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檢發現肺結節,會不會就是肺癌?

陽光慘淡的午後,門診的病人絡繹不絕。

突然門外匆匆走進一位年輕的女性,神色焦急,還沒坐下就急切地問道,“醫生,我最近體檢發現肺上長了一個小結節,這是不是肺癌啊?”

這位年輕女性的反應很常見,今天的【醫典診室】,我們來聊聊“肺結節”究竟是個啥?

體檢發現肺結節,會不會就是肺癌?

一般來說,肺内直徑≤3cm的,範圍比較局限、類圓形、密度增高的實性(實心的)或亞實性(周圍雲霧狀包繞着中間實心的/雲霧狀的)肺部陰影,都可以被稱作肺結節。

有些較為常見的肺部疾病,如肺結核或者感染,也可能導緻小結節出現。

但這些常見的疾病經過對症治療後,肺上的結節會吸收甚至消散,不屬于我們一般意義上講的肺結節。

在此,我們主要還是來談談這個讓人擔驚受怕的,可能是“肺癌”的肺結節。

體檢發現肺結節,會不會就是肺癌?

實性肺結節

體檢發現肺結節,會不會就是肺癌?

亞實性肺結節

(醫生供圖)

目前并沒有明确的或特别清晰的原因,可以來解釋肺結節是怎麼長出來的。但要說它完全是個随機事件,也不會讓人信服。

由于體檢或者是針對早期肺癌篩查的CT檢查,是為了尋找高危的結節(肺癌可能大的或“長相”比較特别的結節),是以,目前對于哪些人屬于高危人群是有相對明确的說法。也就是說,具備這些“條件”的人,長出來的結節是“定時炸彈”的可能性會更高。

年齡≥40歲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險因素者[1]:

體檢發現肺結節,會不會就是肺癌?

(1) 重度吸煙者,比如每天吸一包,連續20年甚至更久的吸煙史,或者老煙槍幡然醒悟戒煙了,但戒煙時間

(2) 有環境或高危職業暴露史(如石棉、铍、鈾、氡等接觸者);

(3) 合并一些慢性的肺部疾病,比如老慢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彌漫性肺纖維化或有肺結核病史等;

(4) 既往得過其他類型惡性惡性良性腫瘤或有肺癌家族史者。

當然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大家可以根據自己情況進行檢查。(比如年齡的界限目前并沒有很明确的結論,當然高齡是更偏高危一點。很多女性自己不抽煙,但是會受到家庭或者工作場合二手煙的“毒害”,也是需要納入考慮的。)

随着更多研究的進行,可能高危的條件會有些許變化,是以可以在呼吸科門診聽取醫生的具體建議來制定自己的檢查原則。

體檢查到的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呢?

回答這個問題,不能僅靠拍一個CT,找醫生看看片子來定論。通過片子,最多隻能告訴你,這個結節是不是“像”一個不好的東西。

體檢發現肺結節,會不會就是肺癌?

如果你一定要知道它是不是肺癌(多數是早期癌),那隻能把它從肺裡面取出來(開刀或者用穿刺針紮進結節取一點組織),然後請病理科醫生在顯微鏡下看有沒有癌細胞。但顯然,絕大部分的肺結節是不用如此折騰來進行明确。

因為,最終被确診是早期肺癌的小結節是非常少的一部分。美國學者花了9年時間(2002~2011),對高危人群進行檢查和後續的跟蹤,發現隻有不到4%的人最後是肺癌[2]。

也就是說,95%以上的肺結節其實都是“良民”或者“暫時的良民”,短期内不會有危害。

近年來,我們國家很多城市也開展了肺癌的早期篩查,得出了類似的結果[3],是以無須對查出一個肺結節過分地恐慌。

前面提到,由于大部分肺結節屬于良性,間隔一定的時間來醫院複查胸部CT,是目前最普遍的手段。

有些結節剛查到的時候“慈眉善目”,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但後面有可能會慢慢長大,“兇相畢露”到需要處理掉的地步(這種比例也不高),但隻有定期随訪才能讓醫生第一時間發現問題,進而盡快地處理掉這種“定時炸彈”。

而平均多久來醫院複查,取決于每個人具體的情況(比如年齡,結節大小,是不是吸煙,有沒有肺癌家族史),是以聽從醫生的建議才是關鍵,過分焦慮或者無所謂都不可取。

希望大家按時體檢,開開心心生活每一天。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肺癌學組. 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專家組. 肺結節診治中國專家共識(2018 年版)[ 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8, 41(10): 763-771.

[2]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 Research Team, Aberle DR, Adams AM, et al. Reduced lung-cancer mortality with 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ic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1;365:395-409.

[3]Li N, Tan FW et al. One-off low-dose CT for lung cancer screening in China: a multicentre, population-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 Respir Med. March 08, 2022; DOI: https://doi.org/10.1016/S2213-2600(21)00560-9

編輯:薇落、張傑、王豔

校對:武宜和 | 排版:李永敏

營運:韓甯甯 | 統籌:趙亞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