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來支鋼,号雲禅。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1963年生于安徽蚌埠,現居北京、深圳。2001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進修,2002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工作室”碩士研究所學生班,2005年進北京畫院“李小可藝術工作室”研修。曾獲“第二屆中國美術金彩獎”的優秀獎。2018年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傳承與開拓——來支鋼積墨山水畫集》。曾在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杭州、日本、中國台灣等地舉辦畫展。代表作品有《崛起》、《藝·道》、《雲道》、《峽道》、《大潮》、《聖域》、《黃山煙雲》、《長江三峽》等。

中國畫承載和傳播着中國傳統文化的諸多形神氣韻,在曆代名家大師們的反複琢磨之下早已成為一門成熟、重要的藝術語言。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如何還能為中國畫的創作注入新的思考與活力?

來支鋼長期努力、積蓄多年,專注于傳統積墨畫法,繼承龔賢、黃賓虹、李可染等前輩積墨山水名家之長,熟稔了積墨語言規律,在繼承中探索自己獨特的藝術創作路徑。從他的作品中,我們既能看出他對中國山水畫文脈有着深入的了解,此為傳承;同時,他也在傳承中創新,實踐自己獨特的“來式風格”。在來支鋼看來,寫生是解決和突破中國畫概念化、同質化、雷同化的一劑良藥。幾十年來,他在寫生中走過了很多地方,每到一處,不是在看山,就是在追雲,“煙雲”成了他藝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符号元素。

來支鋼2001年進入中央美術學院學習,2005年進入李小可藝術工作室,深度感受學習“李家山水”的精神和思想。“我認為藝術家的可貴之處在于一個‘真’字,‘真’是一種态度、境界,一種修行,藝術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純真之氣、純淨之心。”他說自己是一名草根出身的畫家,小時候家貧,卻唯獨癡迷繪畫。他着力表現山水之趣,雲雨之态,至今已經畫了四十餘年,他也感慨道:作畫一輩子,有時候難以分辨是我在畫雲,還是雲在畫我。

此次展出的作品尺幅多樣、風格跳躍、意境淳美,充分展示了來支鋼的繪畫藝術才華。《藝·道》《大潮》《黃山煙雲》等尺幅超大、氣勢磅礴的作品在本次展覽中也均有呈現,在表現山石、雲、水等方面,大開大合,盡顯雄渾剛強之氣勢。

我們在他的畫作中,再次被中國水墨畫的表現力所震懾。如同畫家所說,“在筆墨語言上,我選擇了中國純水墨這條路,我的畫面有極緻透亮的黑,也有層次豐富的灰,還有缥缈逍遙的白。我想這樣純粹的顔色更符合我的性格,或者說符合我的大道至簡的樸素美學追求。另外,我也一直在努力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證明中國的水墨表現力不比油畫弱。”

名家評論:

來支鋼是一位志存高遠、默默無聞的實幹家,是一位真正求藝的應有的品德。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古老文化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是靈魂。他把這個靈魂表現出來了,目前在山、水、雲、霧領域裡面,可以說是達到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高峰。他的山水畫起到了一個裡程碑的作用。——肖峰(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中國美術學院原院長)

來支鋼見素抱樸、素以為炫、黑白無極、氣韻生動的審美品格;曠遠神奇、博大壯觀的新時代氣象,有征服人心的精神性審美表現力!他觸摸到中國畫藝術本色的高境界、大境界、真境界!——孫美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可染藝術基金會學術委員)

來支鋼對中國傳統的繪畫有很深刻的領悟,同時對當下的文化語境也有非常敏銳的感受。是以他能夠把傳統和當代人的那種視覺感受、視覺體驗很好的結合起來。是以他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方式,有一種獨特的藝術表達。——皮道堅(著名藝術批評家)

來支鋼之是以在當今山水畫界引人注目,是因為他在傳統繪畫精華的不倦苦學基礎上又有了創造性的個性表現。他的新貢獻,主要是在“積墨”的探索方面。可以說他又将中國畫的神器之一——“積墨法”大大地向前推進了!——王仲(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原副主任、《美術》雜志原主編)

來支鋼的積墨新山水畫,在當代中國山水畫創作當中,開創了一個新的樣式。憑借“積墨”使中國傳統的老莊哲學思想能夠現代化,能夠進入現代審美的範疇,就是他把“積墨”發揮到了極緻。——王镛(著名美術理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我們也特意摘編刊發來支鋼談創作的文章《硯邊有感》,更好地了解畫家背後的心路曆程與創作理念。文章經授權刊發,小标題為編者所加。

中國的水墨表現力不比油畫弱

我是一名草根出身的畫家,小時候家境貧寒,上學又搗蛋,唯獨對繪畫癡迷,時光荏苒,即将步入花甲之年,蓦然回首,大半生都交給了繪畫。有人說我在繪畫上悟性高,是天生的畫家,我苦笑一下 ,走過這大半生 ,滿紙都是“低頭拉磨”的足迹。

我性格裡有倔強、剛毅、偏執的基因,也寓示着在繪畫這條道路向上攀岩的“苦行”。

12歲正式拜師求藝,40餘年的藝術探索,真誠感謝幾位恩師的指導和幫助。我繪畫的二位啟蒙老師是丁楚才和司一岚,跟随他們學習,記憶最深的就是自由和繪畫方法的把握,這樣紮實的啟蒙學習,開啟了我對事物規律的敏銳意識,這種規律的認識可能就像“道”的影子融入到我的繪畫基因中,伴随我的藝術成長。

2001年我進中央美院學習,2002年考入賈又福研究所學生班,開啟了系統專業的藝術學習,賈又福先生嚴謹、樸實的學術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影響,這個階段也開啟了我對“積墨”的深入學習,由此也愛上了“積墨”。

