森林樹木,今年冬天就請來教書先生,把書院建起來,讓世代後人都接受啟蒙教育。
說話間有人來報:“碑文已刻就,請你們前去過目。”
他們一同走進古廟院内觀驗,對石匠的工藝作品甚是滿意,當即把碑立起來。
看看日頭已經升高,吳定揮手作别,策馬南去。
庭章、有餘二位賢達站在村口目送,一直望着先生消失在路的盡頭。
作者簡介
李順來河南省林州人,從任村中學國文教師崗位退休後,長期随子在長治居住,長治市作家協會會員。近年來,筆耕不辍,奮鬥人生,《耧鈴聲聲》《紅色往事》《飛筆走字紅山紅》《養蠶散憶》《生命的輪回》等散文作品先後見諸《河南日報》中原風副刊、《長治日報》太行副刊、《安陽日報》邺風副刊、《紅旗渠報》副刊、《潞州文學》等報刊。
林州文苑工作室
編輯:平淡 曉晔 王傑 燕利
林州文苑是一個純公益原創平台,旨在交流文化,宣傳林州。
平台立足林州,面向全國,放眼未來,是用心舞文弄墨的樂土,是文學愛好者的家園。
熱烈歡迎投稿來函!
所有作品必須是原創首發,禁止一稿多投,平台不負責版權糾紛,文責自負。
版權聲明:【林州文苑所使用的文章、圖檔及音樂屬于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随時與我們聯系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