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餘承東:根本做不到30萬輛

餘承東不僅要改變世界手機的格局,也試圖改變世界汽車的格局。

昨天,知名車評人吳佩對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餘承東進行了一次采訪。餘承東在采訪中表示,華為一定能幫助和他們緊密合作的車廠,做到中國第一、世界第一。

吳佩緊接着提出一個很尖銳的問題,即新車品牌問界AITO的傳遞目标與實際傳遞情況。

餘承東為新車品牌問界AITO定下2022全年銷量達到30萬台的目标。這意味着,平均每月保證售出2.5萬輛車,才能實作這一目标。

如今,開年已近4個月,問界AITO從3月份才開始傳遞,總傳遞量3000多台。除去第一季度,剩下9個月的時間,華為平均每月保證售出3.3萬輛車,才能實作30萬輛的目标。

這當然不可能實作。

餘承東坦言,在“全球汽車缺芯缺片的情況下,根本做不到30萬輛。”緊接着又補充道“第一年做到10-20萬台就已經是奇迹”。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成本壓力首當其沖,疫情前一塊價值10-20元人民币的晶片,在疫情期間炒到2500人民币,而華為一輛汽車就需要9塊晶片,這意味着成本至少增加了125%以上。

面對這樣的事實,餘承東說“甯可少賣一點”。這似乎是華為汽車銷量遠不及預期,一個無可指摘的措辭。但這并不代表全部事實。

先來看餘承東為華為定下的年銷30萬輛的目标,在國内外屬于什麼水準。

據雷峰網了解,去年一年,國内汽車銷售冠軍一汽大衆賣出177.8萬台,第十名廣汽豐田賣出84萬台;全球汽車銷量冠軍豐田汽車賣出1050萬台,第十名寶馬賣出252.2萬台。

30萬的銷量,無論是想做中國第一還是世界第一,都差着十萬八千裡。再退一步講,華為現在與30萬輛的目标之間,都還有着不小的差距。

再以電動車來說,去年全年,睥睨海内外市場的特斯拉在全球售出93.6萬台,拿下全球銷冠。在中國市場也不過售出32萬台,然而這個數字已經比“蔚小理”三家加起來還多4萬台。

華為作為一名初來乍到的新選手,剛一進場,就定下30萬台的銷售目标,餘承東不可避免的被認為又是在吹牛。

對此,餘承東在采訪中還有一段陳述 “我是給大家提一個高的目标,因為剛進入一個領域,可能也不熟悉,也不知道行業的供應情況。

去年,央視财經頻道《經濟半小時》欄目采訪了賽力斯位于重慶的兩江智能工廠。當時,賽力斯的CMO張正源表示,工廠年産能是10萬台。而在今年1月份舉辦的問界M5生産保障誓師大會上,整個工廠一季度的産能目标隻有1萬台。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晶片短缺、疫情影響、産能事實,餘承東的30萬台年銷售目标不知從何而來?

在很多人看來,餘承東一直深耕手機業務,2021年5月才被任命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在造車上就是個門外漢,根本不懂造車。

餘承東的回答很有意思,他說自己是個理工男,學東西很快。

要做第一,因為根本沒人記得住老二

即使承認了問界AITO原定30萬台的銷售目标根本達不到,餘承東也堅信,華為一定能幫助和他們緊密合作的車廠,先做成中國第一,再做成世界第一。

對第一的執念來自于一種共識,因為很少有人記得住第二名,人們大多隻記得第一名。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對于我們來說,中國第一、世界第一的目标,不是第一次從餘承東嘴裡聽到,估計也不會是最後一次。

其實不止華為,造車前先耍嘴皮子這件事,好像成了一種不成文的慣例。

國外有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國内有三家造車新勢力“蔚小理”,就連嘴笨一點的傳統造車勢力也開始恍然大悟,比如長城汽車旗下魏牌的CMO喬心昱,也開始在微網誌吐槽“當新勢力把預算花在營銷上時,我們卻是花在了研發上。”

餘承東耍嘴皮子出名很早。2012年餘承東接手華為消費者業務,祭出了一份華為消費者業務未來五年戰略規劃報告,獲封“餘大嘴”。

這份規劃及其多次面對媒體時的發言,就是一個字“狂”。

“三年超過蘋果,五年超過三星”“銷售目标會一年翻三倍”“華為手機三年之内成為世界領先手機終端産商”……

汽車行業在長達100多年的發展曆史中,形成了異常堅固的供應鍊,在這個封閉的生态中,華為來了,并且說要做到世界第一。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初來乍到卻大放厥詞,有關這對明顯的沖突,餘承東有以下解釋。

