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似水,至善,純淨通透,潤物無聲。
師者如風,至柔,春風化雨,誨人不倦。
隔離點來了兩個老師
“一開始我們以為志願者都是去幫忙送物資或者上門幫人家做核酸,沒想到會來到隔離點。”
積極報名參與疫情處置志願服務工作的毛愛平和楊汝雪,被從業人員通知服務點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時,二人腦瓜子一愣。

她們在隔離點從業人員的帶領下,經過全身消毒後走進了馬關一集中隔離點工作區,看着從業人員們都在有序忙碌着,她倆覺得在這裡服務“也行吧”。可當從業人員告訴她們二人的“戰場”是清潔區後的那一排排房屋時,她們覺得身上的擔子好似千斤之重。
毛愛平和楊汝雪是馬關縣大栗樹鄉倮灑國小和夾寒箐鎮通寺國小的教師,看到身邊的朋友、同僚在疫情發生後化身志願者投入到疫情處置工作中去,她們也積極報名,希望能為馬關抗疫工作獻一份力。接到通知後,二人便匆匆收拾行囊趕赴抗疫一線,和普通的志願服務工作不同,她們的工作是到隔離點當老師,進隔離區給孩子們上課。
我們成為了“大白”
毛愛平和楊汝雪在進隔離區上課的前一天,根據隔離區防控要求和孩子們的生活規律,排出了一份課表,并準備了許多繪畫本和貼紙,盡管做好了充分準備,但她們仍舊輾轉反側,憂心忡忡。“剛進來的時候有點不知所措,不知道該做什麼。進去的前一天晚上還是有點睡不着,在想要怎麼和孩子們互動,要怎麼樣才能夠調動他們的興趣。”毛愛平說。
4月12日一早,毛愛平和楊汝雪在醫護人員的帶領下走進清潔區,換上防護服,看着鏡子裡的“大白”,她們激動得雙眼放光。“平時我們經常看見‘大白’在街上幫人家做核酸,對他們充滿了敬畏心,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夠成為‘大白’。真正穿上這套衣服的時候,才感覺到肩上的任務艱巨。”楊汝雪激動地說。
一手拖音響,一手拿話筒,閉上眼,深呼吸,微笑。
“同學們,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大白’老師,從今天開始,我們會陪着你們,給你們上課,陪你們玩遊戲,你們說好不好呀?”
“好~”
聽到同學們的熱情回應,毛愛平和楊汝雪終于放下壓在心中的大石,順利進入狀态,帶着孩子們早讀、做運動、講故事和猜謎語,陣陣歡聲笑語打破了隔離區往日的安靜,“隔離校園”在這裡初步成形。
“他們都很積極,很配合,感覺老師來了,他們都挺開心的。”
“不是我們在鼓勵他們,而是他們鼓勵了我們。”
兩個“大白”老師高興地說道。
我們都要堅強
毛愛平和楊汝雪二人都是二十出頭的小姑娘,面對生活中的新挑戰,她們有着一往無前的沖勁和幹勁。為了和孩子們有更多的互動,緩解隔離期間的緊張情緒,她們會通過多種方式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孩子們從口中叫出的每一聲“老師”,都是對她們的認同和信任。毛愛平說,“來到這裡感覺教師的身份又轉換了,不僅是一名老師,更是他們的父母,我們會通過語言和互動課堂,引導他們積極克服困難。通過運動和唱歌,帶他們做一些遊戲來緩解他們的壓力。”
“點歌時間到了,小朋友們想聽什麼呀?”
“楊老師,我想聽《酒醉的蝴蝶》。”
“網絡神曲《酒醉的蝴蝶》?”
“嘻嘻……對呀!”
在這個“校園”裡,毛愛平和楊汝雪所到之處,都充斥着可可愛愛的童言童語,他們個個古靈精怪,想法天馬行空,惹得二人啼笑皆非,卻又在看到孩子們上交的“作業”時,被一句句真誠的話語感動得熱淚盈眶。
“我很想爸爸媽媽,但是我要堅強。”
“謝謝‘大白’,我給你們畫了個愛心哦~”
“不要亂扔垃圾,要說‘謝謝’!”
……
毛愛平說:“孩子們把所有人的付出都看在了眼裡,小小的他們什麼都知道。”
“這種感覺無法用語言來表達,說不出來,在這樣的特殊環境下,他們還那麼堅強。看到孩子們都在堅持,我們為什麼不能堅持呢?來到這裡,我們就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努力給孩子們帶來快樂。”楊汝雪如是說。
4月12日,是毛愛平和楊汝雪來到隔離點工作的第一天。這一天,她們從忐忑到無措,從适應到欣喜,從滿足到感動。
在充斥着歡笑和淚水的這一天,她們給隔離點的孩子帶去了身臨校園般的溫暖,孩子們也給她們送上了一份禮物。這份禮物被防護服緊緊包裹住,當她們卸下一身“盔甲”,看着鏡子裡那張被口罩勒出紅痕的臉龐時才恍然大悟,這份禮物叫做“成長”。
“他們經曆了一個不一樣的階段,會變得更堅強,而我們也在這裡得到了成長,更明白了作為一名教師的意義。”楊汝雪感慨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