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車雲菌在上海的一位朋友購入了家庭第一台車用于日常通勤。這台車既不是燃油車,也不目前大熱的純電車,而是去年還比較冷門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當我問及原因時,朋友回複我說在上海購買新能源汽車免費發放綠牌的政策到2023年底就結束了,但針對插電式車的政策有傳言說會提前終止。為了消除不确定性,他選擇提前購入。
朋友是一位在滬打拼不到5年的外鄉人,上海針對新能源車的免費牌照政策讓他提前實作了擁有人生第一台車的願望。有了這台車後,他免去了每天上下班擠地鐵的煩惱,還多了周末開車去自駕遊的快樂。更重要的是,這台插混車還滿足了他每年幾次超1000公裡回家之旅的剛需。“純電車的續航焦慮和充電焦慮,讓我不敢将它開上漫漫回家路。”他告訴我。
朋友選擇的是一輛純電續航為120公裡的插電車,他告訴我平時通勤可以全程采用純電驅動,隻有跑長途才會開啟混動模式,就算電耗盡了,這台車的虧電油耗也比純油車低很多。而且,這台插混車也隻比同級油車貴2~3萬。綜合算下來,插混車其實比油車更經濟實用。
朋友還告訴我,他周圍有很多同僚和同學都選擇了插混車作為人生第一台車,他選擇插混車也是受了這些人的影響。事實上,插混車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剛需一族的首選。
上險數顯示,包括增程電動車在内,插混車在新能源汽車中的占比已經從1年前的15%提升至最新的24%,今年2月的銷量增長了416%,是純電車234%的增長幅度的近乎2倍。
從去年開始,很多自主品牌開始紛紛推出長純電續航的混動車型,比亞迪的DM-i家族,吉利的雷神Hi·X車型,魏牌的智能DHT-PHEV家族,以及最新加入的長安iDD插混車型。
這些新推出的插混車型颠覆了人們以往對該類型車“有電一條龍,沒電一條蟲”的固有印象,因為它們在繼承了混動車慣有的節油優勢外,普遍将純電續航做到了100公裡以上。這給了消費者選擇它們的理由,插混車的市場頓時變得熱鬧起來。

“我一直認為混動車至少在最近幾年應該和純電車并駕齊驅。”長安汽車副總裁楊大勇最近在采訪中這樣告訴車雲。他還表示未來幾年混動車會和純電車一起平分天下。
長安UNI-K iDD插混車前不久剛宣布了官方指導價,該車起售價17.69~19.29萬元,純電續航為130公裡。UNI-K iDD是長安汽車高端序列UNI家族正式跨入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标志,也被認為是長安汽車吹響了進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号角。
作為根正苗紅的國有企業,長安汽車承擔着更多的社會責任和義務,是以它們行事比較謹慎,對風險意識的判斷比别人更多。但是楊大勇堅定地說這次長安汽車想明白了,也準備好了。“應該說從今天開始,長安汽車正式吹響了在新能源領域發展的号角。”楊大勇說。
那麼,長安汽車真的準備好了嗎,楊大勇所說的“長安汽車吹響了進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号角”該如何了解?
混動車應該和純電車并駕齊驅
事實上,長安汽車是國内最早開始新能源汽車研發的車企之一,早在2001年便成立了新能源研究院,在一年之後就開發出了第一輛混合動力樣車,甚至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還有20輛長安混動車被選為示範運作指定用車。
在技術積累方面,長安汽車目前在新能源領域掌握400餘項核心技術,比如有深度內建“電機、減速器、電機控制器”等功能的“七合一”電驅系統,還有可OTA的“七合一”智能整車域控制器等等。“到今天為止,除了電芯領域外,長安汽車已掌握了新能源系統裡面所有的核心技術。”楊大勇說。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突飛猛進的這幾年,長安汽車的表現并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般搶眼。
在市場全面爆發的2021年,長安汽車的新能源車銷量超過10萬輛,雖然已是不錯的成績,但大部分銷量集中在低端小車奔奔E-Star上。顯然不符合長安汽車想依靠新能源汽車提升品牌形象的初衷。
對此,楊大勇解釋說:“整體來講,我們對風險意識的判斷比較多一點,如果沒有想通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我們不會貿然進去。”
