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讀書日來臨 院士喊你來讀書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天津4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春豔 通訊員趙晖)讀書不覺已春深。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天津大學的先生們送上一份科學院院士的讀書感悟與建議。

周恒:93歲。中科院院士、著名流體力學專家,發展了流動穩定性理論,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讀書感悟:讀書有好處,但這不是一個因果關系的“好處”,而是讀了書之後,思想更開闊。在人生的不同階段,看不同的書。

世界讀書日來臨 院士喊你來讀書

周先生年少時,家裡有個開書店的朋友,可以經常借來書看,每次借來書小心翼翼地包好書皮,看完後和新的一樣,再還回去。

“那時,我看了許多中國的舊小說,特别是武俠小說。大學生還在讀書的摸索階段。”周恒說,“我在大學時,也不知道怎麼讀,我什麼書都看,主要是看小說,比如《基督山恩仇記》《飄》《蜀山劍俠傳》等。大學裡看小說是正常的,但是别着迷。”

随着人生閱曆的增加和大環境的變化,周恒在浩瀚的書海中且思且讀,與時俱進。20世紀50年代的蘇聯小說和唯物辯證法讀物、斯大林的著作,60年代的蘇聯和國内小說、馬列經典著作等,他都大量閱讀過。進入21世紀,周恒重點關注了與教育和科學發展相關的書籍,閱讀了錢學森、錢三強、葉啟孫、梅贻琦、張伯苓等諸多教育家的傳記和故事。

周恒曾與師生們分享了關于讀書的建議。“讀書有好處,但這不是一個因果關系的好處,而是讀了書之後,思想更開闊。讀書确實是很重要的事。”周恒告訴青年學生們,“讀經典要‘選對書’,建議讀一些經過實踐檢驗的、可靠的、與時俱進的經典作品”。此外,周恒說,讀書要結合個人的興趣,“比如一個人對音樂有興趣,那就多看音樂方面的書,包括音樂家的傳記、音樂的流派等,把音樂欣賞提高到理性認識”。

“沒有問題做牽引,就不知道讀什麼書。”周恒建議,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列出書單,再由學校的老師們幫助他們梳理和引導。“我在不同的階段讀不同的書,其實就是在思考不同階段的問題。”周恒說。

姚建铨:83歲。中科院院士、中外知名的雷射與非線性光學專家,為中國雷射技術的發展,以及新型固體雷射及調諧技術做出了很大貢獻。天津大學精儀學院教授。

讀書感悟:放下手機,離開那些碎片化的資訊,拿起書本,系統地吸取知識。

世界讀書日來臨 院士喊你來讀書

姚建铨先生對科學的暢想是從打谷場開始的。“無錫的夏天很熱,晚上屋裡太悶,大家紛紛拆下自家的門闆到打谷場乘涼,躺在門闆上看着天空的星星,我跟表弟經常讨論星空和星空以外的世界。那時就對天文、實體很感興趣,對相關的書也很感興趣,看雜志知道了宇宙、銀河系這些基本的概念,并保持着濃厚的興趣。後來上大學我還給《航空知識》雜志做通訊員,寫科普文章。

上了中學,學校裡的圖書館給了姚建铨博覽群書的機會。“那時的我愛看小說,蘇州中學圖書館大多數中外名著都看了。《靜靜的頓河》《羊脂球》《契柯夫小說選》等都是那時看的,中國名家的書也看了不少,魯迅、丁玲、巴金、老舍這些名家的書我都讀。後來對哲學也開始感興趣,看孔子、老子、莊子的名篇和解讀,一度還想找出儒家與道家的差別。

姚建铨先生還介紹,興趣的牽引能讓讀書有的放矢。他說:“蘇州中學鼓勵學生參加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那時我參加了攝影小組、汽車小組。拆解發動機時,老師會給我們講循環系統,内燃機原理,轉向系統,我們就有意識地去圖書館找力學、空氣動力學的書來看,一起讨論。在攝影小組,我們研究如何把跑百米的人照來,景深、曝光如何配合?怎樣構圖更美?就找了相關書籍和雜志研究、實踐。想來後來我研究光學,可能也是這個愛好潛移默化的影響。”

姚建铨先生建議青年學子,看書是為了增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手機裡那些碎片化、快餐化的資訊無法給予的,必須讀書,讀經典,系統性地學習。做科研要先學會做人,做大項目,要提高自己的科學組織能力,這些都能從書中汲取營養。是以放下手機,去看書吧。行萬裡路,破萬卷書。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