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大手機廠商齊聚“折疊”賽道,誰能笑到最後?

随着vivo的加入,國内折疊屏手機賽道上硝煙彌漫,大戰一觸即發。

四大手機廠商齊聚“折疊”賽道,誰能笑到最後?

4月11日晚間,vivo釋出首款折疊屏手機vivo X Fold,售價8999元起。該機搭載高通骁龍8旗艦晶片,聚合了新一代的螢幕鉸鍊技術,還是首款配備雙螢幕指紋的折疊屏手機。

折疊屏:必須為之的選擇

從基本配置上看,vivo X Fold采用6.53英寸、21:9長寬比的外屏,以及8英寸、4:3.55長寬比的内屏;内、外屏都支援120Hz高重新整理率,且均采用抗壓、耐用的UTG玻璃,配備3D超聲幕指紋識别功能。鉸鍊方面,vivo X Fold支援60-120度懸停,六重航天級用材,萊茵折疊認證的30萬次彎折測試。手機還搭載4600mAh電池,首批支援50W無線閃充。

“在過去四年裡,我們的使用者一直在催我們上折疊屏手機,提醒我們不要起個大早,趕個晚集,說實話我們也很焦慮。”vivo X産品副總裁黃韬坦言,團隊在過去四年裡推敲過幾十版方案,不斷自我否定,艱難地在已知的方案中找到更接近“完美”的選項。

四大手機廠商齊聚“折疊”賽道,誰能笑到最後?

為什麼一定要做折疊手機?Canalys分析師Toby Zhu的一席話道出了背後的原因:“折疊屏産品極具差異化的外形是刺激智能手機銷售的關鍵因素。”TMT獨立分析師付亮進一步表示,折疊屏是高端機型的代表。“别人有你不能沒有,甚至有沒有折疊屏手機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廠商是否是主流手機廠商的标配,尤其是在手機廠商集體沖擊高端市場的當下。”

資料顯示,近年來大陸手機出貨量、銷量同步下滑。據中國信通院統計,今年2月大陸手機出貨量僅1486.4萬部,同比下滑31.7%;另據CINNO Research統計,2月中國手機銷量約2348萬部,同比下滑了20.5%,環比下滑24.0%,同比環比雙雙收縮。

也就是說,提振疲軟的手機消費市場、開拓更多高端使用者,是國産手機廠商發力折疊屏手機的核心原因。有專家分析,通過打造形态複雜、功能豐富的折疊屏手機,國産廠商希望在消費者心目中留下自身“技術實力強大”的印象,樹立品牌的高端形象。

目前,除蘋果之外,國内Top5手機品牌(小米、榮耀、OPPO、vivo)均已推出折疊屏手機産品。全球市場上,三星也早已在此領域布局。在市場競争力方面,小米主打影像性能和價格優勢、OPPO強調自研鉸鍊技術的先進性、榮耀主推耐摔和軟體作業系統,vivo的主要賣點則在于采用了更成熟的折疊技術和後續的售後服務。

盡管各廠商對折疊屏手機滿懷熱情,但據IDC統計,2021年折疊屏手機占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僅約0.5%的份額,占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市場約為0.4%的市場佔有率。這也意味着,折疊屏手機仍是一個“小衆”市場,距離成為“主力機”還有相當長一段距離。

不過,近日據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平台透露:蘋果正在測試一款9英寸OLED折疊屏,該産品預計于2025年左右推出。其他廠商同樣在籌劃下一代折疊屏産品。

這也意味着,折疊屏市場,将成為各手機廠商下一個必争之地。

關于實用性、良率等,仍有不少問題

雖然折疊屏手機正在加速進入公衆視野,且近年來随着産業鍊的成熟,成本有所下降,折疊屏手機不再是價格高達1-2萬元的遙不可及的存在,而是用七八千就能買到的産品。然而,圍繞實用性、産品良率等,折疊屏手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以鉸鍊為例,其設計需要考慮折疊屏相關的連接配接、走線、散熱等上百個精密元件。生産工藝群組裝難度大,價值量高,涉及MIM(金屬注射成型)、液态金屬等多種工藝。這類工藝不僅需要廠商投入大量的資金,同時也面臨成熟度方面的問題。然而,為赢得“首發”市場,不少手機廠商此前選擇将産品匆忙打磨上市,後續或将面臨諸多品質問題。

此外,缺乏使用場景也是折疊屏手機的痛點之一。有機構表示,不少商務人士将折疊屏手機作為“面子”産品,但實際到手後更多地将其作為平闆使用,廠商圍繞手機“折疊”的特性打造的相應功能并未受到重視。

四大手機廠商齊聚“折疊”賽道,誰能笑到最後?

對此,vivo等廠商已經開始探索“折疊”手機軟、硬體層面的更多可玩性,比如vivo X Fold采用60-120度的可懸停鉸鍊設計,相當于在閉合與展開兩種形态之間,增設更多形态帶來的更多可能性。具體來看,手機加入了琥珀掃描、分角色錄音、L型懸停視訊通話等軟體,也與微信達成深度合作,首批支援了通訊工具的平闆模式登入。

不過,群智咨詢預計,2022年全球可折疊智能手機出貨規模約達1440萬部;Counterpoint Research給出的預計資料則達到1830萬台。榮耀CEO趙明更直接預測,折疊屏手機必然會成為一個新的增長領域,今後有望取代普通手機成為主流用機,手機廠商應該為此投資。

一個“折疊”的未來,即将大幕拉開。

【記者】許隽

【作者】 許隽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