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王海洋:在血管上“跳舞”的妙手醫生

年過五十,王海洋決定“二次創業”。一年前,他從哈爾濱南下,加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成為醫院血管外科的主任。

“做醫生,就是要為患者解決問題。”王海洋操着一口東北腔,聲音溫柔,談起血管外科時,他緩緩打開了話匣子。

01

醫者:探索未知領域,解決患者痛苦

時至今天,王海洋還能想起這樣一個場景:在北方病房裡,下肢動脈閉塞的老年患者受盡疼痛之苦,整晚難以入眠,隻能抱膝而坐, 一宿又一宿地發出呼喊聲和嗚咽聲。

“身為一名醫生,最遺憾的事情之一,就是無能為力。”王海洋說,那時,血管外科尚未發展起來,許多患者沒有提前幹預,最終隻剩下一種結果——截肢。

那一刻起,王海洋決定要成為一名血管外科醫生,想辦法解決病人的痛苦。那年,他35歲,恰好是一名外科醫生的黃金年紀,既有外科學基礎,又對醫學有着近乎癡狂的熱情。

王海洋:在血管上“跳舞”的妙手醫生

作出這一選擇,王海洋也有自己的考慮,“血管外科還在發展中,不像其他外科已經成熟,到一個未知領域,有可能作出一些開創性的工作。”

盡管王海洋說,骨子裡的自己不害怕挑戰,但在成為一名成熟血管外科醫生前,路上遇見的困難可不算少。人的血管壁薄,有些隻有一兩毫米,在手術過程中,不僅要吻合得好,而且要幹淨利索,“躺在手術台上,大都是老人家,醫生磨磨蹭蹭,就會增加麻醉風險”。

王海洋經常利用查房機會,對科室年輕醫生進行面對面教學。

今年1月,一位90歲的阿婆腹部隐隐作痛,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誰知到了急診科,老人家血壓降低、全身出冷汗,有瀕死感。原來,她的胸腹主動脈出現了嚴重問題——主動脈瘤合并潰瘍、腹主動脈瘤瀕臨破裂。

可是,要為一名90歲高齡,且有高血壓、冠心病、乳腺癌等疾病的老人拆除兩顆動脈血管“炸彈”談何容易?

王海洋說,如果大切口開胸開腹,手術創傷太大,老人家的身體肯定無法承受,最終,他決定采用微創腔内修複術,幫她封閉胸、腹主動脈夾層,盡可能減小手術對身體的影響。

僅1個小時,危及阿婆生命的兩顆“不定時炸彈”就被順利拆除。

在血管外科,問題總是棘手的。王海洋說,血管外科的病種複雜,老齡化程度高,而且有高血壓等相關疾病,“為每一個患者做手術,都需要如履薄冰。”

02

将者:傾囊相授,幫助年輕人成長

3月30日,血管外科成為首個入駐廣醫一院大坦沙院區的外科,在剛落成的住院大樓,這一支年輕的團隊充滿了對未來的無限想象。

“這是一隻很年輕的隊伍,大家都有幹勁,需要有奉獻精神和社會擔當價值。”王海洋說。

王海洋:在血管上“跳舞”的妙手醫生

王海洋。

從業近30年,王海洋清楚,外科醫生的技術一定要過關。王海洋常跟年輕醫生說,要有坐冷闆凳精神,血管外科醫生成長得慢,要從基本功開始練,不能一味依靠醫療器械,還是要練習手上功夫。

王海洋想起當年的自己,到哪裡都拿着手術止血鉗子,手術線也不離手,沒事就練習打結,有時候還用鑷子剝葡萄皮,“都是這麼練過來的”。

“多為患者想想辦法。”王海洋告訴年輕醫生,病人來醫院是來解決問題,作為一名醫生,要多為他們想辦法,不能馬上就說不行,有的人家裡條件不好,到處求醫已經花了很多錢,外科醫生就得想一想,拿出自己的優勢,盡量為患者省錢,“一個支架就好幾萬塊錢,但做個血管移植,取一塊靜脈放在動脈,能省不少費用。”

談起血管外科的黑科技,王海洋如數家珍。醫院有一間雜交手術室,能為患者采取外科手術和介入相結合的治療方式,又有血管診斷篩查領域的“三大黑科技”,為患者提供精準診療服務。

王海洋:在血管上“跳舞”的妙手醫生

王海洋在介紹科室的“黑科技”。

姚野是血管外科的一名年輕醫生,他印象最深的是王海洋對團隊的付出。王海洋經常利用查房機會,對科室年輕醫生進行面對面教學,将自己多年來積累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人。姚野說,王海洋有個習慣,隻要一到辦公室,絕對把門打開,確定能及時解答醫生護士和患者的咨詢。

