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起追尋遠古的秘密 名人大講堂邀您來曬考古書單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傳承經典,潤澤當代。由實施四川曆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上司小組辦公室主辦、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封面新聞承辦的名人大講堂活動,即将迎來全新更新。備受大衆期待的2022年名人大講堂活動,将于5月再度與廣大觀衆見面。

名人大講堂首次設定“主題季”

今年名人大講堂首次設定“主題季”,第一季主題為“巴蜀考古”。在這一季中,名人大講堂将邀請專家學者,生動解讀巴蜀大地曆史文化遺産的獨特魅力和當代價值。值得一提的是,在邀請名家進行沉浸式主題演講之外,名人大講堂還将推出“主題季書單”策劃:每一主題季活動開啟前,通過封面新聞,結合主題,面向普通讀者、主講嘉賓、專家學者等開展“主題書單”征集活動。根據征集書籍情況,篩選出代表性書籍名單,然後在主題季首場嘉賓開講前舉行“主題書單”釋出會,向社會推薦相關書目。

近年來,考古學越來越受到關注,大衆對考古與文物的認知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考古工作者逐漸從幕後走向台前,在科學意義上的考古報告之外,對公衆進行考古知識普及。目前已經出現了不少考古類好書,既有專業性,又有通識可讀性,吸引了衆多對考古有興趣的讀者。比如關于考古遺址的《了不起的文明現場——跟着一線考古隊長穿越曆史》《看見5000年——良渚王國記事》,關于考古人傳記的《此生隻為守敦煌——常書鴻傳》《李濟傳》等。

一起追尋遠古的秘密 名人大講堂邀您來曬考古書單

随着國家文博事業的發展,考古不像以前那麼冷門,甚至有越來越熱的傾向。以前考古專業的男孩子多,現在很多女孩子也喜歡。女考古學家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守護敦煌多年的樊錦詩成為很多年輕人推崇的優秀考古專家,《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口述自傳》成為網絡上受到高贊的作品。

一起追尋遠古的秘密 名人大講堂邀您來曬考古書單

凡是熱愛,必有來處。很多考古學家在回想喜愛曆史、癡愛考古的源頭契機時,常會提到某本書對他們的影響。比如北大考古教授孫華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時提到,他在青少年時代讀過一本書——俄國學者奧勃羅契夫寫的地理科普讀物《研究我們的鄉土》。

在這本書中,奧勃羅契夫告誡有志于人文、地理學研究的學子,起步要從探究自己的家鄉開始,從一點一滴做起,然後逐漸走向外界,了解更大的世界。上世紀50年代,這本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引進出版,影響了不少讀者,其中包括孫華。“我一直受這本書影響,很早就有關心鄉土的意識,對自己家鄉的曆史比如四川史、西南史,都特别注意關切。我向來認為,一個人首先要愛自己家鄉,才能把對家鄉的愛推而廣之,上升到對國家的愛。”

智慧點燃智慧。擔任二裡頭考古隊隊長20年的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許宏,談到他的考古作品《何以中國》時,提到他受到的黃仁宇的影響:“這本書的副标題是‘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圖景’,公元前2000年是一個時間點,實際上是對黃仁宇先生的《萬曆十五年》‘效颦’的産物……我覺得這和我讀黃仁宇先生的作品,深受他以小見大的思維方式的影響是有關系的。他的《中國大曆史》給我一種貫通的感覺,他強調赈災、治水和防禦北邊這三者構成中國古代史的主旋律,對我研究早期中國都有極大的啟發。當我在思考早期中國為什麼、又是如何從無中心的多元演變到二裡頭有中心的多元,再到秦漢帝國的一體一統這樣一個大的曆史脈絡,黃仁宇先生的大曆史的視野讓我受益匪淺。”

遠去的時間,儲藏着曆史的秘密

智慧也是代代傳承。許宏的《何以中國》出版後,被王永磊讀到,他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施岙遺址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自稱是“一位常年奔波在考古工地的80後考古工作者”。“書中沒有獵奇的東西,他把心中公元前2000年逐鹿中原的故事,從考古的視角給大家娓娓道來,讓大家清晰看到如何從考古學的角度來重塑我們中國遠古的曆史。”王永磊在給封面新聞記者推薦考古書單的時候感慨道。

一起追尋遠古的秘密 名人大講堂邀您來曬考古書單

遠去的時間,儲藏着曆史的秘密。時間不能倒流,但考古卻允許人們通過一定的手段,“回”到過去,一窺遠古的面貌,滿足人類與生俱來的好奇心。這也許是考古之是以具備純粹魅力的最大原因。良渚古城考古主持人劉斌說:“考古能讓我們走向一個不斷被認知、明晰的曆史。”

【征集令】

你熱愛考古嗎?有沒有哪本書曾經或正在點燃你對遠古時間秘密的熱情?歡迎把你的考古書單通過郵件方式發送給我們,分享你的讀後感。你所分享的書目将有機會被選入2022年名人大講堂“巴蜀考古季”主題書單。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我們期待你的分享!

征集郵箱:

征集時間:

即日起至2022年5月9日下午6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