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廣汽資本袁鋒:聚焦汽車“新四化”,做出行領域最專業的CVC!

近年來,廣汽集團持續打造全産業鍊“生态圈”,并取得了不俗成績。廣汽集團2021年年報顯示,營業總收入756.76億元,淨利潤73.35億元,實作雙增長。同時,集團圍繞智能網聯與新能源,在多個科技領域實作新突破。

而作為集團資本營運和股權投融資平台,以及“新四化”轉型的排頭兵——廣汽資本近兩年在一級市場頻頻出手,成為新能源智能出行領域非常活躍的CVC代表。這些年來,廣汽資本主投哪些賽道?怎樣實作産業的全方位賦能?面對車企紛紛下場做投資布局的行業現狀又有哪些獨特的打法?帶着這些問題,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專訪了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以期深度複盤廣汽資本的發展軌迹。

專訪廣汽資本袁鋒:聚焦汽車“新四化”,做出行領域最專業的CVC!

廣汽資本總經理 袁鋒

袁鋒表示,廣汽資本聚焦汽車“新四化”方向,通過投資形成四個核心賽道的生态圈,除了前瞻性布局出行領域的前沿技術,更注重投後的産業賦能。他認為,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一定會誕生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而廣汽資本希望做其背後的長期陪跑者。

聚焦汽車“新四化” 不斷延展投資朋友圈

證券時報記者:廣汽資本目前整體營運的情況如何?有何獨特的自身定位?

袁鋒:廣汽資本是順應廣汽集團A+H股上市成立的全資企業,而在2019年集團改革成立金融事業本部後,也同步給出了新的定位:将廣汽資本打造成整個廣汽集團的資本營運平台和股權投融資平台,以“投資賦能出行”為發展理念,聚焦汽車的“新四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發展方向進行投資布局和投後賦能,幫助廣汽集團做“新四化”轉型和提升其在“新四化”上的核心競争力。

截至目前,廣汽資本管理的資金規模達50億,累計投資了56個項目,其中18個已認證上市或者并購的方式實作退出,還有22家企業在輔導和上市的計劃過程中。整體來看,廣汽資本被投企業和廣汽集團對接的訂單規模超過100個億,近3年新設基金的IRR達到86%。

具體而言,廣汽資本的投資定位,首先要做領先産業技術的前哨站,這意味着不僅要關注當下的産業發展,還要往前看,憑借資本和産業鍊的積累,尋找、甄别、投資出行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戰略級項目;其次,做産業和資本的紐帶,以自有資金或者社會資本來培育汽車以及出行領域的優質項目,布局未來汽車産業生态圈;第三,做賦能的平台,在投資完成之後,通過産融協同機制對接産業和投資項目,進行全方位賦能。

證券時報記者:從具體的投資賽道來看,廣汽資本主要聚焦哪些領域?如何圍繞汽車“新四化”進行深入拓展?

袁鋒:在投資方向上,我們圍繞兩條主線去進行:第一,是通過投資去支援新能源汽車供應鍊的發展,用什麼我們投什麼;第二,是在整個汽車行業遇到轉型變革的時候,我們要通過投資來布局在技術上面的短闆,缺什麼我們投什麼。目前,公司在“新四化”上的投資超過了 85%。

圍繞“新四化”的目标,我們也建立了廣汽資本自己的投資生态圈,集中于新能源、晶片、車聯網,自動駕駛這四個大賽道。具體而言,首先圍繞着電池産業建立生态圈,通過與欣旺達、中航锂電、甯德時代等公司的合作,把電池産業鍊進行全面梳理,對電池的上下遊進行延展,在電池上遊的核心産業環節,包括銅、锂、負極材料等都做了布局,同時也把未來的前瞻技術,包括固态和燃料電池進行相應投資,為下一步廣汽自主電池研發做好了鋪墊。

