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這4月有什麼值得推薦的國産劇,那非現實題材的《親愛的小孩》莫屬。

該劇在央八台開播當晚,就創下了收視記錄,拿下同時段劇的第一名。
截止到15号晚上,收視率隻增不減,牢牢地坐穩全國收視率榜首的位置。
說起來,這部劇是繼《人世間》後,今年第二部真正意義上大火的現實題材劇。
不過,有人說這部劇之是以有如此大熱度,并不是制作的有多精良,而是赤裸裸的販賣焦慮,才引發全民關注。
到底這部劇有沒有販賣焦慮,不想親自看的朋友,可以通過一下幾點來判斷,有沒有讓你感到排斥。
在《親愛的小孩》沒播出前,原以為它是一部懸疑題材劇,因為該劇制作班底來自于兩年前爆火的國産網劇《隐秘的角落》。
看完後才發現,制作方的野心不小,有意在現實題材中打造第2個《隐秘的角落》。
該劇講述了男女主肖路和方一諾,這對已經離婚的父母,在重組家庭後,為挽救身患白血病的女兒,究竟該做出怎樣的抉擇為展開故事。
但今天隻講最受争議的部分,即一開場男女主在面臨婚姻和育兒的現實問題上,是否算得讓觀衆感到焦慮?
一開場就是生孩子的大場面直戳人心,女主賣力地将肚子裡的孩子和自己徹底分離。
隻見女主素顔朝天,臉上布滿黃褐斑,皮膚泛黃。
本身正處于女性年齡段的大好時期,卻在她臉上看到并不美觀的憔悴模樣。
不同于其他劇一閃而過的生育畫面,這部劇在這一開始就用大量的鏡頭,來展現女性生育的艱難過程。
大肚婆瘋狂地呐喊,暴起的青筋,讓隔着螢幕觀劇的女性感同身受。
緊接着生完孩子後的女主,并沒有第一時間看到老公。
原來對方忙着取胎盤送給婆婆,對方着急做給二兒子吃,補補身體。
胎盤這東西可所謂越新鮮越好,女主老公受婆婆囑托,不敢怠慢,簽字拿了就走。
僅僅是這一個細節,瞬間就讓人感覺到真實。
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沒有劇裡把生孩子描述得那麼簡單。
吃胎盤補身體聽起來是如此荒謬,但它的确是真實存在的。
而在女主生完孩子後,家屬們普遍關心新生兒的到來,進而忽略到母體本身,更是大有所在。
另外,從該劇中還能看到幾處女主被忽略的細節。
女主生完孩子後面臨着失禁,穿着成人尿不濕的尴尬窘境。
本身潔癖的女主,真的是分分鐘對自己都嫌棄,也很擔心丈夫會嫌棄她。
實際上這隻是正常的産後生理現象,女主大可以放寬心。
不過,正在女主努力釋懷時,丈夫卻從口頭上不嫌棄,到在幫忙處理爛攤子,卻一次次露出嫌棄表情、頻繁清洗雙手的舉動。
還有女主出院回到家後,護理期間仍舊沒有得到重點關照,全家人還是圍着孩子轉。
誰都沒有注意到,在家偏僻的角落裡,女主佝偻着身體,努力夠床頭上的水杯。
除了女主被忽視,老人帶娃的情節也和現實生活發生重疊。
男主嶽母幫忙出去帶娃遛彎,中途卻打起了牌,就這樣忽略掉旁邊的孩子。
孩子不小心順着嬰兒車從斜坡上滑下去,摔倒在地。
如果不是及時發現,保不準還會釀下更大的禍。
如此一來,在家人不被了解産後困難的情況下,新手媽媽很容易患上産後抑郁症。
該劇的女主便是如此傾向,還沒有懷孕前的性格,本身就屬于強勢暴躁類型。
懷孕後由于對孩子過分關注,以及家人和個人帶娃模式不同,變得更加着急上火。
每次夫妻因為孩子的問題争吵,婆媳内鬥,總會搞得家裡雞犬不甯。
可以從以上種種發現,這些全都是以前國産生活劇裡很少,對婚姻和生育刻畫的真實細節。
還有一點不得不提,在劇中夫妻分房的橋段也極其現實。
女主在生完孩子後情緒緊張焦慮,将所有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根本沒看到同樣也受忽略的男主。
直到孩子一歲,女主依舊十分抗拒過夫妻生活。
起初男主了解媳婦性格變得越來越差的原因,無非就是婆媳之間的複雜問題,索性也就懶得回家充當調解人。
結果正是因為如此,他和女主的感情趨于生疏,一沒忍住,在醉酒的情況下,和一個女孩發生了關系。
看上去男主出軌,就是兩人婚姻的導火索。
實際上即便男主沒出格,這段婚姻就已來到脆弱不堪的地步,垮掉是遲早的事。
現在,看《親愛的小孩》前幾集的經典橋段,你會産生焦慮嗎?
其實恰恰相反,所有細節描繪的都是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特别适合讓年輕人看看婚姻育兒的本質。
不同于戀愛,結婚育兒充滿了艱辛,需要做好準備,才能有勇氣面對未知的困難。
沒有擔當、扛不起生活的壓力、缺乏對家庭的責任感的人,就不要試圖走入婚姻,否則一定會禍害家庭。
不過,在當下大陸生育率如此低迷的情況下,這部《親愛的小孩》會讓人産生反感焦慮在所難免。
本身我們壓力夠大,生活裡看過太多的婚姻不堪,進而恐婚不願生子。
可實際上,現實生活中也有極少數是做得很好的部分,隻能說多數服從少數,是生活中選擇的必然。
其實,如果把《親愛的小孩》完完整整地追下來,你會發現該劇純屬于起到警示作用。
也就是說主張讓我們,如果找不到心意和負責人一方,确實不如單身生活。
而将就的婚姻裡,女人是最大的受害者。
對此看完這部劇,你有沒有感同身受?是否對恐婚的情緒增加?還是認為幸福的婚姻,在于選人,而非直接逃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