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讀書

“為什麼要讀書”這個問題,看似很簡單,但是内中有大乾坤。胡适先生發表這篇演講已有近百年的時間了,但通讀下來仍覺得親切,覺得鞭辟入裡。

胡适:為什麼讀書

有一位大哲學家做了一篇《讀書樂》,說到讀書的好處,他說:“書中自有千鐘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顔如玉。”這意思就是說,讀了書可以做大官,獲厚祿,可以不至于住茅草房子,可以娶得年輕的漂亮太太(台下哄笑)。諸位聽了笑起來,足見諸位對于這位哲學家所說的話不十分滿意。現在我就講是以要讀書的别的原因。

為什麼要讀書?有三點可以講:

第一,因為書是過去已經知道的智識學問和經驗的一種記錄,我們讀書便是要接受這人類的遺産;

第二,為要讀書而讀書,讀了書便可以多讀書;

第三,讀書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應付環境,并可獲得思想材料的來源。

我一踏進青年會的大門,就看見許多關于讀書的智語。為什麼讀書?大概諸位看了這些智語就都已知道了,現在我就把以上三點更詳細地說一說。

為什麼讀書

01

為什麼要讀書?

第一,因為書是代表人類老祖宗傳給我們的智識的遺産,我們接受了這遺産,以此為基礎,可以繼續發榮光大,更在這基礎之上,建立更高深更偉大的智識。人類之是以與别的動物不同,就是因為人有語言文字,可以把智識傳給别人,又傳至後人,再加以印刷術的發明,許多書報便印了出來。

人的腦很大,與猴不同,人能造出語言,後來更進一步而有文字,又能刻木刻字,是以人最大的貢獻就是過去的智識和經驗,使後人可以節省許多腦力。非洲野蠻人在山野中遇見鹿,他們就畫了一個人和一隻鹿以代信,給後面的人叫他們勿追。但是把智識和經驗遺給兒孫有什麼用處呢?這是有用處的,因為這是前人很好的教訓。

現在學校裡各種教科,如實體、化學、曆史等等,都是根據幾千年來進步的智識編纂成書的,一年,兩年,或者三年,教完一科。自國小、中學,而至大學畢業,這十六年中所受的教育,都是代表我們老祖宗幾千年來得來的智識學問和經驗。所謂進化,就是叫人節省勞力,蜜蜂雖能築巢,能發明,但傳下來就隻有這一點智識,沒有繼續去改革改良,以應付環境,沒有做格外進一步的工作。

人呢,達不到目的,就再去求進步,而以前人的智識學問和經驗作參考。如果每樣東西,要個個人從頭學起,而不去利用過去的智識,那不是太麻煩嗎?是以人有了這智識的遺産,就可以自己去成家立業,就可以縮短工作,使有餘力做别的事。

為什麼讀書

02

為讀書而讀書

讀書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讀書不能讀書,要能讀書才能多讀書。好比戴了眼鏡,小的可以放大,糊塗的可以看得清楚,遠的可以變為近。讀書也要戴眼鏡。眼鏡越好,讀書的了解力也越大。王安石曾對曾子固說:“讀經而已,則不足以知經。”是以他對于本草、内經、小說,無所不讀,這樣對于經才可以明白一些。王安石說:“緻其知而後讀。”

請你們注意,他不說讀書以緻知,卻說,先緻知而後讀書。讀書固然可以擴充知識,但知識越擴充了,讀書的能力也越大,這便是“為讀書而讀書”的意義。

試舉《詩經》作一個例子。從前的學者把《詩經》看作“美”“刺”的聖書,越講越不通。現在的人應該多預備幾副好眼鏡,人類學的眼鏡,考古學的眼鏡,文法學的眼鏡,文學的眼鏡。眼鏡越多越好,越精越好。例如“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我們若知道比較民俗學,便可以知道打了野獸送到女子家去求婚,是平常的事。又如“鐘鼓樂之,琴瑟友之”,也不必說什麼文王太姒,隻可看作少年男子在女子的門口或窗下奏樂唱和,這也是很平常的事。

再從文法方面來觀察,像《詩經》裡“之子于歸”“黃鳥于飛”“鳳凰于飛”的“于”字,此外,《詩經》裡又有幾百個的“維”字,還有許多“助詞”“語詞”,這些都是有作用而無意義的虛字,但以前的人卻從未注意及此。這些字若不明白,《詩經》便不能懂。再說在《墨子》一書裡,有點光學、力學,又有點經濟學。但你要懂得光學,才能懂得《墨子》所說的光;你要懂得各種知識,才能懂得《墨子》裡一些最難懂的文句。

總之,讀書是為了要讀書,多讀書更可以讀書。

最大的毛病就在怕讀書,怕讀難書。越難讀的書我們越要征服它們,把它們作為我們的奴隸或向導,我們才能夠打倒難書,這才是我們的“讀書樂”。若是我們有了基本的科學知識,那麼,我們在讀書時便能左右逢源。我再說一遍,讀書的目的在于讀書,要讀書越多才可以讀書越多。