第二個生态圈是以晶片為主。缺芯是汽車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而廣汽資本在兩年前就開始布局晶片投資,也是唯一一個投資了兩家晶圓代工廠的車企,以粵芯半導體為例,它是廣東省目前唯一進入量産的12英寸晶片生産平台,本土自主的創新企業。由于粵芯半導體從事的晶片代工屬于産業鍊最上遊,我們可以共同去做未來車晶片的規劃,和這些晶圓代工廠産生良好的互動後,一起尋找國産替代的晶片機會,孵化和培育中國可能從消費類、工業類轉向汽車晶片的企業。

第三個生态圈是圍繞車聯網,彌補了整個廣汽集團軟體研發不足的短闆。在汽車智能網聯領域,廣汽資本通過投資成功覆寫了智能座艙、車聯網技術、感覺雲、安全MCU等車聯網關鍵環節,典型代表有和科大訊飛一起孵化的星河智聯、生産人工智能晶片為主的行業獨角獸企業地平線,以及誠信科技、上海芯钛等公司。

第四個生态圈是自動駕駛(輔助駕駛),圍繞自動駕駛技術,廣汽資本已進入自動駕駛晶片、自動駕駛中間件、自動駕駛技術、雷射雷達晶片等多個核心資源領域,比如禾多科技等企業,全面助力廣汽集團科技化轉型。

圍繞這四個賽道,廣汽資本不斷延伸投資的“朋友圈”,把重要的合作夥伴通過資本紐帶做了深入綁定,給廣東省和廣州市的相關産業也做了很多貢獻,如引入禾多科技将廣州作為南方總部,幫助中航锂電提升行業地位等。

帶着訂單去投資 強化産業協同賦能

證券時報記者:廣汽資本在具體投資實踐中采用什麼樣的政策?早期和後期的項目打法有哪些不同?

袁鋒:我們一年接觸200-300個項目,從裡面優中選優,和需求産業去比對,最終投的項目隻有十幾個,是以整個機構是在不斷地做減法。我們的投資政策不會以項目的階段去區分,而是根據項目在産業鍊中不同的發展階段來決定,有投資金額比較大的發展成熟階段的項目,也有偏早期技術性探索的嘗試項目。

以電池的投資為例,這個産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比較成熟,類似甯德時代這樣的标杆企業引領作用明顯,體量比較大但是很多并不是早期的項目,很少看到電池企業的投資額是幾百萬或者一兩千萬。以中航锂電為例,廣汽資本投資金額有7個億。第二類比較早期的項目是與晶片、自動駕駛相關的企業。比如我們投資的禾多科技就聚焦國内自動駕駛量産解決方案領域,在ADAS算法、自動駕駛技術還是量産能力上都處于國内領先水準,通過雙方團隊的不斷碰撞,加速了技術和産品疊代,也完善了廣汽集團的智能駕駛布局,雙方合作成果将在多款車型上量産落地。

我們判斷,未來在中國新能源智能網聯等領域一定會誕生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廣汽集團、廣汽資本用好資本的紐帶,把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一起綁定,扶持和幫助這些在智能網聯領域的供應商或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能夠走向更高的、走向世界的舞台。

證券時報記者:結合已經投資的案例,廣汽資本如何從産業資源方面對其賦能?

袁鋒:中航锂電是比較典型的産業賦能代表案例,廣汽資本首先向中航锂電提供了資金支援,通過對接集團不同業務需求,為中航锂電帶來了強大的訂單支援,真正的用産能産品去支援賦能;第二,在融資的時候推薦合适的投資機構,共同盡調一起聯合投資,最終幫助其做大做強;第三,在擴大建廠時,幫助其對接廣州本地的銀行給予貸款支援、幫助企業融資和優化成本。與此同時,中航锂電也圍繞廣汽的産品需求在其原有技術和産品的基礎上進行了特别的技術開發與支援,真正實作産融結合“1+1>2”的效果。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釋出的資料,按照 2021 年裝機量計算,中創新航(前身中航锂電)在中國第三方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第二,在全球動力電池企業中排名第七;按照 2022 年 1 月的裝機量計算,中創新航已躍居全球動力電池企業第六。

看好晶片和電池未來方向

證券時報記者:近年來傳統車企紛紛成立私募股權基金,加大在一級市場的投資布局,廣汽資本有哪些差異化打法?如何看待和“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的競合關系?

