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8.2%!每3.5輛新車就有一輛新能源,誰還想做電動黑?

關注并标星電動星球News

每天打卡閱讀

更深刻了解汽車産業變革

————————

出品:電動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今天上午,乘聯會公布了 3 月份全國乘用車銷量市場分析。其中最顯眼的數字,是28.2%。

28.2% 指的是3 月份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換句話說,大陸 3 月份每賣出 3.5 輛新車,裡面就有一輛新能源(包括插混和純電)。

這是一個足以讓所有電動黑閉嘴的數字。

另外,3 月份新能源批發滲透率也達到了曆史新高的 25.1%,相當于每 4 輛批發汽車裡面,就有 1 輛新能源,而去年 3 月新能源批發滲透率,也僅為 11.1%;同期新能源零售滲透率也僅有 10.6%,不足今年一半。

(批發銷量指車企供應給經銷商的銷量,零售銷量指的是最終交到消費者手裡的銷量)

4 月 1 号,我們在月度傳遞報道裡面稍顯樂觀地預測,「今年全年,新能源滲透率同樣可以超過 25%,到了四季度某個月,也許能見證每賣 3 輛車,就有一輛新能源」。

和今天乘聯會的報告相比,我們明顯悲觀了,看來今年上半年,1/3 的月度新能源滲透率就可以達成——這還是在開年電動車相繼漲價的大背景下。

甚至于,新能源汽車的實際發展速度,遠超國家發改委的規劃。

2020 年,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裡面提到,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車年度銷量将占據市場總銷量的兩成左右,也就是每賣 5 輛車有一輛新能源。

事實是,我們也許可以提前三年,将規劃裡面的目标接近翻倍實作。

我們今天乘着再攀高峰的新能源滲透率,問幾個更大膽的問題:

今年大陸新能源汽車月度滲透率,有沒有機會突破 35%,甚至 40%?全年滲透率能否達到 33%,也就是 2022 年,會不會每賣出 3 輛車,就有一輛新能源?

想要預測滲透率的發展,得先來回顧一下大陸新能源汽車的幾個關鍵「普及節點」。

一、5%,普及的起點

2018 是新造車的傳遞元年,蔚來 ES8 和小鵬 G3 都在這年開始傳遞,「電動汽車」也是在這一年開始更多被稱為「智能電動汽車」。

28.2%!每3.5輛新車就有一輛新能源,誰還想做電動黑?

也是在這一年,大陸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開始出現明顯增長,從 2017 年的 2.7% 大幅度攀升到 4.54%。整個 2018 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 125.6 萬輛,同比增長也達到了 61.7%。

不過,2018 年突飛猛進的新能源銷量,背後有部分原因,是新版政策增加了 300 公裡以上工況續航的補貼,NEDC 大于 400 公裡車型的補貼金額增加了 6000 元。

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早期,補貼對銷量的影響,比起如今成熟期要更大。而在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第一年,也就是 2019 年,新能源滲透率出現了暫時的停滞。

2019 年是汽車産業的「寒冬」,大陸全年汽車銷量為2576.9萬輛,同比下降高達 8.2%。

而盡管新能源汽車依然有補貼加持,但由于補貼本身開始進入退坡周期,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首次發生了負增長,同比下降 3.5% 至 120.6 萬輛(包括乘用車和商用車)。

暫時的寒冬,使 2019 年大陸新能源滲透率放慢腳步,沒有維持 2017-2018 的高增速。

不過這一年依然值得紀念,因為我們第一次見證了,每賣 20 輛汽車,就有 1 輛新能源——5% 滲透率,在 2019 年達成。

然而,由于突如其來的疫情,以及連續退坡的新能源購車補貼,2020 年新能源滲透率并未迎來突飛猛進。

縱觀 2020 全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 136.7 萬輛,滲透率為 5.4%;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則首次突破了 100 萬輛,滲透率為 5.8%。

也許因為 2019、2020 連續兩年新能源滲透率進展緩慢,《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 年)》裡面提到「2025 達到 20%滲透率」,當時看來稍顯激進。

但事實告訴我們,拐點往往來得比預料中早。

二、10%,陣痛之後的飛躍

「如果不是補貼,電動汽車根本比不過汽油車」。

我們如今已經很少聽到這個觀點,但讓更多人從黑轉粉并不是一朝一夕。從 2019 補貼正式退坡算起,新能源大概用了兩年反轉攻勢。

其中回擊「電動黑」最有力的資料,必然是 2021 年開始一路上揚的滲透率。

2021 年 1 季度,乘聯會公布的新能源汽車零售滲透率為 8.6%,其中 3 月份是大陸第一個新能源滲透率達到 10% 的月份,為 10.5%。

也是從這個季度開始,乘聯會将「新能源汽車滲透率」作為市場分析報告的必備項目。

28.2%!每3.5輛新車就有一輛新能源,誰還想做電動黑?