強将手下無弱兵。王海洋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帶出了一個業務精湛、素質過硬的科室。這一支團隊不僅擅長血管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而且敢于創新,率先在國内提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無支架化理念”,多項術式填補了國内空白。“二次創業”中,王海洋遇到的最大難題是語言障礙。醫院老年患者多,部分人不太會說國語,是以出門診時,他身邊需要一個翻譯,幫助他更好地與患者溝通,“做一名醫生,就是要對患者真誠”。說完,他轉身離開,趕着出下一個門診。

王海洋:在血管上“跳舞”的妙手醫生

科普時間>>

每天走千步,預防靜脈曲張

據統計,大陸靜脈曲張患者人數已經接近1億,它對人體造成的傷害,不隻是久站後不适,更有可能影響到生命安全。

王海洋介紹,靜脈曲張屬于慢性下肢靜脈功能不全中的一種,人在站立、坐立姿态下,受到重力的影響,血液倒流,下肢血管容易擴張,血液瘀滞,因而造成靜脈曲張。盡管因為行動站立,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發生靜脈曲張,但如果沒有及時幹預而任由病情發展,靜脈曲張的程度将會不斷加重,引發其他疾病。

“下肢靜脈曲張一旦出現血栓、靜脈潰瘍等并發症,就會影響工作和生活,甚至會出現生命危險。”王海洋說,靜脈曲張在50歲以上人群中的發病率高達63.9%,但很多中老年人沒有引起重視,隻覺得下肢的靜脈曲張會使皮膚腫脹,凸起的蚯蚓狀血管影響美觀。

靜脈曲張很常見,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治療?王海洋介紹,靜脈曲張在臨床診斷中分為C0—C6共七級,當下肢靜脈出現腫脹不适或有明顯瘀曲時,特别是平時需要長時間站立工作的教師、廚師、白領、環衛勞工等職業人群,需要及時前往外科就診。如果屬于C0、C1級别的早期靜脈曲張,可以通過改善生活習慣進行積極的保守治療,比如穿彈力襪、控制久坐久站時長,病情較重的,現在也可通過微創手術進行治療。

但如果沒有及時幹預,發展為靜脈栓塞,病情将會較為危急。淺靜脈血栓往往會使下肢疼痛發紅,影響患者生活體驗,若再繼續發展為深靜脈血栓,則有可能在血液流動過程中到達心髒和肺部,引發肺栓塞,容易造成猝死。“許多老年人突然出現腿腫,這就有可能是深靜脈血栓。有的突然就呼吸困難,甚至心跳呼吸驟停,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也是肺栓塞造成的。”王海洋說。

王海洋建議,要預防血管疾病,首先要定期進行身體檢查,如果本身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基礎疾病,其次,在自身的生活習慣上,需要避免暴飲暴食、油膩重鹽、酗煙酗酒的飲食方式,最後還要避免久站久坐,無論是工作繁忙的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要抽空保持适當的鍛煉,每天進行散步快走、遊泳等運動,都能減少血管疾病風險。

王海洋:在血管上“跳舞”的妙手醫生

科室黑科技>>

紅外線熱成像儀

檢測血管健不健康?王海洋介紹,在診斷方面,血管外科采取先進的紅外熱成像技術,通過溫度定性定量分析,對深靜脈血栓開展友善、快捷和無創的檢測。

血管分析檢查儀

血管分析檢查(ABI):早期主要用于檢測下肢外周動脈疾病,踝肱指數≤0.9對診斷下肢外周動脈疾病等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别是95%、99%,被認為是診斷下肢外周動脈疾病最佳無創名額。同時,踝肱指數降低是心腦血管事件對獨立危險因素,也是總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等強預測因子。是以,踝肱指數不僅可以用于診斷下肢外周動脈疾病,還可用于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等危險分層,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

異常結果:低于0.8預示着中度疾病,低于0.5預示着重度疾病。間歇性跛行的患者踝肱指數多在0.35-0.9之間,而靜息痛的患者踝肱指數常低于0.4,一般認為這樣的病人若不積極治療将可能面臨截肢的危險。當踝肱指數大于1.3則提示血管壁鈣化以及血管失去收縮功能,同樣也反映嚴重的周圍血管疾病。

需要檢查的人群:出現間歇性跛行的人群。

血管分析彩超裝置

血管分析彩超可用于血管相關疾病篩查。在臨床上,醫生運用12MHz高頻探頭可以發現血管内小于1毫米的鈣化點,對于頸動脈硬化性閉塞病有較好的診斷價值,還可利用血流探查,判斷血管内部的狹窄程度,看是否有血栓脫落,是否産生了潰瘍,可用于預防腦栓塞的發生。

對于頸動脈體瘤、腹主要脈瘤、血管閉塞性脈管炎、慢性下肢靜脈等疾病,通過運用彩超的高清晰度、局部放大及血流頻譜探查,均可作出較正确的診斷。

【撰文】黃錦輝 韓文青

【實習生】文字

【攝影】張冠軍

【海報】甘展平

【作者】 黃錦輝;張冠軍;甘展平

廣東健康頭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