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設計 郁斐
對于習慣了每日出門跑步的跑友來說,居家隔離無疑是一段令人“腳癢”的日子。
除了在家進行适量鍛煉保持身體狀态之外,怎樣在足不出戶的時候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态,同樣是值得關注的話題。
近日,《跑者世界》網站就提供了6條來自專家的專業建議,幫助居家健身人群進行心理自我疏導。
隔離封閉的日子總會過去,特殊時期,或許換個角度,就能得到不一樣的感受和心态。

認識困難,直面困難
對于習慣了社會性生活的普羅大衆來說,隔離的日子會帶來諸多不便,也容易導緻情緒上的低落,而自我調整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到困難的難以避免。
“承認困難的存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開始,因為人們總是傾向于逃避那些痛苦的體驗,或是拒絕承認自己存在心理層面上的困難。”心理學專家賈斯汀·羅斯說。
對于跑步愛好者來說,長期的運動鍛煉往往會給他們帶來樂觀的心态,這是一個值得珍惜的有力工具。因為和居家隔離一樣,跑步的過程,往往也意味着在身體和心理上“承受痛苦”。
“同樣的意志力,可以從跑步當中運用到隔離的生活中。雖然隔離的生活是靜态的,和運動是反面,但這樣的心态同樣是一種寶貴的财富。”
看向更遠的将來
“14+7”甚至是更長的隔離時間,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不常有的體驗,也是一段有些難挨的時光。
如果讓自己能夠以更輕松的心态“既來之則安之”,是一個實際的需求——一個辦法就是,試着以更長遠的想法來考慮這一段隔離時間。
極限馬拉松跑者、心理訓練師丹尼爾·西德爾就表示,這樣的思維方式有利于緩解焦慮:“隔離會感覺難受,但如果換個角度想,這是在未來10個星期,乃至10個月時光中的一些天,就能讓自己更好接受這是一段‘短暫’的時光。”
利用時間總結經驗
對于很多跑者來說,生活中總是會有一個個等待去挑戰和完成的目标——完成自己制定的訓練量,挑戰自己的個人最佳成績等。
然而居家隔離的日子會讓自己突然失去目标,在迷茫和失落之外,不妨把這段時間看成是自己總結經驗,更好地制定未來計劃的機會。
“可以試着把休息的時間當作成長的機會,而不是限制自己的枷鎖。”丹尼爾·西德爾表示。
從每天的追趕中跳脫出來,一邊進行居家鍛煉的同時,一邊總結跑步以來自己的進步、存在的問題,并找到背後的原因,制定未來計劃,可以讓這段時間變得同樣“有效率”。
釋放自己的情緒
居家隔離期間,感受到焦慮、沮喪、孤獨,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對于這些負面情緒,一個可以借鑒的原則是堵不如疏。
和朋友傾訴交流、寫日記、需求專業人士的幫助……都是可以嘗試的途徑,及時将這些情緒發洩出來,才可以避免更大的消極後果。
丹尼爾·西德爾認為:“疫情是當下我們所有人都共同經曆的一個巨大考驗,及時的應對和處理非常重要。”
“我們必須承認,很多時候我們難以很快将情況直接改善,事實上這就像是在長跑過程中我們達到了一個跑不下去的階段,這個時候更需要的是忍耐,堅持,一直到終點。”
“我們不可能一直都保持自己最好的狀态,我們應該學會接受這一點。”
利用各種方式保持交流
隔離所帶來的孤獨與焦慮,很多時候是無法避免的,但除了自我疏通之外,尋求與外界的交流也同樣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
和自己親近的人讨論生活情況,關心沒有隔離的朋友們最近的訓練計劃,都是讓跑者感受到自己沒有被“抛棄”的有效方式。
除此之外,居家隔離期間,跑者也可以通過觀看跑步教學視訊等方式在持續學習進步,但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網絡和社交媒體所帶來的并不都是正面情緒,有些時候,也需要學會減少網絡給自己帶來的消極情緒影響。
提醒自己隔離總會結束
在居家隔離當中,時間的流速或許會“變慢”,平日裡一閃而過的時光變得漫長難挨。
“對于很多跑者來說,訓練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程式,不僅提供了身體的鍛煉,也提供了對自我的認同,但我們失去這一程式後,即便隻有幾天時間,也可能會帶來痛苦的體驗。”賈斯汀·羅斯坦言。
此時,一個有效的辦法就是提醒自己,這一切中斷隻是暫時的,不會一直持續下去。
和在堅持中跑向終點一樣,通往隔離的終點路上也需要拿出堅持的意志力,很多時候外界的情況不在我們的掌控範圍。“但如何去面對挑戰是我們自己可以控制的事。”賈斯汀·羅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