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露灣》:江南種葡萄背後的山鄉巨變

中國青年報用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4月9日上午,著名作家陳應松長篇新作《天露灣》研讨會,在湖北出版文化城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舉辦。

《天露灣》:江南種葡萄背後的山鄉巨變

《天露灣》研讨會湖北出版文化城會場

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天露灣》,以改革開放40年為時代背景,抒寫了江漢平原的農民通過奮鬥實作脫貧緻富的漫長而艱苦的創業史,再現了中國當代鄉村的巨大變革曆程。

小說中,在荊州長江南岸天露湖邊天露灣村,村支書洪家勝父子和鄉村能人金滿倉父女,兩家人、兩輩人經過共同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創造了江南地區種植葡萄的奇迹,并大力發展葡萄産業,帶領鄉親們打赢了脫貧攻堅戰。

《天露灣》:江南種葡萄背後的山鄉巨變

陳應松談到自己創作的初衷:“《天露灣》是我的一部家鄉書,是一個關于故鄉和土地的故事。這個小說的靈感來自家鄉,也來自生活,我就是想寫一群農民、寫兩代農民,寫他們對土地的感情、他們為美好生活奮鬥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天露灣》:江南種葡萄背後的山鄉巨變

陳應松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賀紹俊認為,《天露灣》有兩“新”。一“新”是寫了新的山鄉巨變,将家鄉農民的創造性勞動置于改革開放的發展脈絡中書寫;二“新”是塑造了改革開放時代的農村新人形象,小說中兩代人,分别代表了改革開放時代的前後兩個時期,具有遞進和傳承關系。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白烨認為,小說寫出了當代中國鄉村從貧困到溫飽、從溫飽到緻富的深刻演變。小說中對“南方談話”在當地産生的深刻影響的描寫,使這部作品有了精神的魅力、思想的高度。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評價,《天露灣》從神農架寫到江漢平原,這一題材的轉變是陳應松對自身主體位置的結果,是由“高度的藝術編碼”到“自我解碼”“藝術解碼”。《天露灣》對陳應松而言是“再故鄉化”——再回故鄉,重新認識故鄉。陳應松以文學的、感性又理性的角度和恰當的方式去描寫農村的巨變,浸潤着社會學、人類學的視角。

陳應松,畢業于武漢大學中文系,出版有長篇小說《森林沉默》《還魂記》《獵人峰》《到天邊收割》《魂不守舍》《失語的村莊》,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等100餘部,《陳應松文集》40卷,《陳應松神農架系列小說選》3卷,曾獲魯迅文學獎、中國小說學會大獎等。

來源:中國青年報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