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句“配置高”絕不足以概括林肯Z對于“34C”們的沖擊力。
25.28萬的起步價足夠具有誠意,同時保留了林肯家族對動力一視同仁的傳統:全系統一采用2.0T+8AT,讓在BBA展廳裡常見的看客糾結于高低功率動力版本車型的情況消失不見。
這足以形成對比優勢,但當編輯探店時見到實車時,發現林肯Z的觀賞性也是讓人産生好感的重要因素,“繞車數周,反複觀看”,對編輯這個閱車不少的從業者來說實屬少見,我們端起相機進行了360°無死角拍攝。
由傳統豪華融入數字設計,林肯Z同步時代與傳統BBA及其他選手做出了區隔,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它在細節方面的孜孜以求,以及不能不提的配置優勢。
外觀設計比“34C”更具風格
林肯Z的設計可以說是賞心悅目,車身設計元素的多樣性更符合各年齡階層的審美,比如全系分為i酷和i享兩個系列,前者注重運動,後者偏向豪華。
展廳的核心位置就是這台林肯i酷版本車型,它身上并不乏我們熟悉的林肯元素,比如目測即十分碩大的身材,和實際資料也超越了同級對手的三圍,尤其是寬體設計、點陣中網及耀目的林肯LOGO,都向老粉絲表明這是一台道地的林肯車型。
但是前後貫穿式燈帶,溜背設計和鴨尾擾流闆才是值得關注的年輕化“拐點”,包括隐藏式門把手,而它們并未颠覆我們對林肯的一貫印象,這就是設計師的火候了。你隻感到在穩重氣場中迎面刮來的運動和科技風,這大概就是林肯Z誰都能撩動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i酷版車型還在前臉和尾部做了相應的變化和運動包圍,特别是尾部頗有性能車的色彩,運動套件和上翹的擾流闆頗為活躍,但想想林肯Z的零百加速快至6.8秒,這麼做也很有必要。
相對而言,3系主打運動風,A4L訴諸科技感,C級的豪華無可挑剔,但基本上偏于一派,林肯Z在有意無意間接近了新勢力造車風格的邊界,這或許是讓它在造型觀感上脫穎而出的原因之一。
是以它不僅是Z時代年輕人的專屬,在另一家林肯展廳探訪時,一位剛收到航海家的成熟車主拉着銷售小夥子也能對着林肯Z聊上半天,話裡話外覺得自己當初應該再考慮考慮。
空間和豪華感直接拉滿
12.3+27英寸貫穿全景屏讓你在進入車内時一目了然。
從視覺沖擊上而言,“霸台”比霸屏更霸道,如果你是一位搖擺于BBA等豪華品牌和新勢力作品之間的朋友,相信林肯Z會讓你從中解脫。
從傳統印象上,C級是豪華中型車内飾設計的标杆,但這一次林肯Z表達了自己的态度。在主打貫穿大屏之餘,林肯并沒放棄傳統機械元素。
諸如空調、風量、音量控制全部采用了金屬按鍵,在數字風勁吹的當下保留了傳統廠商的态度,并且連後排空調也采用了這種設計,與按鍵式換擋形成了呼應,如果說奔馳C級的内飾屬于大開大合的豪華,那麼林肯Z則呈現出無與倫比的精緻。
你甚至可以在後者身上發現類似雷克薩斯家族高端車型注重細節的态度,但相對于ES,林肯Z盡量避免用塑膠來表達豪華,而是用金屬和皮質,這台i酷車型還額外加裝了紅色翻毛皮質座椅和中控覆寫,整體上,編輯認為它與C級處在同一水準,但紅色内飾的活力略勝,而相比于3系、A4L相對簡約的内飾設計,差異還是蠻大的。
此外說到細節,同樣展現在大屏功能方面,大屏除了可以扮演氛圍制造者,用不同主題與氛圍燈一起來調節氣氛,主要是主副駕在控制27英寸大屏時,權限是一樣的,當副駕不坐人時,主駕可以通過橫向滑動讓功能區“橫移”到靠近自己的位置。
這一點就是橫貫大屏的厲害之處,它很有彈性,能公用也能私用,相對于目前BBA或更多同級對手僅服務于主駕駛的設計而言——林肯Z座艙的功能更有包容性,包括在其他地方尋寶時,我還發現了後排也設定有化妝鏡和燈光,座椅頭枕是獨立的,副駕手套箱是雙層的……
豐富到無可挑剔。
另外,林肯Z更是比肩中大型豪華轎車,“三圍”達到4982/1865/1485mm,軸距2930mm,領先同級,自然帶來寬裕的内部空間。
入門就是高配,全系高功是優勢
最後聊聊配置。
厚道的起步價是林肯Z的一大優勢,但引發的連鎖反應是高配車型的購買理由也極其充足。編輯個人給大家的建議是i酷系列29.98萬的尊雅版,再加5000選裝紅色翻毛内飾,基本完美。
因為該版本的配置已經能與“34C”們的頂配車型相比:比如全速段自适應巡航、并線輔助、偏離預警、車道保持、主動刹車這一套駕駛輔助功能是無需選裝的(其他三位都需要money),而林肯Z的駕駛輔助系統中也有車路協同系統。
除此以外像360全景和倒車車側預警也大方的配備了,包括少見的座椅通風,多層隔音玻璃,以及128色氛圍燈,在同級競争對手的配置單上很少能見到這些,它們一般屬于高端MPV車型。
當然娛樂系統方面也少不了13揚聲器的銳威音響。
從配置上而言,林肯Z是超越同級的存在。但這又是一款零百加速6.8秒的“暴脾氣”産品,全系标配2.0T高通率發動機,在動力和操控方面都能給予車主們驚喜。
畢竟“比較優勢”已經顯然易見,而編輯本次隻做了初步了解,也許你隻需要稍微轉變一下慣性思維,就能找到一部真正适合自己的豪華轎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