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朋友婷婷發來消息:“一覺醒來,我們全家人都‘放大假’,我倆的上班區被封控,孩子學校停課。”

我調侃她說:“這不是正好,你夢寐以求的休假生活來了。”

婷婷說:“貌似是這樣,可這樣的休假,讓人膽戰心驚。”

YQ反撲,很多生活在外地的朋友都和婷婷有相同的經曆,前一天還在正常工作,第二天就被通知需要居家隔離。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和先生聊起這些,我說如果突然被封控在家,會不會很慌張?是不是要提前準備些物資?先生建議我讀一讀楊绛先生的《仨人行》,他說:“或許會有那麼一天,也表示我們需要靜下來感受生活。”

我用兩天的時間讀完了這本“雜記”,不知該如何形容我的感受,隻覺得異常平靜和知足。看着在家裡打鬧的哥哥和妹妹,我竟覺得也是一種美好。

先生說:“比起生活物資,或許我們也需要多準備一些精神食糧。”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宅家,你還能堅持多久?

生活突然被按下暫停鍵,被迫在家享受之前期待已久的“長假”。然而在家封閉還不到一周,人們就會出現各種不适表現。閨蜜說宅在家說是身體上的享受,倒不如說是精神上的折磨。

婷婷現在和上幼稚園的孩子每天“親密接觸”,因為她娃一直不太喜歡上幼稚園,她本想着這下孩子可是美呆了。誰知道在家還沒待幾天,孩子就主動說:“媽媽,我想上幼稚園。”

婷婷哭笑不得,說:“這五歲的娃娃也耐不住寂寞,更别提大人了。”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這讓我想起了,楊绛先生在書中對他們生活的描述。即使處于異常艱難的階段,被誤解,缺衣少食,住宿條件惡劣,都不影響他們如期完成自己的工作,堅持閱讀,泰然自處。

反觀當下的生活,我們大部分人都慌了,不知該如何自處。或許是我們太浮躁,或許是所處的時代更讓人焦慮。但世事無常,誰能想到,自己會經曆這突如其來的Y情,所有人的生活節奏都被打亂。

難道,我們天生就不具備“靜下來”的能力嗎?其實不然。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靜下來,激活大腦“預設模式網絡”

帕斯卡爾說:人類不快樂的唯一原因是,不知道該如何安靜地待在房間裡。

在《自驅型成長》這本書中,提到人類大腦擁有一個“預設模式網絡”,或許可以解釋我們靜不下來的原因。

研究發現,大腦中有一個複雜而高度整合的網絡,隻有當我們什麼都不做的時候,它才會被激活,就是“預設模式網絡”。雖然目前對這個功能還沒有完全了解,但科學家認為它一定很重要,因為它消耗了大腦六到八成的能量。

這個網絡位于大腦前端和後端的陰影區域,當人類開始展望未來,和梳理過往的時候,這部分就開始活躍。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在家其實并非無所事事,大人要麼睡覺,要麼刷劇,小孩要麼上網課,要麼玩手機打遊戲。試想一下,真正靜下來,讓大腦放空的時間,有多少?

目前,種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充斥在生活中,讓大家缺乏激活預設模式網絡的機會。而這個網絡能幫助大腦恢複活力,能更深刻的看待事物,處理複雜思緒。

那麼,對于成長中的孩子而言,學會适當的“放空”自己,享受真正獨處的時間,對于他們的未來而言,或許更有益處。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讓孩子具備靜下來獨處的能力,試試這三招

這次Y情反撲,已經不止一位寶媽私信我,說在家陪玩已經到了瓶頸期,不知道還能幹什麼?

婷婷說,在家帶娃運動怕影響樓下的鄰居,每天畫畫看繪本做手工,也要耐心耗盡,貌似隻有看手機看電視是個長久之計。

其實,讓我們“卧室客廳深度遊”的日子并不會長久,隻是目前配合防疫的特别手段而已。但這段日子卻能讓我們學會更全面地成長,而成長的很大一部分是“接受”。

接受世事無常,接受突如其來的無力感,接受孤獨挫敗。這所有的接受,都要求我們擁有強大的内心,有和自己相處的能力,有無論順境逆境都能泰然處之,努力生活的能力。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或許,可以借着這個機會,靜靜感受親子時光,讓孩子學會如何靜下來,在将來具備獨處的能力,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訓練。

1、和孩子閑談聊天

以前大人忙于工作,孩子忙着學習,每天能共處聊天的時間不過一兩個小時,或許有的家庭已經很久沒有在一起聊過天了吧?

是以,家長常常感覺娃一轉眼就長大了,抱怨自己不了解孩子的心思,慢慢地不知道該如何和孩子溝通交流。

那麼借着這難得的“假期”,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和孩子倚窗而坐,聊聊彼此的生活,彼此相處的朋友,對社會時事的看法等。既能增進親子關系,又能保持溝通的能力。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2、全家人嘗試靜下來半小時,享受安靜時光

有寶媽說,一家人在一起不知道能聊什麼,很尴尬。況且孩子處于叛逆期,兩句話不合可能就會起争執,還是避而不見的好。

如果暫時溝通有困難,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坐下來,一起喝杯飲料,不說話,隻需要一起感受美好的午後時光。

要知道,現在和老公、孩子溝通困難,之後如果遇到難題,全家人又要如何相處呢?

“媽媽,我想上幼稚園”,帶娃居家的單調生活,恰恰暴露生活軟肋

3、培養閱讀的能力

在所有的相處方式中,我覺得強大内心的最好方式,莫過于擁有閱讀的能力。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我們有太多的管道可以獲得新知,但書籍卻是永遠不能缺席的那部分。

關于讀書,在朋友圈有一段話,我覺得特别好:“無論你讀什麼,早日養成自己的興趣,一生内心有所依靠,日久産生沉穩的判斷力。”

枕邊育兒寄語:

疫情封控在家,可能很多人在想念工作的日子,在向往自由地生活,但這或許是個機會,讓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放空”自己,讓大腦靜下來思考人生,疫情過後,繼續整裝出發!

(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