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到晚年,以下幾種“門”,不要頻繁進出

01

人老了,退休了,閑來無事,串個門,拉拉家常,日子就過得愉快一些。

畢竟,做人不能一直是“悶葫蘆”,也不能一直是夫妻對坐,大眼瞪小眼。總要找一個地方,傾訴内心的煩悶,說一說家長裡短。

可是,串門要注意頻率,要找對時機,否則就變成了“互相打擾”。久而久之,就是自尋煩惱。

按照年齡的變化和家庭發展的規律,人到晚年,以下幾種“門”,不要頻繁進出。

人到晚年,以下幾種“門”,不要頻繁進出

02

第一,親家的家門,不要頻繁進出,避免牽涉到兒女的婚姻。

親不親,一家人。既然兒女有了婚姻,那麼雙方的父母,順理成章就變成了家人。這是理論上的說法,現實卻告訴我們,親家是兩個不同的家庭,具有很多的“原生态”的特點。例如:一個窮小子和一個富家女結婚,經濟上不對等。

事實上,兩親家聊了什麼,都會傳到兒女的耳朵裡;親家之間的沖突,會讓兒女很為難。

換位思考一番:兒女把雙方的父母當成最親的人,遇到沖突的時候,到底要幫助誰。

情感沖突,類似于一個尴尬的問題:母親和媳婦同時落水,到底先救誰?如果救了母親,媳婦回家之後,會認為自己不受重視;如果救了媳婦,就是不孝順母親。

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大家都相安無事,沒有沖突,沒有衍生出一些情感上的難題,不給兒女添麻煩。

“距離産生美”,逢年過節時,互相問候,就很可貴了;天天去串門,言多是禍。

03

第二,兒女的家門,不要頻繁進出,少理會他們的家務事。

人老了,常常去兒女家住十天半個月,看起來很美。但是兒女正處于中年時期,生活壓力很大。老人如果不能幫忙,還天天要伺候,兒女就會嫌棄。

一大家子人都住在一起,很熱鬧,同時也會牽涉到兩代人、或者三代人之間的關系。人與人之間,相處久了,就會三觀不合。

父母去兒女家,就是——門好進,事難辦。

很多兒女,會把家裡的鑰匙給父母,進門很友善。但是兒女的家事,父母是沒有辦法處理妥當的;兒女家的飯菜,父母也不會很滿意。

兒女成家了,就是另外一家人,老人需要把握這一點。

人到晚年,以下幾種“門”,不要頻繁進出

04

第三,賭局的店門,不要頻繁進出,輸錢事小,鬧心事大。

如果一個老人,要百分百拒絕打麻将,恐怕是做不到的。畢竟,老人需要有娛樂消遣的地方。一直在閑聊,就會乏味,一邊打麻将一邊聊天,才能有滋有味。

可是老人要節制自己,打麻将要有分寸,盡量不要涉及到錢财,不要久坐,不要争執不休。

涉及到賭錢的門,你就最好少去。哪怕你在一旁湊熱鬧,也可能會被“賭局吸引”,進而莫名其妙就加入了,還輸了錢。

輸了幾塊錢,是小事,但是是以導緻夫妻吵鬧,或者你和外人争吵,就會很鬧心。如果你的收入不高,還輸了錢,生活品質就會下降,那就更加鬧心了。

05

第四,上司的家門,不要頻繁進出,尊重“人走茶涼”的規律。

俗話說:“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

年輕時,為升職加薪,不得不去上司家做客,還會送一些小禮物。畢竟,上司對你有好印象,就會提升你。

當你老了,再去上司家,顯然是不妥當的。因為你不需要求人辦事了,你也不用管事了。

一些已經退休的上司,他們都是普通人,你卻使勁吹捧他,擡舉他,反而顯得“見外”了。你需要從行動上,展現自己從職場“抽身而退”了。

和上司很要好的老人,可以請上司在酒店吃頓飯,表示感謝。去家裡串門,還是要慎重一點。

人到晚年,以下幾種“門”,不要頻繁進出

06

第五,醫院的大門,不要頻繁進出,要保護好健康的身體。

說起醫院,老人們都不想去。可是,很多老人,卻喜歡去做理療,又想從醫院裡得到一些實惠。

去醫院裡,檢查一下身體,咨詢醫生,這樣的事情,無可厚非。是以,偶爾去醫院,說明一個人很在乎健康;隻是那些頻繁去醫院的人,才是真正的病人。

人老了,堅持鍛煉身體,合理運動和膳食,醫院的門,自然會和你保持距離。

另外,一些打着“醫生”旗号的商人、僞專家,要主動拒絕交往,他們想到的醫療套路,多半是騙人的。他們的門店,你不要頻繁進出,避免上當受騙,坑害身體。

07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心态若改變,态度跟着改變;态度改變,習慣跟着改變;習慣改變,性格跟着改變;性格改變,人生就跟着改變。”

人老了,要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對生活的态度,進而提升生活的品質。

就串門這件事來說,要注重四個字:“按需配置設定”。具體來說,就是——親戚朋友有困難,你就去幫忙;兒女需要你去“管一管”,你就去住一段時間,帶孫子、看家、做家務活等;在身體不舒服的時候,要去醫院看看,拿點藥。

人這一生,能夠頻繁進出的門,是對自己有意義的門:小時候,進校門,學習知識;長大後,去職場的門,好好工作;人老了,進自己的家門,和老伴攜手共度餘生;打開車門,開車去旅行,追求詩和遠方。

餘生不長,讓每一扇門都變得有意義,有溫度,若非如此,那就閉門獨處。

關好門,家裡歡聲笑語;打開門,外面春風徐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