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近兩年,在疫情和供應量等多重危機下,依舊存在一種攀升,這個攀升就是使用者接納程度越來越高的新能源汽車。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近日,根據乘聯會統計,2022年3月份,相較于2021年,汽車市場整體同比下跌10.5%,并且在1-3月,同比下跌也有4.5%,證明因為諸多緣故,2022年的第一季度,汽車市場表現不如2021年;在資料最下方可以看到,3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4.5萬輛,同比增長137.6%,1-3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107萬輛,同比增長146.6%;根據資料證明,在汽車整體市場下頹之勢中,新能源卻逆勢增長。

新能源為何持續走高?

4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新能源汽車戰略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根據資料顯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加快,增長速度持續攀升,在目前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19.3%,新能源市場持續走高。

新能源市場表現愈來愈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政策和産品。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随着生态環境發展,“碳中和”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目标,全球多地已經明确公布“禁燃令”,讓汽車市場在政策下不得不開啟轉型;而在政策的驅使下,車企必須要服務于政策,是以,越來越多車企開始轉型,也讓新能源市場變得愈發豐富。

除了企業,在使用者方面也受到影響,很多地方政策也促進新能源發展,比如國内的一線城市,已經在購車名額上,更傾向于扶持新能源車型,在上海、深圳等地,燃油車需要搖号等複雜的等待過程,但購買符合标準的新能源車型,就可以享受購車名額,是以,也促進了新能源車型的迅速發展。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産品層面,随着時間的推進和技術的更疊,新能源汽車行業在良性競争的背景下,越來越多品牌也對新能源領域更為關注,甚至很多品牌專注于新能源市場出行,緻使,在5年前,如果買一台新能源産品,市場上能夠選擇的産品屈指可數,甚至很多産品都是為了政策補貼下的“半成品”;時至今日,更多産品已經非常成熟可靠,無論是駕駛還是成熟度方面,都能夠完全滿足使用者的更多需求。

在雙重因素的影響下,新能源市場自然就會變得更好,也就有更多使用者開始接受和購買新能源産品。

衆多品牌向新能源發力

4月3日晚,比亞迪官方釋出通告,稱在3月份起,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産,未來,比亞迪在汽車闆塊專注于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從此,比亞迪品牌将成為更純粹的新能源品牌。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比亞迪品牌開創了傳統品牌的先河,也是全球首個停止燃油車生産的傳統汽車品牌,比亞迪之是以能夠有如此決心,和比亞迪目前在新能源領域所取得的成績是密不可分,關于比亞迪為何會有停止燃油車生産的舉措,筆者在此前也做過單獨的内容進行解讀,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選後文連結,跳轉了解詳情。(汽場文章連結)

目前在新能源市場,有兩種規格,一種是我們看到的傳統老牌企業在電動化的轉型,一種是我們常看到的造車新勢力,兩種規格有完全不同的政策和路線。

傳統品牌,更多的是在保證燃油車市場穩定和收支平衡的情況下,開始轉型,做一些技術研發和投入,然後開啟新能源産品的研發和推出,更有很多傳統品牌的新能源産品,就是在此前的燃油車型内部,進行能源轉變,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油改電”,這種産品,目前在市場上,均沒有很好的表現。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另一種就是造車新勢力,各家品牌在網際網路上的聲音非常迅猛,每個月的1号,都能迅速曬出自己的傳遞成績,可謂是在市場聲浪方面,新勢力從來沒輸過;雖然造車新勢力的産品也被更多消費者所認可和接受,但相較于很多市場主導者,依舊有些“雷聲大,雨點小”,很多品牌的銷量也都無法保證穩定,但在産品和決心方面,新勢力的确有很多地方值得傳統品牌學習。

以目前市場上,新勢力聲浪最大的三家品牌,分别是蔚來、理想、小鵬,這三家品牌在電動化時代,自出生以來就是更純粹的新能源品牌,是以,品牌的目的性很強,也沒有後顧之憂,在産品調研和研發階段,也都更能貼近消費者,是以産品才能夠征服更多使用者。

傳統品牌為何不徹底?

2022年,我們看到了很多傳統品牌推出新能源車型,也看到了很多傳統品牌成立單獨的新能源品牌,為了迎合當下市場,更為了轉型決心,但在傳統品牌車型上,似乎總覺得缺點什麼?

以我們熟知的大衆、本田、豐田等品牌為例,目前在國内新能源市場上,均沒有太好的成績表現,大衆在推出ID系列以後,的确在新能源市場上有了一定的增長,但從ID系列産品上來看,依舊還有很多固化思維,轉型不夠徹底。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以車機系統為例,自大衆開啟數字化以後,在高爾夫8上采用了觸摸式方向盤,然後開發了全新系統UI邏輯後,ID系列也采用了觸摸式方向盤和目前大衆經典的車機UI系統,而在這套系統中,很多使用者都表示,本土化能力做的非常欠缺,很多我們熟知的功能和體驗均沒有太好的表現,尤其是在擁有豐厚的網際網路基因的新勢力面前,這方面更是做的不值一提,是以大衆ID系列的車可能是好産品,但總覺得有一些欠缺。

本田和豐田在新能源領域更沒有“聲音”,此前兩個品牌的上司人還因為未來的方向究竟是“氫燃料”還是“純電動”開啟互相嘲諷,在全面轉型階段,目前來看,兩個品牌均沒有太大的決心,即便是推出純電産品,也沒有看到屬于這個時代的産品能力。

為何傳統品牌的新能源産品不夠“新”?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前文提到,造車新勢力在創造新産品時,品牌成立時,就是為了所謂的“新産品”而生,品牌内部的技術和研發都圍繞着新能源發力,是以,在造車時,新勢力沒有傳統車企的“偶像包袱”,用一句俗話來講就是“撒開膀子猛勁幹”,即使沒幹好,大不了重頭再來。

而傳統車企,尤其是目前行業内的知名企業,在燃油車時代 ,已經擁有非常良好的根基和市場表現,在轉型的過程中,很有可能一個舉動就牽一發而動全身,傳統品牌在這種“前後沖突”的局面下,每走一步都更為小心,是以在“新領域”就顯得不徹底,才導緻目前的局面。

寫在最後

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品牌,因為全球的政策和規劃,“碳中和”已成為未來絕對的趨勢,是以,未來的戰場,就是新能源市場,而在當下的時間節點,通過越來越多品牌湧入新勢力大軍當中,就可以判斷未來新能源市場的“血腥”程度。

電動化時代,傳統品牌陷入頹勢,“大象”該如何轉身?

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說過“狹路相逢勇者勝”,在未來的新能源市場,消費者的消費觀也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很多使用者也絕非因為品牌的LOGO心甘情願的掏腰包,是以,想要未來市場有良好的表現,産品本身是最大的基礎保障,服務體系和生态也是未來抗争的武器,想要未來的戰場更有話語權,就更要卸下“偶像包袱”,真正的投入到未來當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