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春暖,萬物盎然
今日,是兩岸國學中心四周歲生日
四年來
兩岸國學中心以兩岸為特色
以網際網路為基石
以國學促交流、以文化促融合
在兩岸國學界和青年學子間産生了廣泛影響
回首過往
使命在肩,初心不忘
放眼未來
新的征程,信風揚帆
兩岸國學中心
正以更青春、更大衆、更融合的嶄新面貌
繼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打造兩岸共同精神家園
以更青春的國學
激活傳統文化生命力
學生們在操場上誦讀國學經典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22日,在平潭思源學校操場上,全校學生齊誦《弟子規》。
在班級裡,同學們誦讀國學經典《孝弟三百千》
“每周會抽出一天的課間操時間,讓同學們一起誦讀經典,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平潭思源學校校長何培春表示,自2020年“國學進校園”計劃開展以來,學校利用早讀和課間,引導學生以誦讀、演繹等形式,學習國學知識,拓展學生的文學修養。在何培春看來,對傳統文化最好的敬重,就是讓更多學子感受到它的魅力。
為了讓更多孩子學習國學,兩岸國學文化義工台胞陳翠娟走進平潭如意社群、城南村等村居,與居(村)委會攜手,為孩子帶去家門口的國學課堂。
城南村居民張豔的兩個女兒都在村裡的公益親子國學班上課,她說:“自從去上課後,孩子們就愛上了國學文化,現在家裡每天都是朗朗讀書聲。”
國學活動走進上樓村(資料圖)
2019年起,兩岸國學中心推出“國學進校園、進鄉村、進社群”活動,依托兩岸國學中心的公益課堂,如今已成功開課三百餘場,數千名青少年兒童是以受益。
在平潭,國學正以更青春的形式,在青年學子中埋下傳承的種子,這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而如何實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現實意義,也是當今專家學者所探讨的重要課題。去年先後開展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傳統文明的轉換和發展”“現代中國道路的文明根源”為主題的高端對話會和第四屆兩岸國學論壇,穿越古今,對話中外。挖掘中國文化、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不斷增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影響力。
以更大衆的國學
推動“國學+”産業鍊
兩岸國學書吧(資料圖)
當下,兩岸國學書吧正在進行一場華麗蛻變。
“我們突破傳統限制,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融入更多青春與時尚元素,打造一個集‘台灣味、中國風、國際範’的‘兩岸國風與潮流文化複合空間’。在促進兩岸青年交流、文化融合的同時,讓台胞找到‘家’的感覺。”兩岸國學中心負責人遊文娟表示,兩岸生活美學館将借鑒台灣誠品書店的營運理念,打造集“吃喝玩樂購”為一體的台胞生活驿站,推動“台胞第二生活圈”建設。
國學大講堂(資料圖)
為順應時代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兩岸國學中心秉持着“國學+”理念,大力發展“國學+網際網路”“國學+文創”“國學+研學”等,形成“國學+”産業鍊,探索國學可持續發展的新模式,把文化做到産業上,把産業變成文化。
學員們紛紛将雙手放在胸前,前後疊放作揖,學習揖禮
去年9月,由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岸國學中心台方主任苑舉正主講的第38期國學大講堂,吸引近462萬網友線上觀看,創下單期大講堂線上觀看人數新高。不少網友在直播室表達了對苑教授的喜愛,網友“那遺逝的流年”在評論區留言說:“這系列的講座做得很棒,每場都很有收獲。”截至目前,兩岸國學中心網絡總曝光量超過了7.5億。
以更融合的國學
打造人才聚集新高地
平潭兩岸國學中心(資料圖)
登高望遠,才見雲闊天高。兩岸國學中心不僅肩負文化交流與傳承的使命,還承載着兩岸國學名家的厚望。2020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和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共同發起成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由兩岸國學中心具體執行。基地立足平潭,聯合兩岸近百名國學名家、知名高校力量及知名國學機構,打造中華傳統文化圈的标杆學術機構和智庫,為增進民族認同感,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張志強說:“近年來,兩岸國學中心開展的國學活動,彙聚了兩岸資深的優秀文化研究學者,如果這類活動持續進行下去,未來定會成為當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融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秘書長王頌表示:“基地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凝聚兩岸人心為目的。未來,将持續發揮智庫力量,把工作重點集中到基層一線青年一代,讓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傳。”
兩岸國學名家研習班讨論現場
去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還開展重點學術研究和課題攻關,第一批次圍繞兩岸同胞的“根”和“魂”,推出了《兩岸經學史研究的交流與合作》和《閩台地區近代革命史研究》,其成果将揭示兩岸人民的文化血脈,證明兩岸文化傳統的不可分割性,具有重要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
長風萬裡,未來可期。接下來,兩岸國學中心将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成立兩岸國學專家智庫、兩岸青年學術委員會,并搭建兩岸國學專家智庫網;導入兩岸國學資源,聚合兩岸傳統文化研究的重要學者,積極開展前沿學術研究,打造兩岸文化新高地。
回顧盤點
時間:2021年
踔厲奮發,笃行不怠
國學中心加強“一線一代”合作,推動兩岸人文交流,打造兩岸深度融合示範區。突出對台特色和研學需求,精準針對兩岸青少年群體,以“研學+”的體驗交流方式。首屆閩台青年(平潭)國學傳承研習營活動中,15名台生和15名陸生在岚“結對子”,結下深情厚誼,進一步加強兩岸青年交流交往,增進兩岸青年情感連結。
兩岸國學中心以國學義工為抓手,根據不同國學愛好者的特點和需求,組織開展百餘場具有針對性的國學活動,全面普及傳統文化知識,提升大衆傳統文化素養。
深化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合作,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推出“國學八閩行”“高端對話會”等活動,先後走進武夷山、武漢、北京等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兩岸名家周年祝語
陳鼓應(中國台灣)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總顧問、兩岸國學中心總顧問
福澤兩岸
功在千秋
承前啟後
再續風華
祝賀平潭兩岸國學中心成立四周年
金春峰
國學大師馮友蘭高足、兩岸國學中心顧問
熱烈祝賀
平潭兩岸國學中心成立四周年:
昌明國故
融會新知
—錄湯用彤先生語以茲慶祝
林安梧(中國台灣)
山東大學教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顧問、兩岸國學中心顧問
平潭新日月
兩岸一家親
國學興大運
中心照四鄰
—平潭兩岸國學中心成立四年爰作嵌名五言詩以為祝賀也
張志強
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理事長
平潭一海甯
兩岸共清平
國學傳聖脈
中心慰祖情
—賀平潭兩岸國學中心成立四周年
王頌
北京大學哲學宗教學系教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秘書長
盡朝夕努力
網絡掀起國學熱
成千秋功業
家園共建兩岸親
吳根友
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教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基地副理事長
加強兩岸心靈溝通的紐帶,承揚傳統優秀文化的平台。
梁濤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兩岸國學中心主任
以國學為媒,搭兩岸文化交流的橋梁!
—祝賀兩岸國學中心成立四周年!
苑舉正(中國台灣)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兩岸國學中心主任(台方)
欣逢兩岸國學中心四周年,我們以歡愉的心情,預祝兩岸國學中心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兩岸廣大人民的交流,作出積極的貢獻!
End
點選進入
“中國平潭”微信公衆号
▼
長按進入
“中國平潭”視訊号
▼
出品丨平潭融媒體中心
文字丨孫夢玲
圖檔丨江信恒 資料圖
責編丨林盼康 施雪欽
編委丨餘 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