長安汽車原本預計新能源汽車的拐點在2025年到來,但随着2021年新能源車市場滲透率來到15%,長安汽車決定對新能源車市場發起攻勢。“我們認為我們想明白了,也準備好了。”楊大勇說。
雖然長安汽車此前對新能源車市場發展的預測略顯保守,但是對此的戰略部署和資金準備,以及人才儲備等方面早已提前開始布局,目前已布局完成多條腿走路的發展路徑。
在高端化方面,長安汽車去年推出了阿維塔品牌,并亮相了首款高端智能電動車阿維塔11。該車綜合續航超過700公裡,并擁有小于4秒的零百加速能力,以及200kW高壓超級快充和400Tops算力的先進技術。阿維塔品牌将是長安汽車樹立高端品牌形象的先鋒官。
在大衆化市場,已經獨立的長安新能源是長安汽車電動化轉型的主力軍。今年1月,長安新能源B輪融資共募得資金近50億元,超計劃融資近20億元,投資方中首次出現了社會資本。這說明資本對長安新能源的産品和技術抱有極好的預期。
即将釋出的長安新能源C385基于純電平台打造,該車将會改變人們此前對長安電動汽車的印象。楊大勇透露,C385的市場回報良好,預售僅4天訂單就突破了50000輛。
而在應對更廣泛的燃油車電動化轉型方面,長安汽車采取了類似于吉利和長城的做法,先将部分燃油車轉化為混動車型。前不久上市的UNI-K iDD的目标群體是更廣泛的油車使用者。“PHEV轉化的是油車,并不會轉化太多的電車。”楊大勇說。
“長安汽車的燃油車占比多,我們正在向純電方向轉型,是以長安新能源在以EV來拉動發展的同時,長安汽車也在通過PHEV的方式向前發展。”這是楊大勇所說的“長安汽車吹響了進攻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号角”的内部邏輯。
到2025年,長安汽車的新能源車銷量目标105萬輛,占比達到35%;2030年新能源車銷量目标270萬輛,占比達到60%。這其中的部分銷量将由插混車來完成。
“我一直認為混動車至少在最近幾年應該和EV并駕齊驅。”楊大勇認為UNI-K iDD在市場上将充分展現出競争力。
朝着新能源領域全面發力的元年
楊大勇說,目前中國的大部分家庭都隻有一台車。隻有一台車的家庭選擇純電車,楊大勇認為在當下基礎設施還不太完善的條件下需要勇氣。
是以,他認為想要靠純電車完全打開中端市場是需要時間的。“純電車一定是未來方向,但現在來看,可能還需要有一個過渡期。”楊大勇表示需要有一個創新的産品來解決過渡期的問題。
是以,楊大勇說在未來10年,PHEV和REEV混合動力乘用車仍然是市場上的重要參與者。
UNI-K iDD就是重要參與者之一。
楊大勇表示,UNI-K iDD的核心價值展現在“全域”二字,即全速域、全場域、全溫域、全時域。
其中,“全速域”是指是無論低速起步,還是高速超車,UNI-K iDD都有不錯的表現。盡管它是一台重達2噸的中大型SUV,但百公裡加速時間僅需8.1s,最高車速更是可以突破200km/h。
“全場域”則主要展現為3個特征。首先是全場景下的長續航和低能耗——NEDC工況純電續航130km,可以保證EV模式就能滿足使用者日常通勤需求;滿油滿電綜合續航裡程可達1100km,可滿足長途出行;即使在日常匮電狀态下,UNI-K iDD匮電油耗(NEDC)僅5L/100km,較同級别燃油車節油達40%。
其次,在低電量、連續長上坡等場景下,UNI-K iDD的動力也不會出現明顯衰減。
此外,UNI-K iDD全系标配6.6kW交流快充和直流快充,并支援220V家用充電功能,同時配備3.3kW對外放電槍,讓UNI-K iDD随時随地化身為“移動發電站”,能滿足使用者在出行途中照明、烹饪、反向充電等多樣化生活需求。
全溫域方面,得益于出色的電池組管理政策,UNI-K iDD在零下35℃至55℃的環境溫度區間,都可以確定車輛性能的穩定。
“全時域”是指,可以實作24小時全天候電池安全監控。
可以說,UNI-K iDD的上市,正式掀開了UNI序列進軍新能源車市場的序幕。“2022年下半年UNI-V iDD将會與大家見面。”楊大勇表示今年是長安汽車向着新能源領域全面發力的元年,也是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投放全新産品的大年。“我們将會釋出不少于5款的新能源産品,包含BEV、PHEV、REEV和FCV等全技術路線,非常值得期待。”楊大勇說。
改變面對客戶的形象
長安汽車轉型的終極目标是成為一家真正的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而實作該目标的舉措不僅展現在産品端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還要改變面對客戶的形象。