為什麼讀書

03

讀書可以幫助解決困難,

應付環境,供給思想材料

知識是思想材料的來源。

思想可分作五步。思想的起源是大的疑問。吃飯拉屎不用想,但逢着三岔路口、十字街頭那樣的環境,就發生困難了。走東或走西,這樣做或是那樣做,有了困難,才有思想。

第二步要把問題弄清,究竟困難在哪一點上。

第三步才想到如何解決,這一步,俗話叫做出主意。但主意太多,都采用也不行,必須要挑選。但主意太少,或者竟全無主意,那就更沒有辦法了。

第四步就是要選擇一個假定的解決方法。要想到這一個方法能不能解決,若不能,那麼,就換一個;若能,就行了。這好比開鎖,這一個鑰匙開不開,就換一個;假定是可以開的,那麼,問題就解決了。

第五步就是證明。凡是有條理的思想都要經過這五步,或是逃不了這五個階段。科學家要解決問題,偵探要偵探案件,多經過這五步。

這五步之中,第三步是最重要的關鍵。問題目前,全靠有主意(Ideas)。主意從哪兒來呢?從學問經驗中來。沒有智識的人,見了問題,兩眼白瞪瞪,抓耳撓腮,一個主意都不來。學問豐富的人,見着困難問題,東一個主意,西一個主意,擠上來,湧上來,請求你錄用。讀書是過去智識學問經驗的記錄,而智識學問經驗就是要用在這時候,所謂養軍千日,用在一朝。否則,學問一些都沒有,遇到困難就要糊塗起來。

例如達爾文把生物變遷現象研究了幾十年,卻想不出一個原則去整統他的材料。後來無意中看到馬爾薩斯的《人口論》,說人口是按照幾何學級數一倍一倍地增加,糧食是按照數學級數增加,達爾文研究了這原則,忽然觸機,就把這原則應用到生物學上去,創了物競天擇的學說。讀了經濟學的書,可以得着一個解決生物學上的困難問題,這便是讀書的功用。古人說:“開卷有益”,正是此意。讀書不是單為文憑功名,隻因為書中可以供給學問知識,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困難,可以幫助我們思想。

又譬如從前的人以為地球是世界的中心,後來天文學家科白尼卻主張太陽是世界的中心,繞着地球而行。據羅素說,科白尼是以這樣地解說,是因為希臘人已經講過這句話;假使希臘沒有這句話,恐怕更不容易有人敢說這句話吧。這也是讀書的好處。

有一家書店印了一部舊小說叫做《醒世姻緣》,要我作序。這部書是西周生所著的,印好在我家藏了六年,我還不曾考出西周生是誰。這部小說講到婚姻問題,其内容是這樣:有個好老婆,不知何故,後來忽然變壞,作者沒有提及解決方法,也沒有想到可以離婚,隻說是前世作孽,因為在前世男虐待女,女就投生換樣子,壓迫者變為被壓迫者。這種前世作孽,起先相愛,後來忽變的故事,我仿佛什麼地方看見過。後來忽然想起《聊齋》一書中有一篇和這相類似的筆記,也是說到一個女子,起先怎樣愛着她的丈夫,後來怎樣變為兇太太,便想到這部小說大約是蒲留仙或是蒲留仙的朋友做的。去年我看到一本雜記,也說是蒲留仙做的,不過沒有多大證據。今年我在北京,才找到了證據。

這一件事可以解釋剛才我所說的第二點,就是讀書可以幫助讀書,同時也可以解釋第三點,就是讀書可以供給出主意的來源。當初若是沒有主意,到了逢着困難時便要手足無措,是以讀書可以解決問題,就是軍事、政治、财政、思想等問題,也都可以解決,這就是讀書的用處。

為什麼讀書

我有一位朋友,有一次傍着燈看小說,洋燈裝有油,但是不亮,因為燈芯短了。于是他想到《伊索寓言》裡有一篇故事,說是一隻老鴉要喝瓶中的水,因為瓶太小,得不到水,它就銜石投瓶中,水乃上來,這位朋友是懂得化學的,于是加水于燈中,油乃碰到燈芯,這是看《伊索寓言》給他看小說的幫助。讀書好像用兵,養兵求其能用,否則即使坐擁十萬二十萬的大兵也沒有用處,難道隻好等他們“兵變”嗎?

至于“讀什麼書”,下次陳鐘凡先生要講演,今天我也附帶地講一講。我從五歲起到了四十歲,讀了三十五年的書。我可以很誠懇地說,中國舊籍是經不起讀的。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四部的書已是汗牛充棟。究竟有幾部書應該讀,我也曾經想過。其中有條理有系統的精心結構之作,二千五百年以來恐怕隻有半打。“集”是雜貨店,“史”和“子”還是雜貨店。至于“經”,也隻是雜貨店,講到内容,可以說沒有一些東西可以給我們改進道德、增進知識的幫助的。

中國書不夠讀,我們要另開生路,辟殖民地,這條生路,就是每一個少年人必須至少要精通一種外國文字。讀外國語要讀到有樂而無苦,能做到這地步,書中便有無窮樂趣。希望大家不要怕讀書,起初的确要查閱字典,但假使能下一年苦功,繼續不斷做去,那麼,在一二年中定可開辟一個樂園,還隻怕求知的欲望太大,來不及讀呢。我總算是老大哥,今天我就根據我過去三十五年讀書的經驗,給你們這一個臨别的忠告。

文章來源:

本文為1930年11月6日胡适在上海青年會的演講,

原載于1930年12月至1931年2月《現代學生》

第1卷第3、5期

關注教育 | 就是關注中國未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