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的朝聖》:生命中所有的遺憾,都是另一種成全

作者 | 樊登讀書 · 文夕

主播 | 樊登讀書 · 童童

解讀預告

遇見 · 在書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各位書友晚上好,歡迎來到由樊登讀書出品的讀好書欄目《遇見》。

1個人,87天,627英裡。

這是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的暢銷小說《一個人的朝聖》中,主人公哈羅德千裡跋涉的故事。

這本小說不僅打破了英美德三國累計最高銷量,還入圍2012年布克文學獎。

它讓我們看見,即使是性格上的弱點,也能帶來振奮和救贖。

“我們都有過去,都有遺憾,希望有些事情當時做了或者沒做。”

這句讓人深思的話來自小說《一個人的朝聖》,作者是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

小說主人公哈羅德一生遭遇過很多遺憾,但他沒有沉浸在遺憾的情緒中,而是勇敢地踏出第一步。

從酒廠退休後,哈羅德收到同僚奎尼·軒尼斯的信,信上說她得了癌症。

年過六十的哈羅德,決定徒步去看望這位多年未見的老朋友。

87天,627英裡的路程,哈羅德回憶起一生。

終于在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和事之後,完成了對生命的了解和内心的救贖。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說:

你人生中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點贊最高的回複:人生最遺憾的事從來不是失敗,而是我本可以。

如果在生活中,你也時常感到痛苦和遺憾,那可以看一看哈羅德的故事。

或許你會對生命中的遺憾,有另外的解讀。

一輩子,總會有所遺憾

哈羅德的母親在二十歲嫁給他父親,父親常年酗酒,脾氣暴躁。

十六歲生日那天,父親丢給他一件大衣,把大門指給他,讓他離開。

母親離開後,父親常帶不同的阿姨回家。

這些構成哈羅德成長的環境。

哈羅德渴望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獲得父母的關愛。

家庭環境帶給哈羅德的遺憾,被他帶進了自己組建的新家庭。

即便後來他做了很多父親沒有做的事情,如找到工作、結婚生子、照顧家人,但這種遺憾還是深深紮在他内心深處。

有人說:

“人生中有太多的遺憾,彙成了命運的苦辣心酸。就算用盡全身氣力,也無法挽回。”

人一輩子,總難免會遭遇很多遺憾,遺憾的背後藏着人深深的自責。

面對人生的遺憾,除了自責和懊悔之外,還可以像哈羅德一樣勇敢地做出改變。

隻要開始行動起來,任何時候都不晚。

哈羅德退休之前,在釀酒廠做銷售代表,一做就是四十五年。

他一輩子勤勉低調,從來沒有盤算過升職加薪、獨占鳌頭,生活過得很平淡。

在收到奎尼的信後,他下定決心徒步去看望她。

奎尼是他退休前在釀酒廠工作的同僚,徒步中回憶起奎尼的得體和善良,為他回避了這麼多年的友誼後悔。

他說:“你可以在車裡無話不說,深知奎尼會把你的話安全地存在腦海裡的某個位置,而且不會妄加評判,或者在以後提起來對付他。他想,這就是友誼吧。”

為了不再錯過奎尼的友誼,哈羅德在妻子莫琳不同意的情況下,堅持徒步到貝裡克郡看望奎尼。

哈羅德對莫琳說:

“我一輩子什麼都沒做,現在終于嘗試了一件事,我一定要走完這趟旅程。”

印度哲人克裡希那穆提說:“你看待問題的方式,塑造了你的世界。”

人生中的遺憾不可避免,但人不能活在遺憾的一團情緒中。

而要将遺憾化為修正自己的契機,盡最大的努力去彌合遺憾帶來的心靈和情感的裂痕。

與其遺憾,不如與過往和解

在旅程中,哈羅德嘗試回憶過往,慢慢在這個過程中審視自己。

哈羅德和妻子莫琳有一個孩子,叫做戴維。

戴維有抑郁症,對酒精和藥物上瘾。每天都過得渾渾噩噩,也不找工作。

最後在家裡的花棚上吊,哈羅德和妻子親手埋葬了他們的兒子。

哈羅德常回憶起戴維,為自己忽略孩子而自責。

他說:

