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親下場,阿裡玩抱團,華為打輔助,科技巨頭跨界造車的三種姿勢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蓬勃發展引得許多“大廠”青眼相加,科技巨頭們紛紛開始踏足造車行業,這股跨界造車的旋風,從2021一直刮到了2022,至今仍未停下。

不過,雖然同為跨界,但各個科技巨頭的入場姿勢卻大有不同。

小米:親自下場,走“最艱難的路”

2021年汽車圈最具熱度的話題恐怕就是小米官宣造車了。去年3月30日,小米官方宣布進軍電動汽車市場,創始人雷軍在春季釋出會上喊出了“為小米汽車而戰”的口号;5個月後,小米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功,落戶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注冊資金100億元。

小米親下場,阿裡玩抱團,華為打輔助,科技巨頭跨界造車的三種姿勢

圖檔來源網絡

一年時間過去,通過一些公開的資訊,我們已經可以大略勾畫出小米造車的輪廓。

與新勢力車企在發展初期選擇代工不同,小米從一開始就走上了自建工廠之路,随着總部落戶北京經開區,小米的工廠也選址于此。據報道,小米将分兩期建設年産量30萬輛的整車工廠,兩期的預計産能均為15萬輛,其中一期計劃在2023年6月竣工,而在雷軍的造車計劃表中,小米的首款車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産,時間可以說是非常緊張。

小米親下場,阿裡玩抱團,華為打輔助,科技巨頭跨界造車的三種姿勢

圖檔來源網絡

産品方面,此前,雷軍曾表示小米的首款電動汽車售價區間為15-30萬元,這也是新能源汽車厮殺最慘烈的細分市場。目前,小米汽車業務研發團隊規模已超過1000人,主要聚焦于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解決方案。盡管投資了不少電動汽車硬軟體供應商,但對于堪稱電動汽車“靈魂”的自動駕駛與智能座艙,小米肯定不會假手于人。不過,面對衆多實力強大、經驗豐富的對手,小米汽車能否殺出重圍猶未可知。

阿裡巴巴:聯手上汽,沖擊高端市場

與小米相比,阿裡的腳步就顯得謹慎許多,2020年11月,上汽集團官網宣布了同浦東新區、阿裡巴巴三方合資的純電汽車項目——智己汽車,這标志着網際網路巨頭阿裡巴巴正式跨界造車。

小米親下場,阿裡玩抱團,華為打輔助,科技巨頭跨界造車的三種姿勢

圖檔來源網絡

與小米的全棧自研不同,阿裡選擇了借助傳統汽車企業的優勢完成自己的造車計劃,在智己汽車研發過程中,核心的“三電技術”、智能駕艙系統均來自上汽集團,阿裡則提供車聯網系統和新零售方面的助力。

今年3月底,智己品牌的首款車型智己L7 Pro正式上市,售價40.88萬起,目标直指高端電動汽車市場。關于這款車,我們之前也做過介紹,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選了解。

小米親下場,阿裡玩抱團,華為打輔助,科技巨頭跨界造車的三種姿勢

圖檔來源網絡

對于阿裡來說,智己L7或許隻是入局新能源汽車的第一步,随着自動駕駛技術重要性的不斷提高,阿裡在軟體和平台方面的優勢将會逐漸顯現,未來不排除阿裡會效仿小米,走上一條整車制造商之路。

華為:不造車,幫造車

在過去的兩年中,華為在各種場合不斷強調着自己不造車,隻想幫車企造車的立場。但随着問界M5的釋出,華為是否造車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

小米親下場,阿裡玩抱團,華為打輔助,科技巨頭跨界造車的三種姿勢

圖檔來源網絡

作為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深度參與了問界M5從研發到上市的各個環節,HUAWEI DriveONE純電驅增程平台、HarmonyOS智能座艙、再加上華為自研的智能駕駛作業系統,凡是能提供的硬軟體,華為一個也沒放過。

定位豪華SUV的問界M5主打智能化、智慧化的出行體驗,這顯然是華為的優勢,但與華為合作造車的小康股份隻能算二三線車企,這種強弱結合下的産物,消費者是否買賬可能要打個問号。

小米親下場,阿裡玩抱團,華為打輔助,科技巨頭跨界造車的三種姿勢

圖檔來源網絡

目前,華為和車企有軟體供應、硬軟體供應和Huawei Inside三種合作模式,後兩種均需要華為參與到整車制造過程中,這對大型車企來說十分困難,正如上汽董事長陳虹所說:“與華為的這種合作使華為成了靈魂,而上汽成了軀體。對于這樣的結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因為要把‘靈魂’握在自己手中。”

目前,華為依然走在向其他車企“注入靈魂”的路上,但如果問界M5的市場回報未達預期,真正擁有華為外表和靈魂的新能源汽車或許就為時不遠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