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保險》| 李鴻敏、陳雪:共同富裕,保險需要扮演好“四個角色”

作者:中國保險雜志

保險作為社會的穩壓器、緩沖器,在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需要扮演好四個角色,即做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踐行者、雙碳金融的建設者、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者和慈善公益事業的參與者。

《中國保險》| 李鴻敏、陳雪:共同富裕,保險需要扮演好“四個角色”

作者| 李鴻敏 陳雪「河北經貿大學教授」

文章|《中國保險》2022年第4期

《中國保險》| 李鴻敏、陳雪:共同富裕,保險需要扮演好“四個角色”
《中國保險》| 李鴻敏、陳雪:共同富裕,保險需要扮演好“四個角色”

共同富裕的内涵

黨的十九大提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2021年8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财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強調:在高品質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

何為共同富裕?曾燦、張秀生(2018)認為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共同富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物質層面,還包括精神層面,且随着時代發展在不斷豐富和擴充之中。蔣南平(1994)認為,共同富裕是社會成員在物質和精神上整體進步的一種社會現象,實作共同富裕其重要特征就是實作物質與公德心的協調發展。邱海平認為,共同富裕要包括三個層次的含義:一是滿足所有人的生活基本保障和勞動力的簡單再生産;二是在滿足一的前提下,社會各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不是很大;三是徹底消滅人與人之間的任何貧富差距。

2021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上發表了文章《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衆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習近平總書記的文章從大局觀角度诠釋了新時代共同富裕的内涵範疇,即新時代共同富裕以物質财富為基礎,但又超出物質層面,包括精神層面的富裕,是從個人全局性出發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面臨的挑戰

實作共同富裕成為大陸社會發展的下一個重要戰略目标。目前,共同富裕程序還面臨着以下挑戰。

1.新常态下經濟發展存在諸多挑戰

實作共同富裕的前提是解放生産力。2014年,大陸第一次做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态”的重大形勢判斷。“新常态”下,供給側要素配置扭曲,需求側疲軟,供需結構性錯位,各行各業的創新不足使得經濟發展出現結構性減速,即生産力被一定程度的束縛,經濟發展後勁不足。當經濟高速增長時,社會發展中的很多沖突和問題作為次要沖突被暫時性的掩蓋,一旦經濟出現減速,社會中的沖突就會成為主要沖突浮現出來,集體爆發。當下,我們應高度重視經濟減速對共同富裕程序帶來的挑戰。是以,如何解決經濟由高速發展過渡到高品質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是亟待需要解決的。

2.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刻不容緩

近年來,粗放式的城鄉發展給生态環境造成的破壞也越來越嚴重。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是行不通的。2000-2020年的這20年間,大陸城鎮化率由36.22%增長至63.89%,城鎮人口由4.5億人增至9.0億人。快速城鎮化發展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奠定了空間基礎和規模基礎,大陸實作了“鄉村中國”到“城市中國”的巨大轉變。但是,粗放的發展模式也給大陸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壞,主要表現為:一是資源總量消耗過大。以土地資源消耗為例,2000-2020年,房地産開發企業房屋建築面積由6.5億平方米增長至92.6億平方米,房屋開發面積增長了1300%。二是能源體量消耗過快。煤炭消費量由1990年的10億噸到2020年的40億噸,石油消費量由1990年的1.1億噸到2020年的6.4億噸,電力消費量由1990年的6230億千瓦時到2020年的74866億千瓦時。三是高碳高排放。2019年,中國碳排放總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7.2%,位居全球第一。