袁鋒:廣汽資本最大的差異化優勢有兩點,第一,非常緊密地圍繞新能源發展的産業去做産業資本,可以衡量的一個名額是,一年内所投的企業跟産業所産生的訂單,廣汽資本是所有汽車集團當中最高的;第二,我們和其他汽車廠商的産業資本不是競争關系,而更多是合作,因為每家都有各自的發展路徑。以近期投資的欣旺達為例,就是國内幾家車企一起去扶持的電池企業,造車新勢力的“蔚小理”、廣汽上汽都有參與投資,在我們共同的扶持下,這類型的企業才可能真正在電池領域跑出來。

目前新能源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隻有甯德時代做了行業标杆,真正成為了有國際影響力的企業,其他世界級的車企供應商還是日本、歐美等國占據主導地位。随着市場競争的加劇,我們認為一批非常有競争力的企業會逐漸崛起。而中國這些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發展,必定伴随着中國在新能源智能網聯領域的核心零部件企業的崛起,這些有核心競争力的供應商,絕對不是某一家車企就能扶持起來的,需要所有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等聯合,共同從資金、投資、産能、研發層面有組織支援才有機會能跑出來,中國特别有機會能夠借新能源這一波實作彎道超車。

證券時報記者:廣汽資本如何看待投資方向的“專注”與“多元”?未來還會加強哪些領域的布局?

袁鋒:作為一個汽車産業資本的國企,廣汽資本的競争優勢就是專注,在汽車出行這個大的賽道裡面,針對性地選擇了投資的領域且把控投資節奏,由于我們自己本身的知識儲備和朋友圈在不斷地變化,比如智能網聯領域的投資布局完之後,開始關注電池的上遊、并在看晶片領域的項目。專注并不代表隻關注一個領域,而是随着科技的變化和汽車行業日新月異的發展,來更新我們的投資方向,但萬變不離其宗一定是和出行相關的。

未來重點關注的投資方向圍繞兩個方面:首先是晶片。資料顯示中國晶片的國産化率隻有3%,而晶片緊缺尤其給汽車行業帶來了很多挑戰,以後随着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晶片的作用和地位将在汽車産業得到顯著提升,如何與中國的晶片企業一起成長,讓其成為具有全球競争力的車載晶片企業,是一個非常長期的路。

據我觀察,汽車晶片自身也有幾個大趨勢:第一,随着智能化的增加,大算力的晶片将得到廣泛應用;第二,随着電動化的增加,無論是電源晶片還是分離器件,都會得到顯著提升;第三,随着網聯化的增加,通訊子產品将得到大量應用。是以我們看到晶片還不單單隻是現在的供應鍊安全、自主可控、國産替代,還有中國的晶片産業機會是由于供應鍊安全帶來了大量晶片企業進入車企的便利性和優勢,給引領帶來機會。

第二個是電池,中國制造了全世界80%的電池,但上遊的鎳钴錳酸锂資源自給率隻有20%多,在上遊的電池材料市場當中,最關鍵的技術稀缺、産能稀缺或者資源稀缺的這些企業是需要持續挖掘的。此外,我們也在持續關注以後的汽車電池會往哪個方向發展,目前做了燃料電池和固态電池的布局,之後持續會在固态電池不同的技術路線方向去做布局,比如硫化物技術方向等。

未來廣汽資本希望成為引領整個新能源産業發展的專業投資機構,并且持續創新和突破,真正的做到投資賦能出行。

編輯:嶽亞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