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8.2%!每3.5辆新车就有一辆新能源,谁还想做电动黑?

关注并标星电动星球News

每天打卡阅读

更深刻理解汽车产业变革

————————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今天上午,乘联会公布了 3 月份全国乘用车销量市场分析。其中最显眼的数字,是28.2%。

28.2% 指的是3 月份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换句话说,大陆 3 月份每卖出 3.5 辆新车,里面就有一辆新能源(包括插混和纯电)。

这是一个足以让所有电动黑闭嘴的数字。

另外,3 月份新能源批发渗透率也达到了历史新高的 25.1%,相当于每 4 辆批发汽车里面,就有 1 辆新能源,而去年 3 月新能源批发渗透率,也仅为 11.1%;同期新能源零售渗透率也仅有 10.6%,不足今年一半。

(批发销量指车企供应给经销商的销量,零售销量指的是最终交到消费者手里的销量)

4 月 1 号,我们在月度交付报道里面稍显乐观地预测,「今年全年,新能源渗透率同样可以超过 25%,到了四季度某个月,也许能见证每卖 3 辆车,就有一辆新能源」。

和今天乘联会的报告相比,我们明显悲观了,看来今年上半年,1/3 的月度新能源渗透率就可以达成——这还是在开年电动车相继涨价的大背景下。

甚至于,新能源汽车的实际发展速度,远超国家发改委的规划。

2020 年,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里面提到,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将占据市场总销量的两成左右,也就是每卖 5 辆车有一辆新能源。

事实是,我们也许可以提前三年,将规划里面的目标接近翻倍实现。

我们今天乘着再攀高峰的新能源渗透率,问几个更大胆的问题:

今年大陆新能源汽车月度渗透率,有没有机会突破 35%,甚至 40%?全年渗透率能否达到 33%,也就是 2022 年,会不会每卖出 3 辆车,就有一辆新能源?

想要预测渗透率的发展,得先来回顾一下大陆新能源汽车的几个关键「普及节点」。

一、5%,普及的起点

2018 是新造车的交付元年,蔚来 ES8 和小鹏 G3 都在这年开始交付,「电动汽车」也是在这一年开始更多被称为「智能电动汽车」。

28.2%!每3.5辆新车就有一辆新能源,谁还想做电动黑?

也是在这一年,大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开始出现明显增长,从 2017 年的 2.7% 大幅度攀升到 4.54%。整个 2018 年,大陆新能源汽车销量 125.6 万辆,同比增长也达到了 61.7%。

不过,2018 年突飞猛进的新能源销量,背后有部分原因,是新版政策增加了 300 公里以上工况续航的补贴,NEDC 大于 400 公里车型的补贴金额增加了 6000 元。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补贴对销量的影响,比起如今成熟期要更大。而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的第一年,也就是 2019 年,新能源渗透率出现了暂时的停滞。

2019 年是汽车产业的「寒冬」,大陆全年汽车销量为2576.9万辆,同比下降高达 8.2%。

而尽管新能源汽车依然有补贴加持,但由于补贴本身开始进入退坡周期,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发生了负增长,同比下降 3.5% 至 120.6 万辆(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

暂时的寒冬,使 2019 年大陆新能源渗透率放慢脚步,没有维持 2017-2018 的高增速。

不过这一年依然值得纪念,因为我们第一次见证了,每卖 20 辆汽车,就有 1 辆新能源——5% 渗透率,在 2019 年达成。

然而,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以及连续退坡的新能源购车补贴,2020 年新能源渗透率并未迎来突飞猛进。

纵观 2020 全年,大陆新能源汽车销量 136.7 万辆,渗透率为 5.4%;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则首次突破了 100 万辆,渗透率为 5.8%。

也许因为 2019、2020 连续两年新能源渗透率进展缓慢,《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里面提到「2025 达到 20%渗透率」,当时看来稍显激进。

但事实告诉我们,拐点往往来得比预料中早。

二、10%,阵痛之后的飞跃

「如果不是补贴,电动汽车根本比不过汽油车」。

我们如今已经很少听到这个观点,但让更多人从黑转粉并不是一朝一夕。从 2019 补贴正式退坡算起,新能源大概用了两年反转攻势。

其中回击「电动黑」最有力的数据,必然是 2021 年开始一路上扬的渗透率。

2021 年 1 季度,乘联会公布的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为 8.6%,其中 3 月份是大陆第一个新能源渗透率达到 10% 的月份,为 10.5%。

也是从这个季度开始,乘联会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作为市场分析报告的必备项目。

28.2%!每3.5辆新车就有一辆新能源,谁还想做电动黑?