城鄉污染防治面臨着時間緊迫、任務繁重、難度巨大的三大威脅,是一場大範圍的整治運動,同時也是硬任務。

3.部分農村存在返貧風險

随着城鎮化程序的加深,以城市發展為重心的改革使得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流入,以至于三農的發展水準落後于整個社會的發展水準。農村人口面臨的返貧風險主要有兩類:一是農村人口普遍的低收入,導緻家庭資本規模較小,抵禦風險能力偏弱,出現因病返貧、因災返貧、因學返貧、因老返貧與因懶返貧事故的可能性偏大,返貧風險過大;二是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導緻經濟發展水準較為低下。具體來說,農業生産方式和技術水準遠不及國外發展水準,農忙時節的生産力主要是人力和半機械,全機械化的農業生産力普及程度不夠,覆寫面狹窄。新興電商、網際網路金融等技術在農村發展不成熟,使得大多數農村農産品的銷售還沿用傳統銷售方式,導緻農村不能夠更加高效、連續地發展農業生産。如何解決好三農問題,尤其是做好防止農村人口返貧是共同富裕面臨的新挑戰。

4.合理配置設定“蛋糕”的難度加大

改革開放以來,“先富帶動後富”使得一部分人的财産迅速積累,随之而來的是貧富差距的加深。貧富差距過大提高了實作共同富裕的難度,影響人民整體幸福感和獲得感。貧富差距過大決定了分好“蛋糕”注定是個艱巨而複雜的任務。大陸一直緻力于改善共同富裕實作的環境,但依然難以扭轉到低于國際0.4的警戒線。國家副主席王岐山表示:“我們隻能在做大蛋糕的過程中尋求更好地切分蛋糕的辦法,決不能停下來、就切蛋糕的辦法進行無休止的争執。發展的不平衡要靠發展來解決。”

當下,大陸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現狀也為配置設定蛋糕增加難度。發展水準的不平衡,是指空間上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地域上的各行業存在失衡現象,制約了整個社會發展水準的提升;發展水準的不充分,主要是指大陸實作共同富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道阻且長。

保險業的作用

保險業的發展事關民生,正确審視保險在社會生活、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有利于保險業在共同富裕中充分發揮作用。

1.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作用明顯

随着新時代的推進,大陸經濟已由高速增長的粗放型模式向高品質發展這一更加科學合理的模式過渡。金融作為大陸經濟發展的主要隊伍,是推動大陸經濟轉型、國家穩健發展的重要力量。保險業作為金融業的重要支柱之一,助力經濟發展不但是積極履行國家戰略任務,還是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的重要手段之一。

保險資金規模大、靈活性強的特點有助于保險資金更好、更高效地服務實體經濟的發展。至2019年年底,大陸保險資金運用額多達17.96萬億元;保險資金通過股票、基金等方式為實體經濟的發展融資15.55萬億元。此外,在支援國家重點工程項目上,截至2019年年底,保險資金參與“一帶一路”的投資金額高達1.12萬億元;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投資高達5000多億元;支援政府棚戶區改造投資高達1850億元,支援京津冀協同發展2400多億元,支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近470億元,涉及綠色産業債權投資計劃規模超過8000億元。

2.保障民生,維持社會穩定

2020年,脫貧攻堅使得大陸上億人口完成了脫貧。但是,防止農村返貧,防止剛脫貧人口返貧,防範返貧風險的任務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更為重要。調查人員經過對多個貧困村的調查發現,脫貧人口面臨的最重要的返貧風險主要表現為脫貧人口勞動能力的不足,後續返貧風險大;脫貧人口精神上貧困更是易返貧人口返貧的根源所在。

保險的普惠性、慈善性、包容性對維持社會的穩定具有天然的契合性。“一人為衆,衆人為一”的保險,本質上能夠一定程度上改善收入配置設定不均衡的問題,降低低收入人群因病返貧、因災返貧、因學返貧、因老返貧與因懶返貧的風險和縮小貧富差距。保障民生是保險的社會責任,也是保險業發展的前提,是以,持續做好保險服務鄉村振興、完善慈善公益事業、增強保險市場的活力和韌性、建立健全的普惠保險體系是保險業助力共同富裕的當務之急。

保險業在共同富裕中的四個角色

1.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踐行者

為助力經濟的高品質發展,保險業應從原來的勞動密集型的老路轉向更高品質的科技創新的新路上去。科技賦能保險,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着手發力。