首先,汽車行業正處于從機械工業向自動化的變革之中。以往機械工業時代,底盤、發動機、波箱是三個核心要素。如今,底盤愈趨标準化,其它的則由電池、電機、電控、電源管理所取代,智能化成為差異化的核心要素。這種改變對于所有人來說都是全新的,與此同時,華為積累的優勢恰好适配汽車行業的這種變革。

其次,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是華為最擅長的。華為在電機、電控、電源管理上處于領先水準,在光網絡、雷射雷達、數字座艙的領先水準也毋庸置疑,沒有生産的電池,也由甯德時代等國内外領先的企業提供。

再者,餘承東認為,華為在手機行業的成功經驗,可以複制到汽車行業。

一方面,是技術的直接遷移。舉例來說,自動駕駛中的毫米波雷達,就是餘承東建立的華為無線通信部門的早期商用産品。

另一方面,手機和汽車看似屬于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在餘承東看來,二者都屬于消費品品牌這個大類,必然存在共性,比如在體驗、品質和品牌這三個重要要素上,無論是造手機還是造車,都同樣看重。

華為是個講成績的地方

餘承東不是一個謙虛的人,在與吳佩的對談中,他也表現得十分坦誠,說不介意被人叫做“餘大嘴”,因為他吹過的牛“基本上都實作了”。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在他的帶領下,2018年華為手機全年銷量達到2億台,正式超越蘋果,成為全球銷量第二大的廠商。

2020年,華為以21.4%的市占率,超越占有率19.1%的三星,問鼎全球手機銷冠。

還有引發現象級群嘲的七大終端調整預想,除去最後一條因為美國接連而至的封殺而無法實作,其餘六條都已經實作。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去年9月份,在華為智慧辦公新品釋出會上,餘承東宣布,6月2日釋出的HarmonyOS 2(鴻蒙)使用者突破1億。短短4個月的時間,就實作使用者指數級增長,又在華為内部立了大功一件。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縱觀餘承東曾經吹過的那些牛,可以發現他是一個跳躍性思維很強的人,他提出的這些構想乍看之下十分荒謬,然而最終都被時間驗證。

他小時候就養成的性格對此或許有些影響。餘承東小時候愛打架也會打架,個子不高,但卻有股玩命的勁,以至于沒有人敢跟他帶領的小孩子打架。在與吳佩的采訪中,他說自己從打架裡總結出一個規律,“拼搏精神很重要,打得滿臉是血,起來繼續戰鬥,打到他們聞風喪膽。”

近兩年,華為正處于變革之時,餘承東也密集經曆了幾輪人事變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餘承東都擔任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一職,肩負着華為最主要的業務收入來源。

去年4月9日,餘承東被任命華為雲CEO,深挑兩個重擔。據内部消息,任正非此舉意在借餘承東之手,協調華為雲與消費者業務的資源,厘清華為雲的架構。

緊接着,5月18日,華為再次公布了新一輪的人事變動,餘承東卸去華為雲CEO的職位,轉而接受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的職位。

餘承東定下的30萬輛銷售目标,不可能實作了

短短一個多月,完成資源整合,而後事了拂衣去,任正非沒有看錯人。

如今,任正非将餘承東放在華為汽車業務拓荒者的位置上,除了認可其在華為30年工作生涯的種種表現,也是看上了這種不服輸的性格。能這麼肝,并且有能力肝的人畢竟在少數。

但話說回來,造車的目标能否實作,還要以觀後效。

企業是個用成績說話的地方,沒有驕人的業績,就憑一張收不住的大嘴,是沒有用的。

這一點,餘承東心知肚明。

任正非的态度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面子給足,權利給到。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不支援餘承東,就是不支援我。”

類似的措辭,京東的劉強東也用過“誰不服徐雷,就是不服我。”

誠然,華為的汽車業務還不掙錢。“以前沒錢買華為,現在沒錢買華為”這是華為開始自研汽車後,外界對華為的一句調侃。

但餘承東以為,現階段,在客戶和利潤之間,他選擇先舍棄利潤,保證品質和客戶體驗。當客戶滿意度提高了,産品的溢價自然也就上來了。放長線,釣大魚。

餘承東今年53歲,距離退休還有7年時間。汽車業務或許是他最後一次用“餘大嘴”向“餘誠實”的轉變,驚駭衆人的機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