与大势匹配的,是 2021 成为了智能电动汽车第一个畅销品迭出的年份。

特斯拉 Model Y、Model 3、蔚来 866 家族、小鹏 P7、理想 ONE、比亚迪王朝 EV/DM 家族、五菱宏光 MINI EV…消费者第一次感受到了新能源汽车完全不输同价位汽油车的产品力,并由此带来了新能源汽车普及的开端。

也是从 2021 年开始,「电动黑」开始败退,争论的焦点开始从油电之争,转向插混与纯电之争,或者是纯电路线内各品牌之争。

三、20%,粉碎所有质疑

进入两位数渗透率时代,我们开始以月为单位见证历史。

可惜的是渗透率仅在 1 字头停留了 9 个月:2021 年 3-11 月,我们可以拿出来讲的例子不多;但也正是从 10% 到 20% 只用了 9 个月,我们才真正意识到,新能源的拐点就在此刻。

回到 2021 下半年,我们当时在讨论什么?举几个热点:华为入局、特斯拉 FSD Beta、蔚来 NP2.0、小鹏的激光雷达…

28.2%!每3.5辆新车就有一辆新能源,谁还想做电动黑?

不仅油电之争被彻底抛弃,2021 下半年对电动汽车的讨论也早已超越纯粹的「电动」,而进入了智能化的深水区。

另一个例子,是短短三年前还是汽油之光的丰田本田,2021 年先后加入了纯电大军。丰田章男在 15 款纯电概念车面前张开双臂的场景,完全可以入选 2021 电动汽车名场面。

28.2%!每3.5辆新车就有一辆新能源,谁还想做电动黑?

再过几年,回想起 2021 的新能源浪潮,我们有很多评判的维度:特斯拉接近百万销量、中国新造车开启十万+时代、华为小米百度全面进军汽车行业…

但更能体现浪潮奔涌本身的,还是加速碾过所有对电动质疑的新能源渗透率。

四、插混还是纯电?

毋庸置疑的新能源浪潮下,其实有一个关键论题:推动这一轮浪潮的,是插混 PHEV,还是纯电 BEV?

还是数据说话。

2020年全年,大陆纯电乘用车销量为 910416 辆,插混乘用车销量为 200934 辆,纯电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 81.9%。

2021 年全年,大陆纯电乘用车销量为 2444036 辆,插混乘用车销量为 544900 辆,纯电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 81.8%。

2022 年 3 月,大陆纯电乘用车批发销量为 37.1 万辆,插混乘用车批发销量为 8.4 万辆,纯电占据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 81.5%。

三组数据(均来源于乘联会)看下来,纯电依然占据销量大头,而且稳定在 80% 以上。

今年是插混大年,长城、比亚迪、理想都将推出插混新车型,最近两年插混销量增长速度也的确高于纯电。单就数据来看,纯电依然是消费者的首选。

五、40%,就在眼前

举一些数据:

2015 年,大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突破 1%,为 1.35%;从 0(2010 年 0.03%)到破 1%,我们用了5 年;从 1% 到 5%,我们用了4 年;从 5% 到 10%,我们用了2 年,从 10% 到 20%,我们只用了9 个月。

如果 4 月份新能源零售渗透率突破 30%,那么从 20% 到 30%,我们只用了 4 个月。

不仅渗透率本身在扩大,渗透率扩大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这也是常说的「拐点」。

3 月份的电动汽车百人会上,王传福说「如果是按照 2021 年等速计算,今年底,预计大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 35%。」

3 月数据出来之后,我们有了新的预测基准。如果按照今年 1-3 月渗透率均速计算的话,我们今年有望见证接近 60% 的月度渗透率。

这样算也许过于激进,但相信超越王传福 35% 的预期,甚至达到 40%,都是没什么问题的。

也许电动汽车永远无法达到 100% 的渗透率,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很快就可以越过「渗透率」,开始讨论「保有率」了。

(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