首先,依托科技。可以借助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技術的支援,将保險科技運用于傳統的保險公司、保險中介、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的展業過程中,有利于科技更好地滿足保險客戶的需要。此外,保險公司可利用大資料技術,全面把握、分析現有客戶的保障需求、消費需求,開發更加适合客戶當下需要、更加智能化的保險産品。

其次,創新主體。保險行業需要創新的主體包括保險公司、網際網路保險公司、保險中介等。不同的保險主體既有各自擅長的領域,也有需要互相借鑒的領域,不同的保險主體可以攜手共同推動保險科技賦能經濟高品質發展。保險公司可以利用保險資金投資一些新興有活力的創新型金融企業來間接地實作保險創新,如中國人保成立的人保金融,通過提供網際網路金融平台,開展跨界經營和産業鍊整合來提高保險業對保險金融資源的覆寫能力。此外,由中國人壽出資組建的國金所,通過提供金融科技平台,為有資金需求的融資方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的數字化金融服務,滿足實體企業的融資需求,進而更好地打開保險助力實體經濟的局面。

2.雙碳金融的建設者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作碳中和。為有效推進保險體系通過綠色金融改革助力“雙碳”目标的實作,保險業可以從保險資金投資綠色金融項目的角度進行幫扶。

保險業應加強保險資金綠色投資,建構綠色保險投資體制。綠色投資項目具備建設周期長、投資規模大、收益适中的特點,同時保險資金也具備投資期限長、來源穩定、資金規模大的特點,這就為保險資金投資支援傳統能源企業的綠色轉型更新提供了很高的契合度。保險資金應踐行“創新、綠色”的發展理念,可通過助力環保、水務、治污、節能、新能源等領域,為國家經濟向綠色化轉型提供融資支援。例如,人保資産于2020年4月成功注冊業内首單“碳中和綠色債資産管理産品”。該産品目前已開始投資運作,主要投向“碳中和”主題相關的綠色債券。

3.鄉村振興戰略的推動者

解決好三農問題是我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保險業應從防止返貧角度來實作鄉村振興。保險扶防貧應立足于“源頭式防貧”。保險防貧,通過開發保險産品提供保障範圍更寬廣、保障能力更強大的服務,實作更精準的防貧保障,為易返貧人員提供更加貼合的保險保障服務。拿河北省舉例,截至2021年6月末,“防貧保”項目累計覆寫省内11個地市94個縣域,為近2000萬人提供了防貧保險保障,目前已向2萬餘名因病、因災、因學緻貧救助對象支付防貧保險金。

保險公司在進行防貧産品設計時,應結合當地的實際來設計防貧産品。通過大資料以及保險公司以往的經驗,量化地區返貧風險,合理制定保險條款與保險合同救助标準,準确界定保險責任範圍、賠付條件,将防貧保又快又穩地落實下來,實作地區的精準防貧。同時,保險公司從内部加強保險從業人員的相關專業教育訓練,提升保險行業乃至人員的社會責任感。為更快、更好地助力保險防貧工程提供更加健全、貼心的實際服務。

4.慈善公益事業的參與者

保險公司可通過提供“保險+公益”服務來履行其社會責任。由于保險本身就具有扶危濟困、扶弱濟貧的社會責任。對公益慈善源源不斷地投入是保險業的内在本質。2007成立的國壽慈善基金會主要通過參與助學、扶貧、急難救助、環境保護等來實作保險“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社會職能。此外,中國人保成立的“中國人保公益慈善基金會”,開展了多個公益項目,受助對象主要是各學習階段的學生。陽光保險成立的北京市陽光保險愛心基金會,業務範圍囊括了赈災救難、扶困濟貧、助殘助孤等。

保險業應正視“新常态”下行業面臨的挑戰,跟進潮流,抓住機遇,擴大“公益+保險”的規模,最大程度地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投身公益事業,提高公益活動的社會滲透率,增強“社會穩定器”功效。

綜上,把握新發展階段,保險業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積極主動在共同富裕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承擔起“保障”的責任和義務。這是新時代下保險業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

《中國保險》| 李鴻敏、陳雪:共同富裕,保險需要扮演好“四個角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