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是什麼劇一開播就讓人驚呼,“秦昊,你還有多少驚喜是我不知道的?”

《隐秘的角落》帶貨減齡20歲的假發片,一句“一起爬山嗎”成為不少觀衆午夜夢回的夢魇,“你看我還有機會嗎”至今仍是朋友之間調侃時有力的“威脅”。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當初眼神陰狠的張東升是他,如今中年油膩男龔彪也是他。

這狀态,别說扒姐了,怕是伊能靜來了也不敢認。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1】

網際網路上還在為内娛普男吵得不可開交,秦昊已經用實力證明演技是最好的整形,真正的好演員才不會讓觀衆“以貌取人”。

再看搭檔,影帝範偉,基本可以放心追的程度。一流的演員,一流的演技。

做配客串的,也是劉琳、任素汐這樣的演技派。一群電影咖來拍電視劇,完全屬于降維打擊。導演辛爽,幕後班底依舊是《隐秘的角落》那幫人。

三年磨一劍,等來了《漫長的季節》。

相比較于隔壁《歡樂頌4》完結了也不敢開分的自知之明,《漫長的季節》更顯得“藝高人膽大”。開播四天開分9.0,随後漲至9.1,日更一集後漲至9.2。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目前,創下今年國産劇的最高分,比《狂飙》還飙。

但《漫長的季節》吸引人的點在于它不是純粹的犯罪片。反而,它有一種細水長流的生活片的感覺,非常之接地氣。

桦林生活的這群人,人物的鮮明特點讓你覺得像極了身邊的某個人,代入感十足。

比如龔彪,當年的大學生還有點知識分子氣質,也終究在碌碌無為的生活中磨平棱角,混成了中年失意油膩男。

光靠外形改造塑造角色隻是表面功夫,真正考驗人的還是演技。中年龔彪舉手投足間就可見市井小民的既視感,“就喜歡消毒水味”是他僅剩不多的驕傲和體面。

可胰島素和雪花啤酒、大肚腩也暴露了他人生的混沌。

故事也是從這個“大冤種”開始的。龔彪姐夫王響,“響亮的響”為人耿直一條筋。當年自視甚高的火車頭司機,如今的計程車司機,保溫杯一拿,技術型選手一出手就知有沒有。龔彪沾沾自喜買新車,以為撿漏占了大便宜。結果姐夫一驗:這車泡過水,發動機大修過,變速箱也有問題。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咱龔子全身嘴最硬,車不行?沒事,咱就是喜歡這車标。

可偏偏,倒黴接踵而至。這車不僅品質不過關,被套牌還撞過人,堪稱蓄意謀殺的撞。你就說氣不氣人,車還沒點上,被扣了。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但公共汽車司機啥人,城市的千裡眼順風耳,龔彪當即搖人。

刑警隊長馬德勝,當年能力擔當的潛力幹警,如今成了沉迷拉丁舞的老年舞團成員。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桦林老年探案三人組就此集齊。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漫長的季節》以三條時間線交替進行。

1997年王陽與沈墨的相遇、1998年碎屍案、2016年套牌車意外。也不禁讓人好奇,18年時間裡三人為何都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8年時間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故事以“計程車被套牌”事件為切口,牽出了一場18年前一起懸而未決的碎屍案。

“那個人回來了。”讓王響驚坐起神色凝重,這那個人究竟是誰?劇情埋下了很多伏筆和疑點。

青年組沈墨、王陽、傅衛軍:王陽是王響的兒子,因為與沈墨的偶然遇見,人生也自此發生了重大改變。

沈墨是可憐人,從小父母雙亡的她寄宿在大爺家裡,一直遭受着大爺的騷擾和控制,而大娘還隻會裝睡冷眼旁觀。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此外則是弟弟傅衛軍,因為耳聾被大媽嫌棄而從小在福利院長大。

軍哥不說話,但氣質又瘋又狠,還有點子蘇。

随着線索不斷更新,叙事不斷完整,觀衆可以追随着劇情去還原整個真相全貌。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2】

《漫長的季節》以三段時空交叉,“碎片化”的叙事思路,講述了王響漫長的人生中的關鍵時間截點的故事。

沒有猛然一吓的懸疑驚悚和冷峻暗黑之氣,反而,生活氣息無處不在。節奏慢了,沖突和沖突少了,一切都不緊不慢地娓娓道來。

文火慢炖的生活懸疑劇,有懸疑也有瑣碎的生活,一如導演辛爽曾解釋過的原因:

“一樁罪案發生在不遠處,叙述者卻微微偏移視角,開始巨細無遺地展示旁人的生活瑣事,明明是一件“很重”的事,卻可以用很生活的東西把它消解掉,我喜歡這樣的東西。”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不隻是懸疑,而是去講述一群人、一個時代的變遷。辛爽的劇自诩為“浪漫現實主義”,《漫長的季節》的故事同樣摒棄了以往懸疑題材慣有尖銳鋒利暗色基調,反而很多暖色調的呈現,

從台詞到情節設定,完全是唠嗑日常的狀态,生活氣息十分濃厚。卻也是以引發了不少“浪費時間”、“資訊量小”、“看得一頭霧水”等負面評價。

扒姐個人看來,節奏問題不大,處處是伏筆和細節,18年前的連接配接很妙,龔彪在警局裡一句“季節性反胃”讓人冷俊不禁。

《漫長的季節》裡幾乎沒有一處是廢戲,每個角色都穩穩立住充滿了故事感,且代入感十足,像極了我們生活中的“他們”,也曾經意氣風發,但又終被生活變故打敗後的執拗。

緊緊抓着腰間的尿袋而喪失尊嚴的前保衛科長邢三。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馬德勝在面對當年的手下如今的局長時,仍舊不忘擺擺譜,卻也終被一句“别妨礙辦案”紮心。

當年窩裡橫的王響,在家對妻兒頤指氣使,在外積極分子老實人。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但恰恰,他們的故事正是那個年代的大多數。每個角色都演技線上,觀感全情投入,絲毫舍不得倍速。

視聽語言方面,辛爽擅長的創意影像充滿了進階感,絲滑之間完成了時代交錯的叙事。不需要僵硬的回憶色調來突出時間線差距,整體流暢性很高不突兀,故事串聯完全不會混亂。

切換的蒙太奇,色調與情緒的反差流暢地完成了時間的跨度。視聽影音依然是熟悉的“辛式”懸疑劇,但叙述手法又與《隐秘的角落》大不相同。

而在幾位老戲骨的加持下,輕喜劇元素自然又默契地融合,劇中令人捧腹的段子,俯拾皆是,但仍然有人因為“節奏過慢”而狂打一星。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誇它一句“懸疑天花闆”,沒人反對吧?

可是,正是這些細碎的情節中,豐富了整個故事的完整性和人物群像圖,讓懸疑之外還有煙火氣。

真正應該反思的,是别讓刺激和反轉堆疊的短視訊侵蝕了我們思考的能力,不妨慢一點,去感受那個時代的一片變遷,那群人的迷茫與無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