對此,長安汽車正式提出了“從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的轉型舉措,将“經營客戶”作為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關鍵戰略支點。作為向“經營客戶”轉變的展現,長安汽車宣布推出“UNI Service”體驗式服務,作為新服務的新體驗。
“UNI Service”,是通過線上和線下無縫連接配接的全新服務業态,目标是為長安汽車2000萬使用者帶來有溫度、個性化、超預期的極緻服務體驗。
線上上體驗方面,UNI Service整合車機端、用戶端、顧問端、廠端,打通全鍊路、全服務場景,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一方面,UNI Service實作對使用者服務的快速響應,通過APP即可完成預約停車、預約洗車美容、預約快修快保等預約服務,極大縮短等待時間。另一方面,UNI Service還基于智慧雲診技術,上線車窗、天窗、車燈未關等6項用車異常提醒和7項用車故障提醒服務,将被動服務更新為智慧主動式服務。
線上下體驗方面,UNI Service新增品牌體驗空間、工坊、自造空間三種全新服務業态。品牌體驗空間位于城市核心生活商圈,可為使用者和粉絲提供多元化周邊服務。例如在店内給孩子舉辦一場與衆人分享快樂的生日Party,或是逛街之餘喝一杯UNI 咖啡稍作休息,成為客戶逛街休閑的“根據地”。差別于其他體驗店,UNI Service還依托品牌體驗空間布局工坊,為車主提供便捷高效的用車服務。讓使用者在逛街同時,就能進行洗車、美容以及基本養護服務,極大降低時間成本。自造空間則定位為車輛改裝中心,使用者可直接與改裝大咖溝通,甚至腦洞大開親自為愛車勾畫藍圖,由工程師将創意變為現實。
而在場景打造方面,UNI Service提供智慧主動、高效便捷、公開透明、共創共享的高體驗服務場景。智慧主動,即基于智慧雲診技術,将推出各項主動服務,做到服務無大小、提醒無遺漏,用車無煩惱。高效便捷,即以客戶為C位,打通APP、車機、顧問、廠家四個端口提供管家式服務。公開透明,即将各項業務和支付線上化,實作選車買車、賣車估值、改裝直選、維保項目和内容自選等流程線上化、透明化,確定消費無憂。共創共享,即堅持與客戶共同成長,互相成就,始終将客戶視為品牌合夥人,一起拓展生态圈,提供不止于車的貼心服務。
長安汽車還表示,到2022年,“UNI Service”智慧服務的标簽會在長安汽車的服務内容中更加凸顯。屆時,一系列全新服務内容将陸續上線,智慧雲服、智能維保、安全守護、旅途關懷等智能服務,為客戶帶來更高效的便捷體驗。
“未來科技感的認知以及品牌帶給客戶可玩性和定制的感受,UNI品牌未來是走的這個方向。”楊大勇說。
車雲小結:
狼性文化一直是長安汽車所倡導的企業文化,也是它有别于其他國有企業的顯著标志。這是因為長安汽車總是将自己看作是一個創業者,隻有如此才能抓住每一次重大的曆史變革機遇。
1984年,長安汽車開啟了第一次創新創業,這讓它抓住了中國汽車的初次改革浪潮,得以順利進入整車制造業。
21世紀初,當面對轎車也能進入普通家庭的中國汽車曆史性轉折點時,長安汽車啟動了第二次創新創業,這次的目标是進軍乘用車領域。得益于第一次的創業經驗,長安汽車成功在乘用車領域站穩腳跟,并一度成為中國汽車品牌的領頭羊。
而在面對以智能、網聯、新能源、無人駕駛等為特征的技術革命席卷汽車行業時,長安汽車果斷啟動了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并将成為一家真正的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的目标為己任。
這是一個劇變的時代,技術更疊、消費需求的變化速度,遠比想象的快與複雜,新的格局正在形成。
狼性長安總是能以最快的速度适應變化,它用過去30多年的創業經曆證明了一個道理——唯有改革才有出路,唯有奮鬥才能成功。這是狼性文化的曆史定義。
“我們必須付出更為艱巨、更為堅韌的努力,将變革的勇氣彙聚成主動性、進取性、創新性的狼性特征,彙聚成嗅覺敏銳、目标堅定、主動擔當、團結協作、極緻效率的自我成長,順應人們對美好出行的向往,從客戶的需求和體驗出發,提供高品質的出行生活。”
這是長安汽車對狼性文化的釋義。
狼性長安,此刻不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