與大勢比對的,是 2021 成為了智能電動汽車第一個暢銷品疊出的年份。

特斯拉 Model Y、Model 3、蔚來 866 家族、小鵬 P7、理想 ONE、比亞迪王朝 EV/DM 家族、五菱宏光 MINI EV…消費者第一次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車完全不輸同價位汽油車的産品力,并由此帶來了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開端。

也是從 2021 年開始,「電動黑」開始敗退,争論的焦點開始從油電之争,轉向插混與純電之争,或者是純電路線内各品牌之争。

三、20%,粉碎所有質疑

進入兩位數滲透率時代,我們開始以月為機關見證曆史。

可惜的是滲透率僅在 1 字頭停留了 9 個月:2021 年 3-11 月,我們可以拿出來講的例子不多;但也正是從 10% 到 20% 隻用了 9 個月,我們才真正意識到,新能源的拐點就在此刻。

回到 2021 下半年,我們當時在讨論什麼?舉幾個熱點:華為入局、特斯拉 FSD Beta、蔚來 NP2.0、小鵬的雷射雷達…

28.2%!每3.5輛新車就有一輛新能源,誰還想做電動黑?

不僅油電之争被徹底抛棄,2021 下半年對電動汽車的讨論也早已超越純粹的「電動」,而進入了智能化的深水區。

另一個例子,是短短三年前還是汽油之光的豐田本田,2021 年先後加入了純電大軍。豐田章男在 15 款純電概念車面前張開雙臂的場景,完全可以入選 2021 電動汽車名場面。

28.2%!每3.5輛新車就有一輛新能源,誰還想做電動黑?

再過幾年,回想起 2021 的新能源浪潮,我們有很多評判的次元:特斯拉接近百萬銷量、中國新造車開啟十萬+時代、華為小米百度全面進軍汽車行業…

但更能展現浪潮奔湧本身的,還是加速碾過所有對電動質疑的新能源滲透率。

四、插混還是純電?

毋庸置疑的新能源浪潮下,其實有一個關鍵論題:推動這一輪浪潮的,是插混 PHEV,還是純電 BEV?

還是資料說話。

2020年全年,大陸純電乘用車銷量為 910416 輛,插混乘用車銷量為 200934 輛,純電占據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 81.9%。

2021 年全年,大陸純電乘用車銷量為 2444036 輛,插混乘用車銷量為 544900 輛,純電占據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 81.8%。

2022 年 3 月,大陸純電乘用車批發銷量為 37.1 萬輛,插混乘用車批發銷量為 8.4 萬輛,純電占據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的 81.5%。

三組資料(均來源于乘聯會)看下來,純電依然占據銷量大頭,而且穩定在 80% 以上。

今年是插混大年,長城、比亞迪、理想都将推出插混新車型,最近兩年插混銷量增長速度也的确高于純電。單就資料來看,純電依然是消費者的首選。

五、40%,就在眼前

舉一些資料:

2015 年,大陸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首次突破 1%,為 1.35%;從 0(2010 年 0.03%)到破 1%,我們用了5 年;從 1% 到 5%,我們用了4 年;從 5% 到 10%,我們用了2 年,從 10% 到 20%,我們隻用了9 個月。

如果 4 月份新能源零售滲透率突破 30%,那麼從 20% 到 30%,我們隻用了 4 個月。

不僅滲透率本身在擴大,滲透率擴大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這也是常說的「拐點」。

3 月份的電動汽車百人會上,王傳福說「如果是按照 2021 年等速計算,今年底,預計大陸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可達 35%。」

3 月資料出來之後,我們有了新的預測基準。如果按照今年 1-3 月滲透率均速計算的話,我們今年有望見證接近 60% 的月度滲透率。

這樣算也許過于激進,但相信超越王傳福 35% 的預期,甚至達到 40%,都是沒什麼問題的。

也許電動汽車永遠無法達到 100% 的滲透率,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們很快就可以越過「滲透率」,開始讨論「保有率」了。

(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