“那天早上他的兒子看着自己的爸爸向他求救,他卻什麼都沒有給到他。

要是他将戴維擁入懷裡就好了,然而他什麼都沒有做。他那麼真切地感受到孩子的恐懼,卻不知道怎麼辦。”

一次次的回憶,一次次的懊悔,哈羅德終于學會了和過往和解。

他最後在給奎尼寫的信上,坦誠自己沒有承擔起對戴維的責任。

并且祈禱,他隻想要回自己的孩子。

尼爾·唐納德說:“你正在經驗非你的東西,以便經驗到你的真實身份。”

人生中的遺憾,何嘗不是一次深度審視内心的機會呢?

正因有遺憾,有不完美,人才得以明白擁有時的難得可貴,才能真正看清内心的真實想法。

正如李碧華在《霸王别姬》裡說:“人,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

與過往和解,意味放過自己,接納一切,不再深陷其中,開始新的生活。

與過往和解,不再背負過去的枷鎖,人才能獲得解脫,去成全未來那個更好的自己。

與過往和解,才能與未來言歡。

所有的遺憾,都是另一種成全

戴維去世後,莫琳長期住家裡的客房,挂起了窗簾,不願意走出屋子。

哈羅德途中想給莫琳打電話,但是幾次都猶豫了。

他們兩人之間二十多年的沉默和距離已經太深,連噓寒問暖的話都讓人覺得空洞。

哈羅德徒步去貝裡克郡期間,莫琳也開始審視自己。

在和鄰居雷克斯的交談中,莫琳慢慢發現哈羅德的重要性,時常回憶他們年輕時的感情。

她說:

“她和哈羅德湊合這麼多年的原因不是戴維,因為無論和哈羅德在一起的日子有多孤獨,沒有他的世界隻會更加孤單。”

哈羅德在徒步中想到自己一走了之,将莫琳一個人落在身後收拾殘局,這實在太冷漠。

故事的最後,哈羅德順利到達貝裡克郡的療養院,見到了奎尼。

莫琳随後也來到了貝裡克郡,在照顧哈羅德期間,彼此都學會了放下過去。

他們的關系,又回到了年輕時候的和諧。

這次旅程,給了哈羅德和莫琳重新審視彼此關系的機會。

莫琳看到了哈羅德的重要性,明白自己對他的依賴。

哈羅德反思自己二十多年來對莫琳的忽視,錯失她的愛,這些都是過往的遺憾。

最後兩人都和過往達成和解,決定重新找回彼此間的愛和信任。

有句話說:如果事與願違,相信一切另有安排。

人生的遺憾,換一種角度看,也許就不是遺憾。

而是另一種成全,是生命的饋贈。

遺憾的存在,反而給人機會去審視自己,看清方向,進而做出優化和調整。

寫在最後

假如當你年過六十的時候去徒步旅行,你會想起什麼?

《一個人的朝聖》中的哈羅德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一個人走完了所有旅程。

這件事聽起來就足以讓很多人放棄。

遇見各種各樣的人,聽着他們的故事,哈羅德明白了看似再平凡不過的生活裡,也充滿黑暗和磨難。

作家伍绮詩在《無聲告白》說到: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哈羅德在這場孤獨的旅程中,學會和父母和解,和失去的孩子和解,和錯過多年的朋友和解,和長年隔閡的妻子和解,最終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生命中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總難免會有所遺憾。

哈羅德的旅程,也是我們每個人的旅程。

最重要的是學會與過往和解,學會審視内心,并懂得調整人生的方向。

也許有一天你會發現,所謂的遺憾,何嘗不是另一種成全。

點個「在看」,與書友們共勉。

作者 | 文夕:喜歡夕陽,熱愛文字,一半煙火,一半詩與遠方。

欄目主理人 | 徐徐來

排版 | 鄭向北

音樂 | Hans Zimmer-Tennessee

繼續閱讀