2005年我又進入李小可先生工作室,兩年深度感受學習“李家山水”的精神和思想。

我認為藝術家的可貴之處在于一個“真”字,“真”是一種态度、境界、一種修行,藝術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純真之氣 、純淨之心。

我在創作中一直追求畫面自然産生的詩意和滿紙的仙氣。

我希望通過我的畫能表達出大道至簡、大象無形、大音希聲、大美無言的至高的美學境界。

在筆墨語言上,我選擇了中國純水墨這條路,我的畫面能看到的就是“黑、白、灰”,有極緻透亮的“黑”,也有層次豐富的次元“灰”,還有缥缈逍遙的“白”。這樣純粹的水墨語言,放在當代五彩缤紛的藝術世界裡顯得有些另類。有人問我,為什麼山水畫不上顔色?我想這樣純粹的顔色更符合我的性格或者說符合我的大道至簡的樸素美學追求,水墨的單純可以容納萬象,即“墨無極”。另外一點,我也一直在努力通過自己的藝術實踐證明中國的水墨表現力不比油畫弱。

積墨的過程就是犯錯、找錯、糾錯

在創作體會上,我認為積墨是“笨人”畫的。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畫中這樣寫道:“前人論筆墨有積墨法,然縱觀古今遺迹,擅用此法者極稀。”是以這條路注定是一條“孤獨的路”。積墨的精髓是筆筆變化、層出不窮、層層變化、層層交融,最後達到畫面的整體渾融,“墨與形”達到無起痕之迹。筆墨的至高境界是渾融,渾融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一體。

積墨中常見的“攔路虎”:畫面出現的“闆、髒、結”,這一關就難倒很多人,現代社會又是快節奏的,很多人都想“跑步”前進,是以我說積墨是“笨人”畫的。我為什麼對積墨情有獨鐘?因為在幾十年的藝術探索中,我覺得像積墨這種獨特的有難度的藝術語言,它最能表達我的山水精神。我天生願意挑戰高難度的東西,難度越大,越能激發我的創作力,藝術的難度決定着她的深度和高度。

在探索“積墨”的路上,我也得到了無窮的樂趣。就像我常說的,積墨最有意思的就是“犯錯”,犯的“錯”越多,留在紙上的痕迹就越豐富,就越考驗畫家的收拾能力。我的山水有表現博大雄渾厚重、時代精神面貌的山水,也有表現詩意文人情懷的山水。我始終認為,積墨是通向中國山水畫藝術頂峰的一把鑰匙,它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山水畫的表現力,它的層次感、體量感、空間感,最能表現博大雄渾的時代精神。

幾十年的藝術創作,“煙雲”成了我藝術風貌中的一個重要符号元素,穿梭在我的創作裡。我對雲有特殊的感情,小的時候,因為家裡窮,是以我就想着有一天如果能像神仙那樣騰雲駕霧、不用吃飯,可以給家裡減輕負擔,自由自在的生活多好,這可能就給我的心靈種下了一顆這樣的藝術種子。

煙雲是比較難表達的,因為他是飄動的、變化的。寫生是解決和突破中國畫概念化、同質化、雷同化的一劑良藥。石濤說過:搜盡奇峰打草稿,我是搜尋美景搞創作。幾十年寫生,我走過了很多地方,每到一處,不是在看山,就是在“追雲”,從黃山的雲到江南的雲,西藏的雲、中國台灣的雲、日本的雲等等。早晨的雲、中午的雲、傍晚的雲、雨天的雲……不同時間段,雲也是千變萬化。前人的雲大多不是留白就是勾勒,我的煙雲是以積墨法來表達,我的煙雲可以看到層次、空間、體量。能讓人感受到雲的那種飄逸、流動的美。在看了我的作品後,很多觀者都非常喜歡我的雲。畫了大半輩子的雲,一看到雲,我就興奮,有時候感覺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藝術是最能忽悠人的,藝術也是最忽悠不了人的

在創作方面,我作畫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變”、“活”。我認為藝術的創新在于“變化”,“變化”就會産生動力、生命力、能量。我認為一幅真正的好畫,應該是“生發”出來的,讓你可以呼吸的,是活的,有生命力的。我認為隻有這樣的畫,才能打動觀者,與觀者産生共鳴。我在創作時,幾乎是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從早畫到晚,行走在“三點一線”的生活軌迹。一畫就是幾個月,心無旁骛,有時會達到忘我,進入到天人合一的狀态。特别是進入創作高峰時,我幾乎是大氣不敢出,感覺像在海拔幾千米的高原上,出現“缺氧”。當從畫面出來時,回頭再看,冥冥之中好像是自己畫了一半,上帝之手畫了另一半。

總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每年都要有新的作品出來。我的藝術創作來源于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的“道”,我了解為規律,筆墨的規律表現出來的是力量,力量背後是道,道是美學觀。

我有一句話,藝術是最能忽悠人的,藝術也是最忽悠不了人的。

美術不美絕對是一個錯誤的觀念,美是有力量的,能真正畫美,那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

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撥開複雜冗繁的表象,探知本源,尋找事物的規律,除去浮華,忘掉“執”和“刻意”,聽從内心的召喚……

來支鋼作品欣賞: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春夏秋冬138x34cmx4 2019年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閑居跳出紅塵外123x133cm 2013年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峽道 1680x250cm 2013年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山雨煙雲斷又遮97x60cm 2017年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雲道圖960x250cm 2015年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空山新雨後68×136cm 2014年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寫生作品46x34cm 2017年

畫家來支鋼:不知道是我在畫煙雲,還是煙雲在畫我

江雪249x31cm 2021年

記者|張婷

編輯|張進

校對|王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