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外國總統出國通路,隻帶兩名醫務人員随行保駕,一位麻醉醫生,一位麻醉護士。為什麼呢?因為這位總統一向身體健康,“出差”隻會預防一些緊急意外造成的臨時呼吸停止或人身傷害,這種時刻必須保證呼吸道通暢、呼吸充分、心髒跳動正常、血壓正常,作為有一定外科能力,并具有鎮靜、鎮痛、可穩定患者生命體征的麻醉醫生,就非常必要。
近年來,大陸麻醉學科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由車頭帶的“綠皮火車”,進展到“動車”。因為動車的每節車廂都有動力,作為醫院裡的樞紐和節拍器,麻醉學科在院内多個環節都發揮着重要作用,也成為了促進患者術後快速康複的推進器。

麻醉的起源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黨委書記、麻醉學中心主任李天佐教授: 100多年前(1846年),自從乙醚問世以後,才真正開始了人類用外科手術治療手段對疾病進行治療。在此以前沒有麻醉,手術是根本無法想象的,不管以前用什麼各種各樣的方法,但頂多算止痛,還不稱其為麻醉,隻有乙醚問世以後,麻醉才走向新的紀元,也正是因為有了麻醉,外科才開始作為一個重要的治療手段。現代麻醉不僅僅是止痛,而是為患者生命保駕護航。
有了全麻,我終于敢做無痛胃腸鏡了!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麻醉科主任王天龍教授:舒适化醫療從麻醉學科10年之前就提出,要把麻醉學科打造為舒适化醫療樞紐學科,提出了五大學科發展願景。舒适化的醫療我總結了一下,主要展現在兩大方面:一是展現在手術室外的舒适化醫療,老百姓過去做胃腸鏡都是有痛的,現在無痛胃腸鏡檢查每年幾乎以10%-15%的數量在增加,還會繼續攀升。另一個方面,在圍手術期醫學裡面,加速術後康複,是我們多年來通過積極研究以及付諸臨床實踐後,在舒适化醫療上的集中表現。以前病人進入手術完了以後要不送到ICU、要不術後得餓幾天、渴幾天,很不舒适。現在随着加速術後康複的到來,進入手術室前是什麼樣子,離開手術室還是什麼樣子,和沒做手術一樣。實際上在這幕後都是麻醉學科我們這些醫務人員通過不斷地實踐與發展,把舒适化很多措施運用在裡面,才取得這麼好的效果。
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麻醉科、疼痛醫學科主任馮藝教授:曾經有一個死亡率300%的傳說,因為沒有麻醉手術必須做得很快,飛刀把助手的劃破了得了敗血症死亡,病人因為失血過多死亡,最後旁邊觀戰的人也吓死了。雖然這隻是一個傳說,但說明在沒有麻醉的時候手術有多兇險、有多“殘暴”。随如今随着麻醉技術和手術技術不斷進步,圍手術期的死亡已經降低到千分之幾甚至萬分之幾,之前的很多手術禁區和手術禁忌,由于有了麻醉的保駕護航得以順利進行。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知道器官移植,有幾個重要的器官,心髒、肺髒、肝髒等,在移植過程中病竈器官要拿走,同時新的器官要移植上去,這個過程中病人會有半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的無髒器功能,就沒有心髒、肺髒、肝髒的時候,這個生命怎麼保持?其實作在醫學确實可以通過藥物和輔助儀器在這個時間内保證病人的生命安全,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麻醉醫生來完成的,這就是保命的含義。
什麼?手術居然做完了?我明明隻是睡了一覺呀!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克玄教授:麻醉簡單來說就是通過藥物以及其他的方法,達到患者手術時無痛、安全這樣的目的,我們在達到這個目的的時候,要給患者提供鎮靜、鎮痛以及肌肉松弛,這就是我們經常說麻醉的三個要素。鎮靜,是指通過藥物使病人意識松懈以及進入睡眠狀态、甚至意識喪失,通過這些方法讓病人不去體驗手術的場景;鎮痛,手術醫生要對相應的手術部位,比如病竈進行切除、切割,這會造成疼痛、造成應激反應。強烈的疼痛、強烈的應激反應會導緻一些神經反射,會導緻一些有害物質的釋放,對病人機體有損害,這時候就采用鎮痛藥物來抑制這些應激的發生。肌松,也叫肌肉松弛,目的是給外科醫生提供良好的手術條件和視野。
我可以把自己放心地交給麻醉醫生嗎?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陳向東教授:每一位麻醉醫生在職業生涯中是做了大量工作。第一,需要接受長時間的專業學習和規範教育訓練,才能成為一個獨立工作的麻醉醫生;第二,要接受嚴格的安全品質控制管理體系,保障了麻醉醫生工作的準确性和嚴肅性,極大地減少了麻醉的風險;第三,加強病例讨論學習以及跨科室的交流學習,積極參與繼續教育、教育訓練以及學術講座,這樣不間斷地繼續教育學習,保證了麻醉醫生的高品質高水準,也是減少麻醉風險的有力手段;第四,随着麻醉學科的飛速發展,麻醉藥品、麻醉裝置不斷更疊進步,作為一位麻醉醫生除了要熟悉所使用的藥品和裝置以外,在臨床研究領域也應加大投入,以推動麻醉學科的不斷進步。
麻醉為什麼和效率挂鈎?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麻醉手術部主任 張良成教授:國家在醫改的過程中不斷強調醫療品質的提高,會考核醫院微創手術、四級手術、日間手術類占比。日間手術可降低醫療費用、減少住院時間、更好地促進康複。麻醉科醫生在其中起到的作用,除了使用最合适的藥物減少藥物相關的并發症,還有麻醉相關的操作技術,以及降低術後相關并發症,對醫保費用、經濟的消耗、病人心理、醫療資源方面都可大大降低。腔鏡手術的理念是微創,肌肉松弛可以提供更好的手術環境和視野,手術後通過肌松拮抗劑逆轉肌松,讓呼吸和運動功能得到快速恢複,讓病人更好地恢複到麻醉手術前的生理狀态。四級手術,特點是手術複雜性比較大,對病人的損傷和幹擾更大,越複雜的手術,所需要提供的支援力度越大,麻醉醫生所需要提供的相關知識、技術支援就更大。是以,相關管理部門對各個醫院的考核名額上面,都需要麻醉醫生參與更多的工作,而且需要更高品質的麻醉工作提供這方面的支撐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